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10时,在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安装于准能选煤厂785商品煤胶带机中部的煤质快检核心设备,正在对当天装车外运的商品煤煤质进行实时检测。两分钟后,涵盖发热量、水分、灰分、硫分等多项指标的数据信息已传输到下游用煤单位。这套设备可实现当天10列装车共计4.1万吨商品煤全部过检。
这是新型煤质快检技术在煤炭产业的最新应用。
当日,国家能源集团携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海康威视联合研发的“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在北京发布。这意味着中国煤炭数质量管控领域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并首次在煤炭生产、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成功示范应用。
煤炭是中国能源的基石,煤炭质量数据是煤炭生产、销售结算、利用的关键基础数据。长久以来,依赖化学手段的传统煤质检测技术,存在过程复杂、操作差异大、流程长、结算周期长等诸多问题。一列煤从上游装车发出,到下游用煤单位卸车验收,至少经历2次检测,且很难保障上下游煤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这也是长期困扰购销双方的难题。
据介绍,此番发布的快检技术可以在线检测6毫米煤样的热值、全硫、灰分、全水等指标,整列车采样完成后仅需2分钟便可获取检测结果,而传统检测周期至少要8小时;样品代表性指数级增强,单列车的检测煤量可达1吨以上,是传统1克煤样检测量的百万倍;且全程实现自动无人干预,改变了传统采样、制样、化验的复杂流程。
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刘国跃当日表示,与传统检测相比,该技术一举突破多项难题,目前已在多家合作伙伴实现超千万吨的煤炭快速结算,未来将进一步向“大模型、大平台”延伸,打造全域全时态国家级数质量共享服务平台并拓展至其他大宗散货商品检测领域。
据介绍,2024年在国家能源集团四大产煤区、港口、销售、电厂、化工产业共9家单位示范应用的10台产品设备,检测煤量超4亿吨,且历经高低温、粉尘、震动以及高湿度、电磁干扰等各种严苛环境条件,均稳定运行。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