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炭市场 -> 焦炭市场分析

四大因素影响年底焦炭市场

2013/11/14 9:42:23       

    自8月中下旬起,焦炭市场逐渐转暖,价格一路上扬。以河北地区为例,二级冶金焦价格从8月30日为1330元/吨上涨到1390元/吨,涨幅达到60元/吨。10月份最后一个交易周,焦炭市场依然维持稳中趋升的运行态势,一级冶金焦价格上涨20元/吨。
    据观测,焦炭的上游原料—炼焦煤,市场运行平稳,价格稳定。但由于优质资源可供资源偏紧,10月份,一批煤矿相继上调炼焦煤价格,带动现货市场价格的稳步而上。
    对于年底焦炭市场走势,业内人士认为,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不少,目前市场的形势可否持续有待观察。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地的整治环保力度不断加大,煤炭、焦炭和钢铁等都是主要监测行业。这次国家出台的治理环保和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政策中,钢铁和煤焦炭行业首当其冲。一批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型钢厂、煤矿以及焦化企业要被停产、关闭和淘汰。工信部公布第三批淘汰落后产能名单,要求2013年12月前彻底拆除列入名单的落后产能,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须淘汰的焦炭落后产能1630.3万吨,超过拟定的目标(约1405万吨)16%,涉及46家企业。其中,山西涉及包括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焦化厂在内的11家公司,产能共计546万吨;而包钢钢联股份焦化厂则以172万吨的数量位居淘汰数额之首。同时,随着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相继出台,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密集出台相关细则,钢铁过剩产能淘汰的力度比焦炭产能更大。根据环保部的统计数据,华北地区钢铁行业产能约3.5亿吨,产量约2.89亿吨,其中约75%都是“黑户”。若按环保要求进行污染整治,一大批落后和过剩产能将被淘汰,目前当地一些钢铁企业的开工率已经降低到75%,这是前所未有的低水平。由此而来,钢铁企业的产量减少,对焦炭需求也将随之而减少。这是影响后期焦炭市场的一大变数。
    二是临近年末,钢市疲软,钢厂集中检修,焦炭需求量下降。“金九银十”的传统钢市旺季不旺,钢价回落,11月份钢材市场同样面临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局面,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使钢价震荡下滑。时下,钢厂订单减少,销售困难,库存增加,资金紧缺,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钢企以检修控制产能,稳市保价。《中国冶金报》记者从钢厂获得,近期有30多家钢厂的高炉检修,高炉开工率90.63%,又下降低0.26%;检修容积30640立方米,增加1100立方米;检修影响日均铁水产量9.43万吨,增加0.41万吨;因检修影响日均铁水产量10.97万吨,增加0.24万吨。在今年最后两个月,钢厂迎来集中检修的高潮,预见11月-12月份的钢产量将比9月-10月份减少。届时,钢厂对焦炭的需求强度减弱是必然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中旬重点企业粗钢日产量171.17万吨,减量5.24万吨,旬环比下降2.97%;全国估算的粗钢日产量210.68万吨,减量2.13万吨,旬环比下降1%。
    三是资金紧缺的矛盾随着年末的临近而日益显现,将遏制焦炭市场需求的释放。11月-12月份是传统的“冬储”季节,下游终端用户通常会储备焦炭等钢铁原料。这段时期,焦炭需求有望增加。不过,一些经营者和业内人士认为,对“冬储”拉动焦炭需求不能盲目乐观。
    今年,焦炭市场面临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是资金紧缺。时下,不少钢铁企业和原料经营企业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一批中小型钢厂和贸易企业,在年关到来之际,向银行还贷、给员工发放年终奖、预备订货款等都需要资金。而银行对中小型钢企和钢铁贸易商收紧贷款,加上钢铁市场疲软、低迷,厂商对“冬储”意愿不强,因而,今年“冬储”拉动焦炭需求的动力有限。
    四是刚性的成本压力,焦化企业“挺价意识”增强。由于炼焦煤价格居高不下,焦炭成本持续攀升,焦化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提高焦炭出厂价格的意愿强烈。10月份,焦化企业相继提高焦炭价格。据悉,有的地区的焦炭联盟召开会议,提议会员单位各焦化企业上调11月份焦炭价格30元-50元/吨。这是自今年8月底时隔两个月后,该焦炭联盟再次提议各会员焦化企业上调焦炭价格。尽管这样做法受到普遍诟病,但从近日市场情况看,焦炭企业的焦炭售价普涨30元/吨,这恐怕还不仅仅是“提议”的作用。
    市场人士认为,从上述这些因素来看,对后期国内焦炭市场走势有利好也有利空,不确定性在增加。但焦炭产量保持高位的情况,将对焦价反弹形成一定遏制。总体来看,后期焦炭市场价格或将进入盘整期。

来源:中国冶金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