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北港口建设可谓“热火朝天”,从近日的媒体报道来看,前有“黄骅港黄骅港集疏运体系煤炭堆场工程完工,港口年吞吐量增加1800万吨”;后有“中国进出口银行完成华能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位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码头建设项目的贷款审批”。
众所周知,黄骅港是我国媒体下水第一大港,总投资56.99亿元的集疏运体系,由煤炭堆场、矿粉堆场和铁路专用线3个子项目组成,建成后将与沧港铁路、朔黄铁路、邯黄铁路相连,共同组成煤炭、铁矿石、有色矿等大宗散货到冀中南、山西、陕北、内蒙等地的高效低成本物流通道。
而煤炭堆场的完工将进一步提升黄骅港周转能力、港口辐射力,预计年整体吞吐量达3100万吨。
项目的整体建设对进一步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提高专业化生产和绿色作业水平,推进港口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具有重要意义。
据沧州日报报道,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和黄骅港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情况。他强调,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这为沧州市加快黄骅港规划建设,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一年来,沧州市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内外贸航线拓展及软环境建设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在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建设上跑出“加速度”。
首个万吨级液化码头建成开放,煤炭港区7万吨级双向航道实现首航,30万吨原油码头用海确权已批准备案,开通至阿根廷、广州等5条内外贸航线,黄骅港—雄安新区内陆港设立……一系列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促使黄骅港向着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目标前进。
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宝辉说,规划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带动黄骅港到2035年实现货物吞吐量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00万标箱。
而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码头建设项目的贷款审批的通过,为项目顺利实施、实现煤炭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华能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是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管理的专业化煤炭港口企业,旨在满足国家煤炭进口和北煤南运的战略需要。
该项目为河北省重点项目,对河北省加快建设现代煤炭工业体系意义重大。项目位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已建的国投煤码头煤堆场以南,防波堤外侧的无掩护区域。工程建设2个10万吨级、2个7万吨级和1个5万吨级煤炭装船泊位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其中码头东侧450m岸线水工结构按靠泊15万吨级船舶设计,其余泊位水工结构均按靠泊10万吨级散货船舶设计。码头岸线长度1428m,堆场总容量为353万吨,设计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
建成后可新增煤炭上水泊位和配煤堆场,实现煤炭专业化码头的煤炭进口接卸作业,适应了现阶段港口动力煤炭外贸进口与内贸煤混配发展的需要,满足了曹妃甸港区完善功能、发展综合贸易大港的需要。
此外,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近日批复了唐山港京唐港区煤炭储运堆场完善工程用海。项目位于唐山港京唐港区,36号至40号煤炭泊位工程东侧,煤炭储运堆场工程南侧,主要建设三座转接机房、一座集水池、一座候工楼等设施,总投资为24482.74万元。批准用海面积为3.93公顷,用海类型为港口用海,用海方式为建设填海造地,用海期限50年。
而近日,唐山京唐港区航标综合改造工程也圆满收官,进一步提升京唐港区的船舶通过能力,推动港口的转型升级,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安全,推进唐山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环绕京津、毗邻渤海的河北省,拥有487公里大陆海岸线,管辖海域7200多平方公里。为探索向海图强、向海发展新路径,去年10月30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实施省内港口资源整合,重组成立了河北港口集团,承担全省港口投资运营主体职能,港口主营业务主要布局在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和黄骅综合港区。
河北港口集团揭牌成立以来,统筹推进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地港口资源协同联动、优势互补,在海关、海事、口岸管理等部门大力支持下,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今年年初,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着力推进港口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透露,2024年河北省计划完成港口投资75亿元。港口新增泊位2个、达到259个,新增通过能力360万吨、达到11.89亿吨。港口大宗散货绿色清洁运输疏港比例保持90%以上。
重点项目中,将建成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东区二港池多用途泊位工程,续建唐山港曹妃甸港区东区三港池7号8号通用泊位工程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黄骅港煤炭港区五期工程、唐山港京唐港区51号52号散货泊位工程等9个项目。
《河北省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省港口集装箱内外贸航线达到80条以上、内陆港达到80家以上;依托港口优势,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推动钢铁、石化、木材、重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沿海临港布局。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