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炭市场 -> 期货金融 -> 期货看盘

焦炭将于年中开启上涨模式

2015/1/21 9:33:26       

  1. 2014年焦炭(1034, -13.00, -1.24%)盘面走势回顾
  
  从2012-2014年的期货日收盘价格的季节性图表中可以看出:
  
  2014年的价格走势整体呈现“走势低迷,波动平缓”;在1月2日-12月24日的240个交易日中,跌幅-31.16%,区间振幅32.16%。
  
  年中波动较大且较为流畅的行情,只有两次,为年初1月2日-3月24日(53个交易日),这一轮下跌为270点左右,跌幅-18.81%。次之的是3月24日-4月8日(10个交易日)累计100点的上涨,涨幅为6.93%。
    
  这与前两年动辙600-700点的深跌,或300-400点的流畅反弹,2014年的行情显得极为乏味。
  
  2014年起,由于春节钢厂备货造成的冬储行情开始削弱,因而在1-2月焦价不涨反跌。由于变相降准带来的资金面宽松预期以及钢厂采购状况良好的情况之下,2015年1月至2月中旬期间出现阶段情反弹的几率较大。
  
  春季的2-4月,为房地产传统淡季,在这一时间段,焦价有大概率下跌可能。从2012-2014年3年的期货收盘价格走势上来看,均出现了明显的下跌。唯独2014年其时在限产预期的影响之下,于4月初有了小波反弹。
  
  夏季的7-8月,由于高温且雨水较多,为钢厂传统检修时间,因而在这一时间段焦价出现下跌的可能性也较大。除2013年出现反常的“淡季不淡”行情之外,2012年与2014年均在淡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而对于2013年淡季不淡行情解释,多是由于市场对环保风暴、城镇化推进以及棚户区改造的强烈预期。事实上,2014年并无太多重磅的环保政策,但市场对2015年环保政策的密集出台保持旺盛的预期。
  
  “金九银十”为房地产传统旺季,但由于2014年行情供需不旺,因而在此时间段并未出现有效地提振。
  
  2.2015年宏观经济环境有向好需求
  
  2011年至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不断下滑,显示出经济波动下行,并不断创出新低。经济的增速越来越低,理应拉底企业产品的价格,从而使得企业的盈利应该越来越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观粗钢钢企业在产量明显缩小的情况下,盈利小幅上升。在需求下降的大背景之下,经济会自发或被动地在供应层面进行收缩。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与经济发展、城镇化高度正相关。钢铁工业是强周期行业。此外,粗钢产量与M2同比增速高度正相关。流动性的宽松程度决定了终端投资意愿的强弱,从而对钢材(2498, -3.00, -0.12%)的需求起到决定性作用。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四万亿”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内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投资增速下滑、房地产增速放缓共同作用使得钢铁产业受挫,2014下半年钢铁行业将在成本线附近徘徊,利润率在0.5%左右。
  
  2014年粗钢产量的增速在急速下降,前10个月粗钢产量增速2.1%,而2013年前10个月粗钢的产量增速为8.3%。但是所估算出来的螺纹钢的吨钢毛利在今年粗钢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都在改善。尽管粗钢产量很低,但粗钢盈利是近三年的新高。充分说明市场正在发生一些转折性的变化,尤其是考虑到经济增速的下降,仍能出现盈利的改善。原因是在需求下降的背景下,供应也在收缩。进入2013年年中以来,供应的收缩比供应更快。在2012年之前,需求是10%但是供应是15%,所以价格在掉下来时,盈利也在大幅度恶化。而2014需求从10%下降到5%但是供应从15%下降到3%,供应比需求下降更快,从销售收入来看整个增长在放慢,但是盈利已经开始在出现上升了。
  
  在2012年年底之前,工业品的价格在短期之内有很多的波动,但每一轮价格波动的底部都比前一轮的底部要更深,与经济处在下降过程中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2013年以后,工业品价格的底部高于2012年,2014年上半年工业品价格重心则进一步上移。在中国工业品价格波动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外生的扰动因素是石油价格,而石油价格与中国自身的需求或者是供应波动之间的联系并不很紧密,但是它对于整个工业品价格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而在使用一定的统计手段剔除油价影响之后,则发现2013年年中以来整个工业品的价格年处于明确的上行趋势中。
  
