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由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2024年《世界能源展望》指出,主要受中国带动,到2050年前,煤炭在全球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渐下降。
该报告主要针对“当前轨迹”和“净零”两种情景下,2050年展望期内的能源发展情况进行预测,体现了到2050年能源市场可能的发展趋势和不确定性。
报告指出,随着新兴经济体日益繁荣发展带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但能源效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一影响,其中,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推动一次能源需求逐渐脱碳。
随着世界各国向低碳能源过渡,尤其是工业和电力行业,全球煤炭消费量将在202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之后稳步下降。到2050年,在上述两种情景下,煤炭消费量预计占能源消费的35-85%。
煤炭逐步下降
报告显示,在“净零”情景下,煤炭在全球能源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明显,到2050年消费量累计下降约85%,同时,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由2022年的28%下降至仅5%左右。
而在“当前轨迹”下,煤炭消费量降幅则略高于三分之一,到2050年预计仍将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17%左右。
随着中国逐渐转向低碳燃料,带动了全球煤炭消费量的下降。报告预计,中国煤炭消费量将在2030年之前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这种下降占“当前轨迹”情景中2050年前煤炭消费量下降的90%,而占“净零”情景的60%左右。
报告指出,在“当前轨迹”中全球煤炭消费量降幅较小,反映出印度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煤炭消费量持续增长,以帮助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尤其是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
尽管在此情景下,印度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增长了14倍,但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其煤炭消费量仍增长75%,其中电力行业增幅贡献达三分之二。
全球煤炭消费量的下降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因为煤炭被风能和太阳能的快速增长所取代。同时,随着工业过程中越来越多电气化或低碳能源替代的运用,工业用煤量也在下降,尤其是在“净零”情景中。
天然气需求取决于能源转型速度
报告显示,在展望期内,全球天然气需求前景取决于能源转型速度。天然气前景受到两个重要但相互对立趋势的影响,即新兴经济体在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对天然气需求的增加,以及随着全球范围内脱碳的推进,需求将逐渐从天然气转向更高程度的电气化和低碳燃料。而这两种对立因素的影响将决定能源转型速度。
在“当前轨迹”情景下,整个展望期内天然气需求都将增长,到2050年将增长五分之一左右,而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上升至略高于25%。
相比之下,在“净零”情景下,天然气需求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到2050年将较2022年水平下降一半左右。这一鲜明的对比也反映出两种对立因素对未来天然气增长趋势的影响。
在“当前轨迹”情景下,新兴经济体(不包括中国)对天然气的使用量将不断增加,到2050年增幅略高于50%,超过展望期内全球天然气需求的全部增长。
报告显示,全球天然气的增长同样受到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加的推动,而中国天然气消费增加也主要体现在工业和电力行业。在“当前轨迹”情景下,到204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基本稳定,到2050年将较2022年水平高三分之一。
而在“净零”情景下,发达经济体向替代能源过渡的节点更早,力度也更大。这些市场的天然气需求将在本十年达峰,到2050年将比2022年的水平低55%以上,这主要是受能源效率提高、建筑和轻工业电气化程度上升以及重工业中其他低碳能源使用增加等共同因素推动。
在此情景下,展望期内前半段,新兴经济体天然气需求将继续上升,但在2030年代初达峰之后将全面下降,到2050年,新兴经济体天然气消费量将较2022年水平下降50以上。
可再生能源推动一次能源需求脱碳
在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推动下,一次能源需求短期内将增加,之后趋于平稳或逐渐下降。
报告显示,“当前轨迹”情景下,随着新兴经济体(除中国外)能源消费持续增长与发达经济体以及中国能源消费量下降相抵消,一次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至2030年代中期,之后基本趋于平稳。
相比之下,“净零”情景中,随着能源系统脱碳推动能源效率更快提高,全球能源需求将在202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之后逐步下降。到2050年,一次能源需求将较2022年高出约5%,而“净零”情景中预计将下降25%以上。
期间,增长最快的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不包括水电)。在“当前轨迹”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份额将由2022年的略高于10%增加至2050年的四分之一以上,而在“净零”情景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为50%以上。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