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耗煤行业 -> 化工行业 -> 行业新闻

化工“链”上发力,人才汇聚高地——走进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

2024/6/7 12:37:40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3年来,榆林化工人不负众望,一大批项目进展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措施逐渐完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化工品“家族”日益壮大

  “总书记的话,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要求,工作有了抓手、行动有了指南。就在2021年11月,该公司建成投产了年产40万吨的乙二醇项目,并产出合格产品。

  按照分期建设的战略目标,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形成了“煤头化尾、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条。如今,该公司生产装置主要包括186万吨/年煤制甲醇联产4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世界首套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工业示范装置,实现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以及各种化工产品产业链条的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依托已有的乙二醇项目,生产出的可降解材料在土壤和海水等自然环境下可完全降解,核心技术由国家能源集团自主研发,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吨产品原料煤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大幅下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22年9月19日,该项目建成投产,打通全部生产流程,标志着世界首套煤制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

  “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比如酒店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农业大棚的地膜、油气开发所需的桥塞和压裂球、日常使用的垃圾袋等,甚至可以作为医用手术缝合线……我们希望这种新型材料能减少白色污染。”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云池表示。

  地处陕北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交界地带的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在国内煤化工废水处理上率先应用低温临界冷冻加真空热法分盐技术,实现废水零排放和煤化工废水杂盐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

  “作为水处理技术人员,我们要用实干和成绩回报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公用工程事业部副经理、上述项目主要负责人胡华贵说。

  如今,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围绕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着力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升级。“我们将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继续规划30余套装置,努力走出一条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之路。”王云池表示。

  人才适配形成新高地

  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有1590名职工,平均年龄34岁,拥有各类“注册师”107名。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该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力争打造煤化工人才高地。

  近几年,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对获奖的项目和人员实施奖励;组织技能人才“走出去”,参加煤化工领域各种论坛;与众多科研单位合作,联合开展项目攻关。

  杨学超是该公司技术质量部技术管理工程师,主要负责科技项目的统筹。他们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类似杨学超的一线科研人员,每人至少参与一项重点项目,而杨学超参与的项目则多达十几个。

  “以前只是接触生产运行的一小块,现在相当于从点拓展到面,对公司的转型发展、未来规划也能提出自己的建议了。”杨学超说,“这3年,公司投入近14亿元,开展科研项目20余项。”

  在人才培养上,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组织签订师带徒协议,创办劳模工作室,加大投入组织各类技能竞赛,让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

  来自公用工程事业部水处理装置的张翠花,在2021年获得第十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第一名。这名“90后”入职仅4年,便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踏实肯干的态度,频频摘奖,甚至开始自己带徒弟。像张翠花这样拥有“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行业技术能手”称号的技术人员,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有14名。

  “公司建立了容错机制,编制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培养高校毕业生和现有人才,引进高端人才,加快建立科学的人才队伍。”王云池表示。

  烯烃事业部双聚装置操作工李鑫雨2019年毕业后来到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为提高业务水平,她一年参加多轮次培训,在一线岗位轮岗,掌握了多项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控室时,我向总书记介绍了监控画面的情况。总书记微笑着向我点头,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与肯定。这让我更有干劲儿了。”李鑫雨回想起3年前的经历仍难掩激动。

  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距离榆林市区较远,为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公司成立了乒乓球、篮球和健身协会,开设了图书馆、电影院、瑜伽室,还有带按摩椅的理疗空间。

  另外,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还专门建设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内容包括陕北红色基因、国家能源集团发展成果、化工产业及榆林化工发展成就等。在基地连廊,布展了各装置的“子文化”。以MTO装置为例,其“精气神”文化与装置生产工艺紧密相关:“精”象征着精甲醇,“气”象征着乙烯、丙烯产品气,“神”象征着神奇的聚乙烯、聚丙烯颗粒。这既符合企业产品特点,也象征着榆林化工人奋进拼搏的精神。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