  2014年,房地产市场低迷直接导致粗钢产量下降、水泥下降。房地产投资活动、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在今年出现了剧烈的下降。以30个大中城市的成交面积来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从2013年11月份到今年7、8月份,成交面积出现了极其剧烈的下降。房地产销售的下降,在不太长的时间之内,很快导致房地产投资活动以及相关产业链上需求和投资活动的整个减弱,这是今年需求下降及其关键的背景。2015需求在这个背景上会不会继续大幅度下降。2014年9月-12月份,房地产的出现了爆发式的上升。鉴于30个大中城市在历史上来看具有一定的领先性,从这些大中城市的情况来看,在成交面积上,市场在快速恢复当中。
  
  3. 2014年焦化企业经营形势
  
  3.1炼焦行业营力能力极端恶化
  
  从2014年初起,焦炭的价格持续下跌。2014上半年,焦炭平均价格为1122元/吨,其中最高价格为1268元/吨,最低价格为1069元/吨。焦炭平均价格比2013年下降274元/吨,下降幅度近20%;而部分地区焦炭价格最高下跌400元/吨。此外,焦化行业面临全方位的高成本约束。如能源资源、物流运输,融资成本不断增长;工业用地紧张、价格昂贵;人工成本上升压力增大等。据统计,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已高达85%以上,扣除三项费用后,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有5.4%。而2014年焦化行业主营销售利润率为-0.91%。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间我国炼焦行业营业能力极端恶化,出现12个月连续11个月亏损的状况,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并且亏损企业数量呈逐月、逐年增加态势,目前焦化企业的亏损面已达历史最高的53.04%,亏损企业合计亏损额为99.67亿元。这既有炼焦煤价格下降的因素影响,更反映出国内焦炭市场需求疲软、产能严重过剩、定价机制不严谨的无序竞争状态。此外,地域—布局对炼焦企业效益影响很大。在2014年这种产量过剩的充分竞争时期,再加上物流支出的不断升高,布局在竞争要素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焦化企业的现状来讲,若想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扭亏为盈获得生存机会,应彻底抛弃依赖市场明显回升而实现盈利的想法。新思路应集中在推进技术进步、加大节能环保项目投入、强化企业间优势互补、拓展物流市场发展空间等方面,都能够为实现焦化产品质量和技术经济指标稳定良好的机遇,实现转型升级。而2015年,我们势必会在技术、环保等方面看到新的发力点。
  
  3.2 2014年密集出台限产政策
  
  2013年起,炼焦行业全面贯彻落实了国家一系列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积极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包括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行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市场与环境压力持续增大,经济效益下滑,竞争更为惨烈,钢铁的去产业化行动和国家对日益恶化的大气环境的治理要求,使一些焦化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2012-2013年,由于焦化行业实行行业准入政策,投产80余座5500万吨,炭化室5.5米以上和6米以上的顶装焦炉。直接使得2013年焦炭产量增速达到历史新高。产能过剩将长期困扰一些地区的焦化企业。为此,2014年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针对煤焦行业过剩产能的政策,且明确规定与政府业绩挂钩,因而取得了明显效果。
  
  这是近十年来,政府第一次对煤炭行业进行救助,从煤炭工业协会、发改委到国务院,政府关注力度大,规格高。地方政府对限产政策执行力度加强。限产重点主要在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省,其中山西省的反腐利于煤炭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预计山西省新一届政府对限产政策执行的力度加强。山西煤炭产量下降9月上旬,山西煤炭日均产量为214万吨,旬环比下降8.0%,下降趋势在延续,同时山西坑口地的煤炭库存小幅下降,限产保价政策有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短期煤炭需求进入淡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对煤炭限产的效果。
  
  但后市随着水电退出,旺季到来,煤炭需求将进一步改善,煤价上涨预期强化。初次限产边际效用最大,有种不见效不罢休的意味。预计2015年仍有相关政策出台,但多半是从环保角度发力。
  
  3.3焦化企业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焦化行业是煤资源加工的能源转换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越来越注重化产品加工和煤气等资源性产品的转化利用。焦炭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焦油、粗苯、煤气等副产品,产业链完整的焦化企业可以利用煤气制取工业甲醇,对粗苯进行精制提炼,从中找到利润平衡点。按粗略计算,但产业链比较完整的企业,副产品能够贴补焦炭的亏损250元/吨左右。也就是说,若不含副产品,吨焦亏损200元左右,加上副产品,还能实现50元/吨左右的盈利。产能过剩倒逼焦化企业转型,根据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对于焦化企业而言,将产业做深正是差异化及盈利点所在。
  
