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至今,“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之声在整个新能源行业甚嚣尘上。自9月以来,新能源更是迎来了一波央企抛售资产的浪潮,多家央企纷纷挂牌出售光伏电站和其他新能源资产。
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电投)到国家电网、东方电气集团等,央企们似乎正在对新能源领域进行一场深刻的战略调整。以北京产权交易所为例,电力行业,从年初至8月正式披露的产权转让不足20条,但从9月至今转让产权的项目已是之前的两倍。
据不完全统计,仅下半年以来,已有超过11家新能源企业挂牌转让股权,涉及国家电网、国家电投集团以及东方电气集团等多家央企下属的新能源公司。国电投重庆公司挂牌转让其持有的重庆绿欣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股权,涉及149MW的地面光伏电站的全部或控股权;东方电气集团全资子公司东方电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转让了东耀新能源(张北县)有限公司95%股权。
央企抛售新能源资产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战略调整或内部经营管理的考虑,也有外部市场环境的压力。
抛售新能源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运营效率。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光伏产业的盈利模式和市场规则正在发生变革。一些早期投资的项目因投资成本高企、收益率不达预期而成为低效资产。国电投转让的山东那仁太新能源有限公司,其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8%,属于低效资产。通过抛售这些低效资产,央企可以集中资源于更高效、更有利可图的项目。
新能源电力的全面入市给新能源投资回报增添了不确定性。随着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的增加,消纳难题成为必然问题。多地发布政策调整承载力分区,暂停分布式光伏并网,导致大量电站无法按计划并网。此外,新能源电价逐步告别固定电价,成为未来新能源投资的最大不确定因素。甘肃省2024年的分时电价政策就明确规定,光伏电站在特定时段内的交易价格不得超过燃煤基准价的0.5倍,这直接导致了项目收益率的下降。
中央巡视组对多家央企新能源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也指出了央企在新能源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如光伏产业“大而不强”,亏损项目问题亟待解决等。这促使央企在进行新能源投资时更加谨慎,更加注重效率与效益的平衡。同时,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新能源技术的持续进步,新能源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要求企业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央企抛售新能源资产加剧了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不确定性,上游制造商面临订单减少的可能,下游项目开发商则需重新评估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优质企业有望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扩大市场份额;而部分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则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面对市场动荡,投资者信心有明显受挫。央企作为市场的风向标,其决策往往被视为行业趋势的预兆。抛售光伏资产的举动无疑对光伏行业的发展信心造成再次打击。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新能源行业的信心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新能源项目的整体投资热情。
但与此同时,央企的抛售行为也可能促使资源重新配置到更有效率和竞争力的企业或项目中,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也可能促使政府重新审视和调整新能源项目的政策和策略,以鼓励更多的私人投资和国际合作进入新能源领域。
尽管近期众多央企频繁抛售新能源资产引人侧目,但行业内认为,新能源的未来发展依然广阔。在全面实施均衡增长战略下,国家政策走向会持续支持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市场机制也将不断完善。未来,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逐步建成和新能源技术的持续进步,新能源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央国企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将继续发挥其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央企在抛售部分低效资产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国电投在抛售部分光伏项目的同时,也在加速推进储能、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等领域的发展。新能源行业多元化发展将成为新的趋势,领域将扩展涵盖电力产业链和汽车产业链等多个细分行业。技术创新也将成为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相关人士发表评论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双碳”战略的高质量落地,“量”与“质”的均衡优化或将是接下来每个电力央企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课题。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