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全国电力供需矛盾加剧。面对供电紧张,如何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降低限电对群众生活和重点企业生产的影响,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每个公民也应增强节电意识,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节约用电。本报从今日起开辟专栏,陆续刊发我省供用电相关报道,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以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电力、节能降耗。
福建省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但因干旱、缺煤,电力供应异常紧张。如何优化调度,让有限的电量效益最大化?近日,记者采访了福建省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科学分析:制定五套预案有序用电
据悉,每当出现电力电量无法平衡时,福建省调度通信中心将向省能源及运输紧急调度指挥小组办公室提出限电意见,经批准后启动限电工作预案。由省工交生产总调度室按照“先限峰后限电”的原则下达限峰限电指标。
调通中心根据今年形势,及气象部门的长期预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预计2004年来水为枯水年份的可能性较大,为此,制定了五套限电方案,将福建省限电分为5个级别进行调控。A级:避晚高峰,全省约限峰负荷50万千瓦;B级:避早晚两个高峰,全省约限峰负荷100万千瓦;C级:全省日限负荷100万至150万千瓦;D级:全省日限负荷150万至200万千瓦;E级:日限负荷200万千瓦以上。6月中旬,用电紧张状况一出现,我省即启动预案,6月22日,福建省对各地用电量进行限制。
省调通中心主任张建平说,只有通过对电力负荷和供用电形势的科学分析,合理判断,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通过出台有序限电工作预案,在出现全省缺电的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限电措施,实现有序用电,才能保证电网安全,保证全省城乡居民和重点用户正常用电。
三级优化调度:有限水电发挥最大作用
调通中心的“上半年省电网主要水库水情分析报告”显示,1-6月,福建省六大水库来水总量比正常年份同期减少54.6%,比去年同期减少45.5%,古田、沙溪口、水口来水量属历史同期最少,出现了“汛期无汛”的反常现象。由于采取三级优化调度等措施,各大水库水量利用率达到99.4%,使有限的水电发挥了最大作用。
据悉,目前福建省水电装机容量中,地方小水电占47.76%。今年开始,省电力公司加强了对装机约320万千瓦的地区中小型水电站的调度管理,把地方水电站统一纳入调度管辖范围,实行三级优化调度,来水多时防弃水,来水少时节约用水,提高了中小型水电站的水能利用率和调峰能力。特别是在用电高峰电力紧张期间,增加了峰荷时段电量,确保了一些地方做到限电不拉路,减少了限电损失。
水电煤联动:增发电少限电
7月5日,据气象部门预测,福建省将有一场较大面积的降雨。调通中心立刻发出指令,让调节性能差的沙溪口水电站洪前腾库,水库最高水位降低3米,尽量减少弃水,满负荷运转发电。据7月8日统计,利用这次难得的降雨,沙溪口电站增发电680万千瓦时,全省共增加库存电量超2亿千瓦时。
7日上午9点30分,后石电厂电煤告急,如满负荷运行,只能维持两天!调通中心根据当日全省7大火电厂存煤情况,调整下达了各火电厂的有功出力计划,使后石电厂有功出力由2380MW降至1000MW以下,而让存煤多的嵩屿等电厂多发电,缓解了后石电厂的“燃煤”之急。今年通过鉴定的“福建电网水火电联合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跨流域库群调度和水火电联合调度模型与算法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了这一支持系统,在电力紧张的情况下,火电厂之间,水电与火电之间,水、电、煤联合优化调度,已由经验型向分析型、智能型转变。
跨省置换:送出1千瓦时换进1.7千瓦时
7月8日零时起,福建省与华东电网联络线500千伏双回路的输入线路,有史以来首次达到每小时输入电量达50万千瓦时,为目前安全允许的最大值。8日8时,调通中心调度室的电脑显示,10小时送入福建省的电量达到500万千瓦时。
这是福建省电力公司首次启动的跨省“电量置换”。根据与上海市电力公司达成的电量置换协议,福建省高峰送出1千瓦时电可在低谷换进1.7千瓦时电。
据悉,通过推进与华东电网其他省市洽谈错峰购售电事宜,以“电量置换”的方式,可尽量减少福建省内电力电量平衡缺口,实现更大范围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