  焦炭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是从炼焦出来的荒煤气中净化回收而来的。主要是焦油、粗苯、硫磺、硫铵,以及净化后的煤气。以240万吨规模的焦化企业为例,副产12万吨煤焦油、3万吨粗苯、3万吨硫铵、3000吨硫磺,以及120000方/小时煤气,煤气除部分用于城市气源供汽外,主要用于副产25万吨甲醇。在所有的副产品之中单价最高的为粗苯,但吨焦产出价值最高的为甲醇、其次为煤焦油。若以甲醇为例与焦炭价格进行对比,能够发现,在年初焦价急速下跌使得焦企利润下滑之后,焦企便会迫切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由此刺激3-5月的甲醇价格的上涨。年末,以甲醇为首的焦化副产品价格的回落,同时焦炭价格低迷,使焦企的日子非常难过。
  
  4. 2015年供需总量平衡呈季节性变化
    
  4.1 2015年焦炭需求量预测模型
  
  焦炭是高炉炼铁的重要燃料,起加热和固架作用。炼铁工艺中影响总成本的主要因素是铁矿石、焦炭等原燃料成本。辅料、人工费用在内的其他费用与副产品回收进行冲抵后仅占总成本的10%左右。若考虑炼钢工艺中耗电量的增加、合金的加入以及维检费用的上升,其他费用占则占到炼钢总成本的18%左右。炼铁、炼钢工艺中的其他费用波动不大。
  
  以1吨钢生铁需要1.6吨铁矿石、0.45吨焦炭为计算依据,并参照2007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铁钢比(0.96)和废钢单耗(0.15吨)作为测算依据,形成以下模型:
  
  生铁吨制造成本=(1.6×铁矿石+0.45×焦炭)/0.96
  
  粗钢吨制造成本=(0.96×生铁+0.15×废钢)/0.82
  
  钢铁企业的粗钢成本因受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工艺、不同的炉况、冶炼不同的产品均会使成本发生很大变化。上述模型是从行业研究角度,对整个钢铁行业所测算的一个平均水平。
  
  表观需求量=产量+进口量,考虑到我国为钢材净出口国,进口量在消费量中的历年平均占比较小,约为6%,并且钢材进口量可得统计数据量较小,此处的表观消费量以当年年度产量代替。)对供需情况研究的逻辑是,首先确定需求总量,再以以为基点对供给总量进行评价。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法对2015年的粗钢需求量进行预测。钢铁工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GDP充分代表经济发展状况。
  
  从1979-2013年中国钢材需求量与GDP对比情况来看,钢材需求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变化关系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但钢材需求的变化速率力度强于GDP的变化速率。(以下将钢材表观需求量缩写为“GCXQ”)通过ADF检验,GDP与钢材需求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并通过协整检验以及各种统计学调整之后,GDP与GCXQ的长期关系模型为:GCXQ =1.08GDP,即GDP每增长1%,粗钢消费量增加约1.08%。
  
  根据这一关系式对样本内数据2010年的钢材需求量进行预测,得出65657.9万吨,2010年的实际量为65366万吨,经验证,预估值与实际值之间有较高的拟合度。行文之时,2014年的年度GDP数据还未公布,7.4%的年度增速具有较高可信度,据此测算,2014年全年粗钢产量为8.4亿吨。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全国粗钢产量累计值已经高达10.3亿吨。应该说,若这2000万吨的过剩产量不能有效消化,将对钢材及其原料端产品价格造成极大的压制。
  
  2014年12月9日-1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告下一年的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历年的中央经济会议向来是值得市场及投资者重点关注的风向标。在会议闭幕后的新闻稿中表示,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速处在合理区间,多项主要目标可望较好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是,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经济风险显现”。会后,广泛调查各大金融机构及研究机构对2015年GDP增速进行预估,得出2015年全年GDP增速平均值为7.1%,这一数据低于2014年预估值,同时稳定在7%之上,在合理范围之内,具有一定可依赖。GDP增速正式公布要留待2015年3月召开的人大会议。
  
  依据2015年GDP增速7.1%的预测值,按GDP-GCXQ预测模型,得出2015年钢材需求量增长率为7.7%,2015年全年钢材合理需求量为9.058亿吨。根据焦炭-生铁-粗钢的工艺成本模型,大致推算出2015年焦炭需求量为5.29亿吨。
  
  4.2 2015供给量基本持平
  
  4.2.1 2014年焦炭价格、库存、产量基本状况
  
  从主焦产区焦炭平均价格来看,焦炭价格在2014年初至12月底下降幅度近三分之一,目前在1000-1100元/吨之间。尤其在七月底至八月初钢厂停产检修期间,各焦产区行情急转之下,分别有了100-200元/吨的价格下调。在钢材市场好转之时,焦炭价格抬升相对缓慢,在钢材市场行情清淡之时,焦炭价格则会非常急剧下跌。
  
