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电源建设如何走出"投资过剩"-缺电怪圈

2004/6/8 0:00:00       和讯
    在一片“电力紧缺”的呼声中,国务院调整了电力建设“十五”规划,我国电源建设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据统计,2003年投产电站项目规模超过3000万千瓦,2004年预计超过3700万千瓦,今后三年的投产规模将都超过4000万千瓦,这还不包括一些计划外数字。在电源建设市场中,除了拆分后的五大发电集团担当“领头羊”外,地方电力投资主体、民营资本都加入到发电项目的争夺战中。但在高增长的背后,一些令人担忧的深层次问题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众多的投资主体为争夺有限的资源而角逐,带来的是巨额的资本和激烈的竞争。经过连续大规模的开工和投产,电力产业链的供应开始吃紧,资金、设备、煤炭和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能力等面临重大挑战,资源约束瓶颈凸显。此外,项目设计、电建队伍也供不应求。电力设备制造厂接到的订单已远远超过实际生产能力,普遍出现设备交货严重滞后、价格飙升、质量滑坡等问题。电源建设涉及土地、安全、环保、技术、资源等众多方面,目前这种“补课”式的增长,一方面是弥补近年来积累的电力供应缺口,另一方面是满足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但是,不少地方电源建设一哄而起,将会在暂时解决短期问题的同时,对电力工业的合理布局和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后患。国家电监会专家预计,到2005年我国电力紧缺问题将可能缓解,2008年前后,电力又将出现大量富余的现象。
    电源建设一哄而上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其一,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会在无序竞争中被白白浪费,加剧我国资源短缺局面。其二,电源建设过热会刺激已存在过热苗头的钢铁、制造等行业的进一步升温,埋下经济过热的隐患。其三,许多地方没有进行周密的可行性研究,自行订购发电设备,既违反了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又增加了工程造价水平。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违反国家建设程序、自行开工建设的电源项目规模有2000多万千瓦。其四,电源建设盲目布局,不利于电力结构的优化调整。其五,集中开工带来的必然是集中投产,会在几年内形成新的暂时的过剩状况。其六,目前电源建设投资主要靠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必然增加银行呆账。
    电力发展事关国计民生,盲目限制不行,盲目发展同样不行;为此,笔者呼吁政府尽快让电源建设退烧。既要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又要防止投资增长过快,这是一对矛盾。电源建设如何走出“缺电—上项目—过剩—减少投资—缺电”的怪圈?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是摆在政府和电力行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通过对电力紧张状况的客观分析,笔者建议:一要突出规划作用,形成正确市场导向。目前电源建设市场已逐渐成为一个更具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市场,但市场对电力项目总量布局的制约和调控机制尚未建立。由于电力产品的特殊性,要占用大量资源,建设周期长且市场反馈信号相对滞后,都对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电力投资回归理性,避免市场短期的不确定因素引发盲目的电力投资热,以国家规划引导投资者决策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二要对那些高耗能企业特别是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遍地开花的中小型高耗能企业适当提高电价,向投资者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用价格杠杆规范市场行为。三要把电力监管重点放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和方面,在自然垄断的输电和配电领域,要保障电网的公平开放,将监管的着力点放在调度交易机构的“三公原则”上和输配电企业的反竞争行为上。四要科学预测电力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引导合理投资,防止盲目的、局部的、阶段性的投资过热,确保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