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2024年即将过去,国能黄骅港务公司今年的煤炭下水量再创佳绩。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12月6日,国能黄骅港务公司年度煤炭下水量已达到20004万吨,同比增长2.1%,较2023年提前7天突破2亿吨。
说起煤炭港口,一般想到的可能是秦皇岛港,毕竟秦皇岛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一条通道大秦铁路的终点。虽然秦皇岛港是我国重要的煤炭港口,但已经不是最大的那个。
全国最大的煤炭港口是黄骅港,这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条通道神黄铁路的终点。作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黄骅港已连续六年稳居北方煤炭港口之首,并连续五年煤炭下水量突破2亿吨。
而运营黄骅港煤炭港区的企业是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能黄骅港务公司”),成立于1998年3月23日,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建投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股70%和30%。
在全球经济动荡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叠加我国煤炭消费增长乏力,北方港下水煤占比减少之下,国能黄骅港务公司却能实现煤炭下水量的持续增长,这背后离不开公司在各方面采取的强有力的措施。本网梳理相关报道整理如下。
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的建立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在2023年推出的全新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是其成功的核心所在。2024年以来,通过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成功将港口的生产组织充分融合到了集团的一体化运营中,实现上下游信息贯通、一体化运行协同联动,充分发挥了一体化协同运营的优势;强化区域单位集中协同办公,提升区域协同效能,实现煤炭资源的快速进出。
据统计,1-11月,该公司煤炭卸车完成集团一体化出区运输量占比达到59.7%,同比增加1.5%。
极端天气应对机制
全球变暖之下,极端天气频发,今年以来为应对极端天气对生产运营的影响,国能黄骅港务公司不断完善气象服务平台功能,建立了100公里、50公里、30公里风速预警圈,实现了突风的精准预警和信息的自动推送,成功防范多次极端灾害天气。
同时,主动沟通协调沧州海事局启动应急保供保障机制,抢抓“窗口期”组织动态,成功应对了4次罕见强对流天气和77小时历史最长封航挑战,压缩封航影响超60小时。
革新保供机制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还在深入总结2023年迎峰度冬“10+10”保供工作的宝贵经验基础上,创新性地将这一成功模式的时间维度拓展至夏季,制定迎峰度夏“10+10”保供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夏季突风、垛位高温、设备高温等重点环节的风险,实现了全时段的保供安全稳定。
这种创新的保供策略确保了在极端情况下也能稳定供应,从而提升了市场的信任度。
生产维修两不误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还坚持生产组织与设备维修两手抓、两手硬,全年累计完成大型维修663项,同比提升8.6%,兑现率达到104%,设备完好率保持99.64%较高水平。
总的来看,国能黄骅港务公司以其在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占比达到三分之一的市场位置,展现了强大的行业影响力。
国能黄骅港务公司还表示,在当前迎峰度冬的关键时刻,公司加强对持续低温、冷空气大风等极端恶劣天气的防范,确保生产组织平稳如磐、流程运转高效有序、船舶通航安全无忧、接重排空顺畅无阻,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