  在钢材价格接连下挫和煤炭价格低迷的双重夹击之下,2014年焦炭市场处在漫漫寒冬之中。我国焦化产业特色是独立焦化企业占产能的60%以上,而独立焦化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缺乏上下游资源整合、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弱。由于焦煤价格下跌幅度远远小于焦炭,且焦炭、焦煤价格联动,使得上游煤炭价格的下跌并不会让焦化企业受益。而下游钢厂由于库存管理,则不断对原料端的焦煤、焦炭价格进行打压。焦炭价格的企稳更需要下游钢铁价格的企稳上涨作为先决条件。在钢材价格并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下,焦煤焦炭价格都应保持空头思维。
  
  与低迷的焦炭价格相对应的,各主焦产区独立焦化厂的焦炭平均库存情况表现较好。但主要原因是2014年焦化行业限产力度较大,销售艰难,库存增加,大量的赊销和资金回收困难,难以预付资金使焦化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焦炭价格的大幅下跌使焦化企业亏损面增加,为此焦化厂开始普遍限产幅度达30%-40%左右。
  
  根据天津干散货物流中心生产作业数据,2014年11月库存量156万吨,比2013年同期同比下降13.97%,而入库量则同比增加8.07%。事实上2013年12月起,港口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出库量。2014年出库量峰值在3-6月,保持了较2013年同期60%以上的增量。随着钢厂的复工生产,钢厂自2月底起开始积极储备原料,钢厂焦炭可用天数随之到达年内高点,但7-8月钢厂检修季的到来则又迅速缩减焦炭库存,目前钢厂焦炭可用天数为8天左右,到达历史最低点。钢厂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之下,严格管理库存,随用随取。已然失去了往年的“任性”。
  
  2014年11月,焦炭累计产量4.3亿吨,12月预什值超2600万吨,因此全年度产量达4.5亿吨以上,略低于2013年全年4.7亿吨的总产量。这与年初市场普遍预测的焦炭产量将小幅增长的预测恰好相反,说明2014年行业限产成效是非常明显的。与此同时,焦炭累计产量的同比增速较2013年也有明显下滑。从月度产量的同比数据观察,2014年6-10月保持了全年中较高的增速。3-5月由于政策性限产的影响产量有明显回落。此外,11月初的APEC会议对10月份的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较2013年10月同比回落1%。
  
  2014年焦化行业运行基本平稳,但行业形势依然严峻,效益不容乐观。因此焦化企业不得不另寻出路,重点发展焦油、粗笨、甲醇等副产品,这也成为焦炭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按目前的市场形势,这些副产品的附加值几倍于焦炭。因此先进的企业通过分析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流通及出口。但一些竞争力较弱的焦化企业,则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破产关闭,彻底退出市场。
    
  自2010年起,国家工业和信息产业部下达了针对焦炭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的定量任务,至今的5年中每年的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都维持以2000万吨左右,约占焦炭产量的4%左右,5年间每年的淘汰完成量都达到计划量以上。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的计划量为2400万吨,2014年的计划量为5年中最低1200万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运动已在2014年进入最后攻坚阶段,2015年这方面的任务量最大可能是继续减少,在过剩产能以及结构不合理的企业被尽数淘汰之后,国家以及产业层面更多会将目光转向技术与产品层面,例如发展焦炭产业高附加值的副产品,提高高毛利产品的比重,增加企业盈利水平。
  
  4.2.2 2015年新增产能预测
  
  国家统计局会在年末发布本年焦炭新增产能数据。所谓新增产能是指,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而增加的设计能力或工程效益,它是用实物形态表示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果。新增生产能力的计算,是以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单项工程(或项目)为对象。当单项工程(或项目)建成,经有关部门鉴定合格,正式移交投入生产,即可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利用时间序列法分析焦炭新增产能有较好的效果,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较好的拟合度,用此方法预测出2015年新增产能7500万吨左右,因而在2014年4.5亿吨产量基础上,2015年产量约为5.25亿吨。
  
  4.2.3供需状况的季节性变化
  
  由上文推算出焦炭2015年的需求量5.29亿吨,与供给基本持平,供需基本呈现平衡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关心的问题就是供需状态的季节性变化。若从历史供给状况出发,可以明显地看到供给的季节性变化:
  
  (1)3-4月:焦企开工率下降,但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淡季,钢材市场需求清淡,供需状况偏差。
  
