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炭市场 -> 期货金融 -> 宏观金融

降杠杆管闸门 稳健货币政策保持中性

2017/12/28 8:45:07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专家表示,明年经济增速可能温和放缓。监管部门将灵活运用各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维护降杠杆与流动性基本稳定之间的平衡。明年1月开始实施的定向降准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一季度的流动性状况。

稳健中性基调不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充分体现了中央为经济稳增长、配合去杠杆营造合适货币金融环境的初衷。强调“中性”意味着不会进一步收紧,特别是考虑到强监管、严规范下金融部门会有收紧的实际效果。

同时,明年的货币政策也不会宽松。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一方面,金融去杠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果仍需巩固;另一方面,尽管目前经济运行仍较平稳,但下行压力犹存,应尽可能避免金融机构将资金成本上升压力转嫁给非金融企业并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表示,明年经济增速可能温和放缓,通胀中枢将有所抬升,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仍将保持不变。

关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要把握三个维度:首先,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其次,货币供应量不应超过实体经济的需求,避免发生资金脱实向虚、杠杆率进一步上升的情况。同时,管住货币的总闸门意味着有一个“顶”,不能发生流动性危机。第三,防止由于货币紧导致金融不稳定,M2和社会融资总量应保持适度增长。

陈道富认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实施一系列金融政策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实体经济部门要以合理的价格得到资金,金融部门不过度扩张和泡沫化。

“量价分离”政策组合料延续

专家表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应稳步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指出,在货币政策目标下要防范金融风险,需要宏观审慎政策作为一个支柱。宏观审慎的要点是要从经济全局和整体来考虑问题,需考虑逆周期调节、跨市场监管风险、整体的杠杆,如何能够在经济的各周期有一个宏观审慎的参数。

从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特点看,黄剑辉表示,货币政策侧重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宏观审慎侧重于金融稳定和逆周期调控。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是央行目前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预计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会从银行杠杆率、跨境融资杠杆率、外汇衍生产品市场杠杆率、房地产信贷杠杆率等方面进行丰富和完善。

从去杠杆的角度看,也需要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的配合。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首席研究员明明认为,展望明年,“量价分离”的政策组合仍将延续。宏观审慎政策从监管上限制加杠杆、稳步去杠杆,货币政策通过引导长端利率水平进一步去杠杆,价格上仍将保持一定水平。

明明表示,具体来看,数量方面,央行将继续通过定向降准、公开市场投放、SLF等定向投放的方式进行数量供给,并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进行结构调控,保证经济稳步增长和经济的韧性;价格方面,央行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灵活运用各期限工具

对于明年的流动性状况,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分析,明年的流动性环境与今年大体相当,超预期收紧的可能性不大。明年中国经济让将处于筑底回升阶段,经济增速超预期回升的可能性不大,通胀的回升仍然温和。预计2018年货币政策仍会提供适度的流动性,整体货币流动性环境与今年相差不大。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明年流动性偏紧。从流动性的影响因素来看,首先,外汇占款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状况可能比今年略有好转,但难以超出市场预期;其次,财政存款的变动对流动性会产生影响;最后,银行表内信贷投放产生存款的派生效应是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金融去杠杆明年仍会持续。

陈道富认为,明年将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同时管住“僵尸企业”。同时,考虑到资管新规、银行流动性管理办法的落地,政策叠加将会给流动性带来影响。

专家认为,央行仍有足够的手段来应对流动性状况的变化,确保整体流动性的稳定。温彬表示,从手段看,主要是公开市场操作,一是通过逆回购向市场补充流动性,二是通过MLFPSL的投放。

黄剑辉认为,监管部门将灵活运用各期限货币政策工具,更加强调各期限工具的紧密衔接和削峰填谷式对冲操作,以维护降杠杆与流动性基本稳定之间的平衡。

关于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温彬认为,明年1月开始实施的定向降准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一季度的流动性状况。明年仍可能实施进一步降准,以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稳定和利率平稳。降准有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稳定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利率。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为明年降准提供了操作空间。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