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煤层气 -> 相关报道

两部委紧急发建议 中国煤层气的开发有了助推器?

2004/12/13 0:00:00       
    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就煤层气开发提出如下建议:制定国家煤层气发展规划。
    具体来说有:
    ◎制定较常规油气更优惠的政策法规,扶持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扶持国家专业公司尽快实施煤层气规模商业开发示范工程;
    ◎扶持国家专业公司尽快实施“采煤采气一体化”
◎鼓励煤矿区低浓度煤层气发电,并落实瓦斯发电优惠政策;
    ◎组建国家煤层气开发工程中心和国家煤层气技术重点实验室;
    ◎尽快改组中联公司。
    3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炭工业局相继向国务院有关领导提交了《关于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发展建议》、《关于加快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建议》两份报告。
    “中国的煤层气开发在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后,将迎来一大机遇。”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简称中联公司)研究所所长孙茂远说。
    煤层气开发对能源短缺的中国,将大大缓解供给紧张的局面。
    两部委紧急调查
    2004年初,投资达数亿元的四川维尼纶厂新项目投产。但是,该项目在试车后便没了下文,原因是天然气的供给出现了问题,由此造成的利润损失每天达30万-50万元。
    事实上,等待用气的不仅仅是四川维尼纶厂。
    一方面是急需用气的单位无气可用,另一方面是重庆已探明高达千亿立方米储量的煤层气因各种原因而一直无法大规模开发。
    比如,仅重庆松藻煤矿的开采量,就可以解决120万居民的生活用气。
    然而,因松藻煤矿离主城较远,其开采出的煤层气供给范围仅仅局限在矿区及周边相邻的三个乡镇,大量的煤层气被排空。据松藻矿务局透露,松藻矿区夏季有70%的煤层气排空,冬季约有40%排空。2003年,松藻矿区抽放煤层气为9269.58万立方米,仅利用5043.06万立方米,富余4226.52万立方米,相当于5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气。到2005年,该矿区年煤层气抽放量将达..2亿立方米,扣除本矿区用气,仍有7689万立方米过剩。
    不仅仅是松藻。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区划方案,重庆南桐、中梁山、天府、永荣等矿务局所属的矿区同样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重庆煤层气总量达到744亿立方米。
    煤层气俗称“瓦斯”,是储存在煤层及邻近地质层中与煤伴生的可燃气体。作为清洁能源,煤层气可与天然气媲美,储量也与天然气相当,而其性价比优势明显。在重庆各大矿区,煤层气的包月费为10多元,即便对外,每立方米煤层气的价格也只在6毛钱左右,远远低于天然气价格。
    但重庆一年的煤层气抽取量仅为1.6亿立方米,不及天然气用量的十分之一,大量煤层气作为矿井有害气体随煤炭开采排入大气,不仅白白浪费,而且污染空气。
    重庆煤层气的现状经当地媒体披露后,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中央政策研究室将此情况报告给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2月13日,黄菊作出批示。紧随其后,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也对此作出了批示。
    国家发改委迅速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及中联公司就重庆地区煤层气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开发潜力和产业化前景以及实施方案进行了现场研究。
    规划缺位
    最新一轮中国煤层气资源预测结果显示,我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约为31.46万亿立方米。这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或310亿吨石油,位居世界第三。单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煤层气资源量就占了全国的半壁河山。
    然而,目前国内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处于低水平状态。从1990年代初开始,沈阳市煤气公司、开滦矿务局、晋城矿务局、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及其下属省局(东北局、山西局等)、中原油田、中联公司等企业就投资开发煤层气,但到2003年底,仅施工各类煤层气井240余口。
    据了解,在煤层气资源大省中,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有关煤层气开发的计划尚处于初步酝酿中;陕西省只有铜川焦坪煤矿为治理高瓦斯矿井的安全生产隐患,在煤层中开挖水平孔抽吸煤层气,以每立方米几分钱的价格卖给矿工使用。
    煤层气勘探开发为何如此缓慢?
