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2004年 电荒考验中国

2004/6/9 0:00:00       张兴芳
    又到夏天,又一个用电高峰期的来临考验着中国。
    各地缺电信息相继传来:进入5月份以来,广东电力供应趋于紧张,引发广东煤炭进口激增;今年浙江电力缺口约为340万千瓦,电量缺口约为200亿千瓦时;今年夏天山西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980万千瓦,而目前省网可提供的用电负荷不足700万千瓦,缺口将达260万千瓦至300万千瓦;今年上海夏季最高用电负荷将达到1670万千瓦,同比增长15.2%,在不考虑备用应急电力情况下,上海电力缺口仍高达312万千瓦,如考虑备用应急电力,缺口将达400万千瓦以上 另据最新统计,今年全年全国用电增长13%,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此外中电联合的电力供需监测预警分析说,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力形势继续延续了去年的紧张局面,二、三季度全国电力供求形势总体上将比一季度更加紧张,预计明后两年电力供应形势依然严峻。
    种种现象表明,正如国家信息中心近日推出的《中国行业年度报告(2004年)》指出,今年中国电力供需将进入最严峻的时期。2004年是中国的电荒之年,拉闸限电地区由去年21个省区增加到24个,很多地区由季节性缺电转为全年性缺电。
    面对再次敲响的缺电警钟,记者走访有关专家,收集相关资料,试图探究缺电原因以及解决之道。
    是谁拉紧了缺电的弦
    对于导致目前全国电荒局面的“关键性”原因,权威人士早有定论:是高耗能产业的飞速发展拉紧了电力紧缺这根弦。
    前些年电力供大于求时,电力企业为了增供扩销,给予高耗能产业非常优惠的电价,高耗能产业迅速发展。2003年我国电解铝产量达到500万吨,消耗掉750亿千瓦时电力,相当于约10座百万千瓦电厂的发电量。硅铁也是耗能大户,一座年产1万吨的硅铁厂,要消耗1亿多千瓦时电力。
    高耗能产业一时看来是拉动了GDP的增长,但对于我们这个煤、水、石油等主要能源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来说,却无异于饮鸩止渴。同时,高能耗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环保治理不达标的企业。
    因此,为了解决我国能源和电力紧张局面,应加强对高耗能产业的严格限制,倡导节能,尽快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实现从高耗能产业向低耗能产业的过渡。虽然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会引起短期内GDP的下降,但应像欧阳修在《偃虹堤记》中所说的:“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
    应大力加强电力行业发展规划和有效遏止无序建设
    有关专家认为,由于电力体制的变化并没有考虑建立相应的规划改革机制,导致了今天的缺电。事实已经提醒我们,这方面的改革必须及时跟上,以保证规划的统一与协调。记者注意到,两年之前的2002年,也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当时的全国政协委员朱藻文就曾表示:“我们担心,在改革后的电力体制下,有没有相关部门来牵头做这些规划工作,谁来负责修正这些规划……改革千万不能出现空当。”他的建议是:“国家综合部门成立专门机构来协调、引导和管理这些工作,或者成立专门的审查机构,保证有专门的队伍”。
    对于如何提高规划水平,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吴钟瑚认为首先是掌握科学的需求预测方法,目前静止的“外推式”的预测(即从现状简单地推测未来)有必要重新调整。
    由于目前各地普遍存在认为发展就是上项目的观念,处在旧式“GDP思维”的指导下,电力项目的盲目布局、无序建设将为今后若干年的经济运行埋下隐患。因此,如何保证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这是新的电力发展规划必须予以求解的重要课题。如果不对电力无序建设进行有效遏制,据国家电网公司预测,到2007年我国将出现电力过剩现象。
    必须保证居民用电
    针对目前我国电力紧张局面,国家发改委及电监会联合发布《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电力管理,明确指示要首先保障居民用电。各地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居民生活用电一般都在重点保护之列。
    但据了解,尽管有调度方案之规定,尽管有上级部门三令五申,但当不得不拉闸时,多数调度的手依然要伸向老百姓。重点保证的生活用电为什么仍然被拉闸?多方信息显示,当电力“粥少僧多”时,本应排在后面的“重点工业企业和税收贡献大户”等等,就会千方百计跳过“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抢走居民生活用电。
    据统计,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仅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1.98%,而工业用电却占到72.7%。如此大比重的工业用电难道不可以为老百姓生活用电挤出点空间吗?非不能,实不为也。
    2000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民为重”的思想。2000多年后的今天,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情为民所系”等口号。民,是天,是地,是万事万物之核心。当任何关乎人类生存、影响人们生活的资源发生短缺时,都应当无条件地向人民倾斜,电力也应如此。除了关系国家命运和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部门外,任何机构、行业、企业都不应当与民争电。
    缺的不只是电
    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消费量巨大,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的能源安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有识之士指出,如果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能耗,不久的将来,我们所面临的就不仅仅是缺电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各行业都要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坦言,虽然去年我国取得了9.1%的高增长速度,但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中国的GDP占世界GDP 的比重大约为4%,却消耗了相当于全球总产量30%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其中石油为7.4%,原煤为31%,钢材27%,氧化铝25%,水泥40%。由此也带来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和资源约束的加剧。
    “两会”期间,来自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黄鸣说:“世界煤炭还能烧230年,我国只能烧70年;世界石油还能用40年,我国才不足20年。再不提高能源意识,我们面临的就不仅仅是缺电了。”严峻的能源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因此有专家指出,这次电力紧张并非完全是坏事,它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并推动企业使用节能设备和节能技术。
    2004年,电荒考验中国,我们只有生产自救,发动全社会节约用电,降低能耗,才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