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炭市场 -> 市场分析 -> 国际煤炭市场 -> 美国煤炭行情分析

美国煤炭出口不应仅盯中国

2013/7/4 17:50:23       

  本土需求下降正严重冲击美国煤炭产业,于是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亚洲,希望能够在亚洲市场找到新的春天。近来华盛顿州贝灵汉市Gateway Pacific出口终端项目更是备受关注。

  但就在美国煤炭企业将希望寄托于亚洲市场之时,来自高盛的一份报告却指出,美国煤炭的期待恐怕会落空。报告称,今年将是中国转型的一年,中国煤炭货运进口量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下降,未来这一趋势将会持续。而随着铁路运输投资的增长,中国煤炭产量将会大增。

  报告认为,为了提高能效、实现燃料多样化,并改善环境质量,中国未来将加大对核能和风能的投资。德意志银行也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中国未来煤炭需求增长疲软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德意志银行报告指出,中国未来将会减少煤炭发电以治理环境问题。此外,内陆地区的城市化意味着中国煤炭需求将更多由自身满足,而不是来自国外。“中国有自己的矿山,用那里生产的煤炭显然要比进口外国煤炭,再从遥远的港口运输过来要方便得多。”

  而美国建造更多煤炭出口终端的计划则备受阻挠。煤炭企业希望能够将Powder River盆地的煤炭运往蒙大纳州和俄怀明州,通过太平洋西北的港口出口,但项目遭到了许多环保人士的反对,并引发了近十年来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斗争。环保人士认为,将煤炭大量运输过来会带来更多环境问题,而煤炭供应商已经为此放弃了3个类似的港口终端项目。

  保留下来的项目中,最重要的要数位于贝灵汉市附近的Gateway Pacific项目。该项目计划年出口煤炭5290万吨。另外一个Millennium Bulk出口终端项目年出口规模则将达到4850万吨。此外,在俄勒冈州还有一个小型项目,出口规模达每年880万吨。

  美国煤炭巨头皮博迪能源称,希望能够通过贝灵汉的出口终端将更多煤炭运往亚洲市场。皮博迪发言人贝丝·萨顿表示,亚洲煤炭需求将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持续增长。“我们预测中国和印度的煤炭需求将在未来5年内增长50%,成为亚洲煤炭市场最大的需求增长点。中国煤炭进口量今年预计将增长10%,而印度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二大热煤进口国。”

  “亚洲煤炭市场需求增长毋庸置疑,唯一的悬念是谁将因此获益。是美国,还是诸如印尼等其他煤炭供应国。”萨顿说。

  但负责Gateway Pacific项目建设的SSA Marine公司副总裁鲍勃·瓦特斯认为,美国煤炭企业不应仅将目光放在中国。亚洲煤炭的整体需求都将增长,企业应该开拓更多市场。

  高盛报告还预测称,印度煤炭货运进口量未来将持续增长,这将成为亚洲市场的普遍现象。此外,高盛特别指出,中国煤炭产量正在快速增长,但电力需求增速却放缓。2012年这一现象十分明显。中国煤炭市场因此出现供应过剩,煤炭价格也有所下降。高盛分析师Christian Lelong 表示:“价格的降低加大了煤炭生产商的压力,新项目必须更具竞争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煤炭市场,不会再像过去5年那样活跃。”

  Christian Lelong认为,如果美国希望向中国出口更多煤炭,那么就需要面对来自印尼、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激烈竞争。而同美国相比,这些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离中国更近,因此在运输成本上更具优势。

  不过美国煤炭企业并非毫无优势。德意志银行分析师迈克尔·哈斯指出,美国太平洋西北港口的煤炭出口在海运成本上更具竞争力,这将成为美国煤炭开拓亚洲市场的最大优势。

来源:中国能源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