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以短缺为特征的中国,煤炭是稀缺的物资。稀缺到什么程度?我家所在的小城,虽紧邻有名的天府煤矿,可家家户户都得凭票限量购买蜂窝煤;在学校住读,打一杯开水也要在锅炉房外排很长的队。
那时,“保煤”成头等大事,煤矿工人也是特别被优待的群体,每月粮食定量高过机关人员一倍,工资也在各行各业中居前三位;工厂和学校纷纷按照政府要求,把“精减”下来的工人和学生动员去煤矿,轰轰烈烈地“支煤”。
40年间,煤矿人见证了煤炭由稀缺、金贵到充足供应,再到价格便宜到一吨煤不及一吨河沙,后来又随能源资源走俏而价格上涨的变化。
笔记本上,记着一串串数据:全国煤炭产量从1949年的0.324亿吨,增加到2011年的35.2亿吨。而在几十年前,谁能想到?改革开放后,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产业结构中比率占70%左右的煤炭,尤其功不可没。
几年前,我住进重庆能源集团修建在重庆市区的高楼,三天两头遭遇“电荒”。40摄氏度高温的某一天晚上忽然停电,住在7楼的我不怕流汗爬楼梯回家,心想:幸好当初选房选了大家都嫌低的楼层。不曾想,回到家,想看书电灯不亮,想写文章开不了电脑,空调成摆设的房间更似蒸笼。那痛苦,竟不亚于当年在学校锅炉房外排长队打开水!
频繁的电荒让人明白:煤关联着电,50%的煤炭产量保证了全国70%以上电力的供应,缺少煤就意味着缺少电。35亿吨的量,也解不了火箭般上窜的需求增长,这着实让人惊诧。
可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2.43吨标准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为美国的23.6%;人均用电量3200千瓦时,人均油耗0.29吨,分别是美国的1/4和1/10。如此低水平消费,折射出能源相对短缺。
在现有能源禀赋下,无论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怎样调整,煤炭都必为中国的基本仰赖。所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增加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同时也要继续增加煤炭产量。
英国石油公司这样预言:到2030年全球主导能源既不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也不是核能,而是传统能源煤炭。今后10年全球煤炭消费将增长39%,增速居所有发电燃料之首。煤炭在能源消费的比率虽然将从目前的70%降至55%,但“这只不过是煤炭消费增速放慢而非绝对数量的下降”。
中国大,人口多,资源分布散,“美丽中国”的建设有赖能源多元化,但很长时间内绝对离不开煤炭这个基础能源的支撑。
煤炭的未来,不会黑暗。
来源:中国煤炭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