    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提交的报告对此作了详尽分析。国家煤炭工业局的报告也对煤层气开发面临的困境进行了阐述。
    两部委报告认为,煤层气开发存在多单位低水平重复试验、经济政策扶持不到位、缺乏商业性开发、输送管网等基础设施薄弱等多方面困境。
    然而,国家煤炭工业局一官员在记者采访时说,根源在于煤层气开发缺乏统一的国家规划。
    他说,煤层气的产业规划一直附列于煤炭和石油的规划中,国家没有专项的煤层气产业规划,资金、项目不落实,这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尤其是山西、内蒙等省区,国家应尽快制定以此为重点的煤层气产业发展规划。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有关负责人也谈到,煤层气可以和天然气统一规划,但煤层气“必须优先安排”。因为煤层气和天然气在成分和用途上基本相同,又可以共用相同的管网设施,且下游市场一致,但煤层气资源的综合效益更为突出,开发形势也更为急迫。
    国家煤炭工业局官员还称,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尽管有众多的煤炭、石油和地矿系统的企业进行煤层气开发和试验,但力量分散,众多企业各自为政,有限的资金分散用在了全国几十个地区,这必然造成单个区块的投入工作量大,效果不好。
    资金瓶颈
    规划缺失,导致了经济政策扶持不到位。
    中国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实施了许多优惠政策,包括暂不征收煤层气资源补偿费,对重点煤层气开发项目及煤层气利用工程提供优惠贷款等。
    但有能源专家说:“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煤层气产业的经济政策,但力度不够,不足以激励中外企业积极投资开采煤层气资源。”
    据国家煤炭工业局初步估算,10多年来,国内投入煤层气资源勘探资金仅4亿-5亿元人民币。
    内蒙古煤田地质局地质处孙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感无奈:“煤层气的开发没有资金渠道。过去国家把煤层气归口到石油天然气系统,现归口到中联公司,资金直接拨给中联公司后,其他企业更无力开发了。”
    据称,中联公司负责开发鄂尔多斯两块煤层气田,到现在还仅仅是收集资料阶段,还没有打一口煤层气井。
    山西煤田地质局地质处宋处长也说:“山西这么大的储量,到现在也仅是晋城矿务局和阳泉矿务局在开发,没有形成规模。”
    中联煤层气公司研究所所长孙茂远说,每年国家拨付给中联公司地勘费和资源补偿费仅为2000万-3000万元,从1997年至今总计为1.5亿元。
    中联公司成立于1996年3月,是专门从事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输、销售和利用的国家专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煤层气企业。
    中联公司成立后,首先在山西沁水盆地取得勘探突破,在5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获得了近1000亿立方米的储量,从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型煤层气田。
    2002年底,中联公司在山西沁水县建设的枣园煤层气压缩站已经将煤层气运往100公里之外的长治市销售,这是我国陆采煤层气产业首次实现商品化。
    2004年,中联公司又与内蒙古伊泰集团公司联姻,合作开发占全国总储量1/3的鄂尔多斯市羊市塔区块煤层气。
    除了国内,中联公司享有对外合作勘探、开发、生产煤层气的专营权。到2003年10月,中联公司先后签订了20余个对外合作的项目,最近又和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签约,共同开发内蒙古、陕西和山西三个省区的煤层气。
    但中联从成立时的9000万元的注册资金起步,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还不足2亿元。
    “7年来国家勘探投入过低,勘探开发步伐缓慢。”他说。
    资金不足使煤层气开发的要害——管网——建设缓慢,而管网建设决定煤层气开发的进度。
    重庆市煤炭工业局规划处何大忠说:“现阶段的煤层气开发,大多都是作为煤矿企业的附属产业进行顺带开发,对管网的投入,采煤企业显然力不从心。”
    据了解,松藻矿区离重庆主城近200公里远,管道铺设造价几千万元。大量煤层气排空的直接原因,就是管网铺设不足。
    “破壳”机会 其实,我国相关部门也看到了煤层气的发展前景。国家“十五”规划中就称,到2005年,计划煤层气产量达到30亿-40亿立方米,使煤层气产业初具规模。2010年,煤层气产量要达到100亿立方米,形成完善的煤层气产业体系。
    而源于对重庆煤层气开发的一次批示,我国煤层气的开发迎来了破壳机会。
    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就煤层气开发提出如下建议:制定国家煤层气发展规划。
    具体来说有:制定较常规油气更优惠的政策法规,扶持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如税收、投融资等优惠政策;扶持国家专业公司尽快实施煤层气规模商业开发示范工程,而示范工程的重点极有可能放在山西;扶持国家专业公司尽快实施“采煤采气一体化”;鼓励煤矿区低浓度煤层气发电,并落实瓦斯发电优惠政策;组建国家煤层气开发工程中心和国家煤层气技术重点实验室;尽快改组中联公司,将中联公司作为国资管理下的国有独资公司,将其股权无偿划拨等。
    国家煤炭工业局在报告中,也强调了国家级煤层气专项发展规划和经济扶持政策。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家认为,这些经济扶持政策应包括若干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示范项目资金,投资方向调节税适用零税率。另外,在税收方面可比照海洋油气开发政策,在煤层气产业形成后5-10年内给予减免所得税和相关费用的优惠;在融资渠道上,建立山西煤层气产业发展基金,筹资渠道可考虑与省内外、国外的政府、民间团体合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上市融资。
    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外部的支持和援助。
    一大利好消息是,4月1日,山西省煤层气开发项目获得了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和日本协力银行的共同支持。亚洲开发银行已决定把阳泉煤层气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作为援助项目。此外,亚行多次派专家来华考察,为今后亚行参与投资煤层气作准备。
    而在管道的投入上,专家认为,从西气东输主管道引出的天然气支线管道及由此新建的城市天然气管网,并网后将成为煤层气通道,减少巨额投资。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