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全国首次发布《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此举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促进节能型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节能对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来说就是再造油田。中国石油集团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关要求,正在牵头修订“陆上石油天然气工业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并制定了中长期节能技术目标。
  能
源现状催生节能规划
  按近3年能源消费增长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高达40多亿吨标准煤。如此巨大的需求,给煤炭、石油和电力供应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可供量、承载能力以及国家能源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
  此外,低效率的资源利用手段存在“后天不足”,并造成了雪上加霜的浪费。按通行的计算方法,中国资源生产率只相当于德国的1/6、美国的1/10,日本的1/20。2000年,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在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到20个百分点;中小电动机平均效率为87%,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为75%,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个百分点;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7.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至20%。在这样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规划》应运而生。
  中长期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
  《规划》中提出了我国中长期节能的指导思想。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法治为保障,以提高终端用能效率为重点,加快建设节能型社会,以能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中提出了我国中长期节能工作的遵循原则。一是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要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依靠外延发展,忽视挖潜改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从源头控制高耗能企业、高耗能建筑和低效设备(产品)的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五是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对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要严格依法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六是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参与。
  《规划》提出四个方面的节能目标
  一是宏观节能量指标。到2010年每万元GDP(1990年不变价,下同)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2.25吨标准煤,2003年至2010年年均节能率为2.2%,形成的节能能力为4亿吨标准煤。2020年每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54吨标准煤,2003年至2020年年均节能率为3%,形成的节能能力为1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同期规划新增能源生产总量12.6亿吨标准煤的111%,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100万吨。
  二是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2010年总体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中型企业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2010年新增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汽车、电动机、家用电器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是宏观管理目标。2010年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
  实施重点节能工程
  根据我国目前的节能潜力和未来能源需求的特点,《规划》提出“十一五”节能的重点领域是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用和民用。其中,工业节能的重点是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学、建材、煤炭和机械等高耗能行业,交通节能的重点是新增机动车,建筑节能的重点是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商用和民用节能的重点是提高用能设备能效标准。
  《规划》提出了十项保障措施:一是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节能优先要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以及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政策中。二是制定和实施统一协调促进节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三是制定和实施促进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加快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四是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五是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六是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七是推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八是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九是强化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十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规划实施。
  石油石化是工业节能的重点
  石油石化是我国较大的耗能行业,能源消耗量占全国总能源量的9%,占全国工业用能量的13%。《规划》把石油石化行业列为工业节能的重点领域,其中一些主要的高能耗产品生产要采用先进、可行的节能技术措施。
  记者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了解到,2001年中国石油集团主营业务和辅助生产业务分别组织制定了“十五”节能计划。据初步统计,截至2003年末,与2000年相比,在油气生产和炼油化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产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油气田、管道、炼油和化工等主营业务的能耗总费用减少17.9亿元,下降了5.7%。辅助生产业务新上节能项目投资7.8亿元,新建技术措施节能能力71万吨(标煤),技术措施节能率在2%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节油代油工程进展顺利,已实现代油142万吨,完成计划的85%,通过用粉煤灰制砖、铺路,各企业粉煤灰综合利用率总体达到60%以上。
  石油天然气行业要依靠节能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损耗。到2010年,机械采油、输油、注水、供热等主要生产系统(设备)的运行效率要提高2到3个百分点,油田原油损耗率控制在0.5%左右,降低油田供配电网损率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将上述主要生产系统(设备)的运行效率再提高2到3个百分点,油田原油损耗率控制在0.5%以下,油田供配电网损率再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规划》提出了“石油应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原料和现阶段无法替代的用油领域”的节能政策。同时要求石油石化、化工等行业,在“十一五”期间要通过实施以洁净煤、石油焦、天然气替代燃料油(轻油)、替代燃油小机组等各种措施节约石油;在交通运输中要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推广燃气汽车,加快醇类燃料推广和煤炭液化工程实施进度,发展替代燃料,实现节约和替代石油3800万吨。石油工业搞好节能降耗,一方面可为国家提供更多油气,另一方面也是提高自身效益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