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力系统来说,每年的夏季和冬季,是全年社会用电负荷最大的时候。特别是空调用电占比较大的情况下,往往会促使电网用电负荷屡创新高,且峰谷差距明显,所以这一时期是全年社会用电的高峰期、生产经营的关键期、电网运行的考验期。
这时电力系统为迎接电力负荷高峰,会采取一系列应对调节措施,来保安全、保民生、保生产,在电力专业术语上,这就是“迎峰度夏”。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郝英杰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介绍,预计今年夏季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呈现“全网紧平衡”局面,最高用电负荷比2023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如果出现持续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那么最高用电负荷可能增加1.3亿千瓦。
据了解,电力供应局部偏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用电力负荷较快增加;常规电源投产规模小于用电负荷增加规模;西南地区降水存在不确定性。
而迎峰度夏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挑战的首要因素就是高温天气。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特别是今年华东、南方地区入夏较早,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强度较大的高温天气过程。
据中电联介绍,夏季我国降温用电负荷占比在三成左右,部分地区超过四成,夏季气温已成为影响用电增长的主要因素,据测算,当气温在28℃以上时,气温每升高1℃,全国制冷用电负荷就要增加5000万千瓦左右。同时,我们要用这么多电,电厂就要发这么多电,整个电力系统要做到用电和发电的瞬时平衡,压力可谓不小。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近日在发布会上表示,综合研判,迎峰度夏期间,高峰时段局部地区可能存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如出现极端、灾害性天气,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如此压力之下,今夏能源、电力供应能够得到保障吗?先来看看我国电力装机结构和出力情况。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9亿千瓦,其中,火电、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装机容量占比分别约为47%、14%、22%、15%、2%。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发电量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火电、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发电量占比分别约为69%、11%、4%、11%、5%。
可以看出,尽管在电力装机结构上,“风、光、水”等绿色电能占比不小,但煤电依旧占大头,其次是水电和风电。
而煤电出力多寡首先要看电煤供应是否充足。据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为确保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前谋划并安排了一系列保供工作。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98亿吨。
那么,1.98亿吨是个什么水平呢?国家发改委2023年11月份曾表示,彼时“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2亿吨、可用33天,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也就是说目前的存煤接近历史高位,处于较高水平。
后期来看,在电厂日耗提升幅度有限,而长协煤高兑现,进口煤持续到港之下,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仍然存在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企业方面来看,以我国煤炭、电力领域的龙头老大-国家能源集团为例,国家能源集团总调度室生产调度处经理孔彪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入夏以来,国家能源集团所属151家燃煤电厂,日均发电量31.6亿度。目前,所属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均在20天以上。为迎峰度夏保供提供有力支撑。
李超表示,将加强燃料供应协调保障,重点抓好煤炭稳产稳供,保障重点地区发电用煤用气需求。
郝英杰也建议,下一步要继续增强煤电顶峰发电能力,合理安排机组“三改联动”和检修进度,努力确保负荷高峰时段机组“应发尽发、多发满发”。
煤电支撑电力供应的同时,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电源也“大显身手”,成为能源电力保供的重要助力。
李超介绍,目前,水电来水蓄水形势好于去年同期。而且在南方降水持续偏多之下,叠加水电项目的投建,预计后期这一趋势将愈加突出。
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副总工程师聂强介绍,公司发挥‘一条江’联合调度优势,抓住5月以来的偏丰来水,截至6月18日,雅砻江梯级联合运行蓄能8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1亿多千瓦时,为川渝、华东、华中地区提供电力保障。
新能源方面,郝英杰介绍,今年1-4月,新能源发电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07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量的42.1%。目前最高用电负荷一般出现在中午,白天光伏发电出力较好,有助于缓解电力供应紧张情况。
经测算,今年第三季度全口径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将超过25%,占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量的比重超过五成。由此可见,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量中,以新能源发电量增量为主,新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在电力供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李超还表示,迎峰度夏期间将持续加强发电机组运行管理,尽可能减少非计划停运以及出力受阻等情况;同时,结合各类电源出力特性,推动水、核、风、光、火等各类电源多发满发和储能设施的科学充分调用,发挥顶峰支撑作用。坚持节能节电助力、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通过精细化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更好保障民生和重点用电需求。同时还将加强跨省区电力调度。
同时利用各地用电负荷的特性差异,积极通过电力中长期合同、现货市场等市场化方式,开展跨省跨区余缺互济,必要时要通过应急调度有效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监测预警和值班值守,做好抢险救援力量准备,及时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和抢修复电的各项工作,千方百计保障极端条件下民生和重点用能。
杜忠明也表示,将进一步优化负荷管理措施并精准细化执行,坚决守住不拉闸限电的底线,坚决确保民生用电需要。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