“治标不治本”的临时价格干预,作用最终都不过是在“捣糨糊”,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煤炭企业终于可以摆脱价格“天花板”,告别以往最高限价的历史。近日,发改委下发通知,“明年1月1日起,解除对发电用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价格将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这意味着,一度边缘化的煤电联动机制有望重启,价格干预若能因市场化方向而退出,不断恶化的煤电矛盾也会就此大幅改善。
选择在此时解除对电煤价格的临时干预,很明显是因为当下的煤炭价格,本身正处于谷底,价格上限的管制政策本身已经名存实亡。2011年11月底发布的《关于加强发电用煤价格调控的通知》亦完全没有了实际作用。所以应该说,发改委此举不过是“顺手”让煤电价格并轨往前走了一小步。
实际上,对电煤价格的“限价”,本身就不符合市场规律。自2004年煤电联动机制酝酿伊始,“市场煤”就一直是主旋律,煤炭价格也因此迎来了黄金年代,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无人问津的煤炭股,在2008年之前几年更是红红火火。
只不过,碍于急速上涨的煤价,而“计划电”依旧,国家对电价的管控,使得煤电联动机制的正常运行受到破坏,煤电矛盾空前。
应该说,正是价格干预让煤电矛盾继续恶化——煤炭企业、发电公司,外加一个利益纠葛极为复杂的电力体制,更是让中国煤、电价格之争,越来越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而价格干预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保障民众利益,遏制了通胀水平的上升,但结果是,在过去煤价上涨之时,煤企不愿签“合同煤”,几大发电集团屡屡抱怨“巨亏”,厂网矛盾不断,居民与用电企业多次遭遇“限电”。巨大的政策执行成本,让电价随时会出现报复性反弹风险。
这一切,都预示着“治标不治本”的临时价格干预,作用最终都不过是在“捣糨糊”,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价格管制只不过是不断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效力。尤其是中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多数领域都有“半吊子”特征,这时候的价格管制就尤其糟糕。
如今,对电煤的价格临时干预取消了,“计划电”就更加难以跟上“市场煤”的步伐。而今后,一旦煤炭市场重新走向上涨周期,如果电力价格机制依然不能够理顺,只希望有关部门别再重启管制,就让市场规律发挥一次作用。
短期来看,最重要的当然是将煤电价格实时联动机制继续落实下去,这是平衡煤电双方利益的基础。不管怎么说,为了煤炭、电力体制的改革能够得以成功,告别价格干预、以市场化为导向是绝不可放弃的基本原则。
来源:新京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