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对进口煤的依赖,印度一直在寻求增加国内煤炭产量。近期,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以实现用煤“自给自足”。
印度已设定到2029-30财年实现15亿吨的煤炭产量目标。过去10年,印度煤炭产量累计增长76.4%,已由2013-14财年的5.6576亿吨大幅跃升至2023-24财年的9.9782亿吨。2024-25财年,印度煤炭产量目标为10.8亿吨。
为在未来4-5年内实现印度政府设定的15亿吨产量目标,印度政府近日再次出台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推动煤炭增产。
早在6月份,印度政府就启动了第10轮商业煤矿竞拍,共有67座待拍煤矿,到目前为止共收到44份投标文件。竞拍过程吸引了大中小型组织的参与,极具包容性。
“大量的投标凸显了利益相关者对印度不断发展的煤炭行业的参与兴趣正在上升。”印度煤炭部在一份文件中表示,这种包容性体现了煤炭行业改革在整个行业中都受到了欢迎,无论参与者的规模如何。
本轮煤矿竞拍得到的强烈反响是印度朝着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符合印度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愿景。
同时,为实现15亿吨煤炭产量目标,印度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印度煤炭公司(CIL)提出将煤矿和项目授予矿山开发商兼运营商(MDO)的措施。
“印度经济快速增长,制造业同样显著提升,如果没有电力,这种增长就无法维持,因此,我们需要煤炭。”印度煤炭部长雷迪称,并表示有必要将矿山开发商兼运营商纳入各邦政府的利益相关者磋商流程中。
矿山开发商兼运营商模式映射出公共和私营行业之间的重要伙伴关系。印度煤炭部副部长Vismita Tej也表示,矿山开发商兼运营商模式对于维持煤炭生产力、可持续性和长期增长所起的作用日渐重要。除提高煤炭开采行业的整体成绩和产能外,这一模式还使政府有机会利用私营行业的运营能力和知识储备。
另外,印度煤炭部长雷迪还强调了煤炭行业生产效率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强调需要采用创新技术来提高煤炭产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部在一份公告中表示对环境深表关切,并敦促所有利益相关者优先考虑负责任的开采方式。印度煤炭和矿业部长对煤炭行业在过去6个月以来取得的进展表示认可,并赞扬了所有利益相关者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强调需要继续关注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
除提高煤炭产量的诸多措施外,印度政府还设法提升国内煤炭供应能力、稳定煤炭交易价格。据印度煤炭部长G基尚·雷迪(G. Kishan Reddy)近日表示,印度计划建立煤炭交易所,以稳定煤炭价格,并提高国内的煤炭供应量。
他表示,印度首个煤炭交易所将很快成立,交易所可能会促进更多买家和卖家将煤炭作为商品交易。根据印度煤炭部2024-25财年行动计划,在印度建立煤炭交易所将通过线上贸易平台以及清算和结算机制来开放煤炭市场,并向市场提供便捷的煤炭供应。
不过尽管国内煤炭产量稳步提升,印度短期内或仍无法完全实现进口煤替代,尤其是进口炼焦煤。根据mjunction平台数据,2023-24财年,印度煤炭进口量为2.68亿吨,其中非炼焦煤进口量1.76亿吨,炼焦煤进口量5722万吨。
印度煤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普拉萨德(PM Prasad)表示,炼焦煤进口可能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减少,但无法被完全取代,这主要是由于印度国产炼焦煤的品质问题。
“如果国内炼焦煤产量增加,进口量就可能减少。”他指出。此前曾有报道称,为替代炼焦煤进口,印度钢铁行业使用国内炼焦煤混配比例将由目前的10-12%提升至30-35%。同时,考虑到印度煤炭公司洗煤厂洗选量下滑以及钢铁行业对炼焦精煤的需求不断增长,印度政府还采取了老旧洗煤厂货币化措施,以提高焦煤洗选能力。
总体来看,作为全球第二大煤炭消费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能否完全停止煤炭进口尚无定论。但通过推行各项措施、吸引各方参与者,进一步提高煤炭产量,确保印度各行业煤炭的可靠供应,不仅有利于推动印度用煤“自给自足”目标,还将支持印度的能源安全性、减少进口煤依赖,也将有利于为煤炭行业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竞争环境,保障煤炭可用性,满足该国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