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冲刺之年,也是检验工作成效、布局“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
如何抢抓机遇,使低碳从概念走向现实?如何最大限度发挥高速公路交通干线作用,变“低碳风”为“低碳行”?河北省高速公路以两个约束性指标为方向,积极参与“两型”交通行业建设,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主动性,把低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建设、运营时期的各个环节,以扎实深入的全程覆盖模式,吹响了“低碳交通”的冲锋号!
优化设计 低碳战场的“排头兵”
项目前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控制投资的关键。设计能否正确地贯彻执行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落实节约和环保措施,做出最佳的优化方案,不仅影响到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也是高速公路节能减排的最初环节,堪称低碳战场的“排头兵”。
走进承赤高速公路筹建处,就像走进图片的海洋,各种设计图纸、比选方案充斥于办公桌、办公墙壁上。这“凌乱”的背后,是该处在前期工作中以优化设计为重中之重的心血和汗水,是短短半年间优化设计方案20余个、节约概算资金1.96亿元的巨大成就。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开工前的有利时机优化设计方案,是节约资金,减少工期的最佳手段。”承赤高速公路筹建处处长王书斌介绍,处里抽调3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7个专业优化组,分4次审查设计文件,约600册,近10万页图纸,提出了13项专项设计内容。
承赤高速公路主线K39+945原设计为长1110米的桥梁。为进一步优化方案,筹建处经过实地踏勘、论证,提出通过靠近山脚顺河路基方案,减少了一座特大桥设计,为国家节约工程概算投资6000余万元。数据是枯燥的,但数据最能说明问题。黄地沟隧道设计变更节约投资1.1亿元,南沟隧道设计优化节约投资1100万元,头沟特大桥设计优化节约投资1000万元……
从冀东北到冀西南,设计阶段的节能减排比比皆是。年底即将通车的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早在开工前就成立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注重降低工程造价。在桥涵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首次大规模使用了DX挤扩灌注桩技术,节约成本约3000万元。同时,该筹建处组织召开由专家、设计单位等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对软基处理塑料排水板设计进行优化,取消了全线部分软土路基塑料排水板,节约投资4000多万元。
建设管理 节能减排的“重头戏”
“要节能,就要技术创新、更新理念,高速公路的建设阶段是重点,要在土地和造价上精打细算,才能谋求低碳发展。”这是大广高速公路衡大段筹建处处长廖济柙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
融合了环保、土地、科技、地方等众多因素,建设期的节能减排是最见真章的,也成为河北高速人一直以来以自主创新谋求低碳发展的重要试验田。
河北已建高速公路的路基平均填土高度在2.3米至3米不等,高路基占地多、土方量大、造价高。大广高速公路衡大段筹建处经过多方考证和勘测,首创并全线推广渗井低路基技术。“最终目的是节省用土,节约土地,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廖济柙比划着路基的高度,一脸自豪的神情。
据了解,大广高速公路衡大段全线设置渗水井路段约80.6公里,共减少永久占地581亩;减少路堤土石方约530万立方米,减少路侧取土占地6103亩,直接减少占地费用2440多万元,取土占地节省费用约5493万元,工程造价降低约2.58亿元。
摘掉了“吃土大户”的帽子,如何抛开“能耗大户”的称呼?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从新技术、新工艺入手,强化环保意识,着力打造“绿色京衡”。温拌沥青技术的采用就是一例。
“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拌和温度降低了30摄氏度,没有冒烟现象,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降低了施工中的环境污染。”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筹建处处长苏国柱介绍,尤其是在冬季施工中,这种工艺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考虑,都更经济、更合理、更节能。
养护运营 低碳时代的“咏叹调”
一条路的建设完成,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运营期的道路面临着收费、养护等各项考验。难能可贵的是,河北高速人在养护运营中积极创新,以打造绿色交通为目标,将低碳的理念渗透进每个环节,成为河北高速事业发展蓝图中值得赞叹的浓重一笔。
“整整4000条废轮胎啊!”谈起今年青银高速公路养护中的新工艺,青银高速公路管理处养护科科长何敬晨显得十分激动,“在此次罩面工程中,我们首次大规模使用了橡胶沥青混和料,采用了国内先进的加TOR干式橡胶沥青拌和技术,每公里需要添加12吨橡胶粉,可以消耗掉4000条废轮胎,大大减少了废轮胎的存放压力。”
养护同样低碳,方式各有不同。石安高速公路在养护中大胆创新,采用世界领先的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达到了百分百无废弃物。“节能、环保、高效是我们最看重这项技术的原因。”石安高速公路养护设备管理中心主任张通贤告诉记者,“传统的沥青路面维修挖掉的沥青混凝土旧料全部丢弃,再用新料填充。而热再生技术主要是使老化的沥青混凝土恢复以前的性能指标。”
“好不好,比比才知道。”张通贤带着草帽,在平整、崭新的路面上,掰着手指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传统工艺中1公里4米单幅车道的养护一般会产生废弃料400吨,这些废弃料需要运送、存放。这部分成本在采取热再生技术后,全部再生利用。以4厘米的路面为例,传统挖补每平方米成本是70元,热再生的成本为50元,减少成本29%。”
在收费领域,ETC的推广应用已成燎原之势,“低碳畅行卡”声名远扬。车辆不停车便可通过收费站,车辆磨损和油耗降低,大气污染减少,进一步促进了低碳交通的打造。
从优化设计到施工建设,从路面养护到收费运营,在“东出西联、南北通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中,“低碳交通”不仅成为河北高速年度关键词之一,更是其奋力践行的重要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低碳理念具化为措施,措施固化成习惯,河北高速必将在年底4000公里通车里程外迎来又一次质的提升!
来源:中国交通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