  (2)5-7月:焦企开工率较为稳定,但随着钢厂复工生产,需求渐暖,供需状况好转。
  
  (3)8-10月:焦企开工率狂热回升,10月末到达顶峰。与此同时为钢材市场的传统型旺季,这一阶段为市场供需两旺的时间段。
  
  (4)11-12月:随着冬储行情渐弱,这一阶段需求热情开始消减,而供给量也将由12月中旬开始转弱。
  
  5.原料端挺价作用较小
  
  5.1焦炭生产成本模型
  
  根据主流的配煤比,在焦炭的生产成本中,焦煤成本占到75%-90%,制造成本占10%-25%,其余为运输成本、期间费用等。而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化产品占成本的10%-30%,可将制造成本、运输成本、期间费用等抵扣。因此,我们主要对焦煤成本进行分析,根据一级焦冶炼焦煤配比,主焦煤占比35%、1/3煤占比25%、气煤占比12%、肥煤18%、瘦煤10%。
  
  按1吨焦炭需要1.31吨精煤,主焦煤0.45吨、1/3煤需要0.32吨、气煤0.15吨,肥煤0.23吨、瘦煤0.13吨。将各种成分煤进行加权之后可以得到焦炭的出厂成本模型。
  
  2014年12月底时,焦炭出厂含税成本为734元/吨,若运费按山西南部至日照的180元/吨计算,焦炭成本价格约在920元左右。从市场上焦炭多为亏本销售。且近三年均为年初展开下跌,7-9月小幅反弹。
  
  5.2 2015年焦煤进出口成亮点
  
  需求增长乏力,将是制约2015年焦煤市场好转的主要瓶颈。随着宏观经济发展持续放缓,焦煤市场唯一的利好是出口仍将有所增加。作为资源型产品,2015年焦煤也面临供给过剩局面。分析2013年至2014年焦煤市场的走向,可见随着进口煤数量的增长,焦煤市场供大于求问题突出。
  
  焦煤市场供大于求的原因主要是前几年煤矿开发投资增长,而市场下行后煤炭产能处于集中释放期,一大批新井将建成投产,且生产能力很大。如果市场需求稍有好转,价格出现回调,一些处于停产半停产的中小煤矿将迅速恢复生产。此外,进口煤一旦价格合适将抢占华东焦煤市场。预计2015年焦煤供应量呈继续增加态势。2015年焦煤价格仍将继续下行。由于下游需求增长乏力,加上产能过剩、供大于求,预计2015年煤炭价格从大周期上将继续下行,而市场在各季走势或将分化。
  
  焦煤金融化将进一步深入。焦煤和动力煤期货都是2013年推出的新品。仅从目前持仓量来计算,焦煤期货沉淀资金达到5.3亿元,而动力煤期货沉淀资金也达到6.2亿元。而从价格来看,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相关度高达80%以上。未来煤炭除了其商品属性,其金融属性也将进一步展现。2013年上市至今,焦煤期货都处于漫长的下跌走势,而传统煤炭商品没有做空机制,未来企业无论从风险角度还是从丰富产品角度考虑,煤炭金融化都是其必备手段。随着时间推移,后期煤炭金融化之路将深入。
  
  为为充分发挥关税对统筹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的引导作用,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并报请国务院批准,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2015年我国继续以暂定税率的形式对煤炭、原油、化肥、铁合金等产品征收出口关税。根据国内化肥、煤炭供需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化肥出口关税,对氮肥、磷肥实施全年统一的出口关税税率,适当降低煤炭产品出口关税税率。由此看来,在进口煤炭数量减少,以及出口放开的情况之下,可有效减轻我国煤炭供给压力。2015年原料煤进出口方面的政策或将成为支撑其价格的唯一亮点。
  
  8、后市展望
  
  2015年作为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将延续2014年在宏观经济方面的举措。对比在2013年底与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来年经济工作任务,国家层面将在稳增长方面继续发力,此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这些宏观经济的举措,都将直接作用在重要支柱性产业的钢铁行业,以及作为重要能源产业的焦化产业上。对焦化企业而言,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将减小,而深入挖掘产业附加值将成为重要的努力方向。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议程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此外将揭晓全年GDP增速目标。作为新年开局国家层面最高规格的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势必对盘面构成重大影响,投资者应对会议予以高度关注。尤其是GDP增速目标,将最大程度的表明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态度。目前市场普遍预测值在7.1%左右,届时关注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浮动情况。
  
  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这将对焦煤出口构成利好,减轻焦炭生产原料端产能过剩的问题,使原料挺价能力增强。(来源:生意社)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