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虽说越来越多的北京人住进了楼房,享受到了集中供暖带来的洁净与方便,但对那些仍住在平房的居民来说,恐怕还得要靠烧煤取暖过冬。不过,城市环保的要求及城区改造的进程加快,煤炭正在逐步退出市场,老百姓烧清洁燃料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而在此进程中,承担民用煤保供任务的北京煤炭行业员工,应该说,为此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民用煤调价有“说法”
政府对民用煤的保供补贴,追溯起来大概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于是,有人幽默地说,煤炭公司打成立到现在,一直是吃“独食”长大的。意思是说,计划供应、独家经营、靠吃补贴过日子。此话不无道理。
到2000年,市政府宣布了对民用煤取消补贴的决定。可以说,全国各大城市在民用煤供应上,北京是最后一个“断奶”的,煤炭公司已经很知足了。难怪,老百姓津津乐道:“给补贴,就因为政府知道咱住平房的居民收入低,关心咱们呗!”毕竟人们从煤炭的补贴中确实得到了实惠。
煤炭“入市”本来是件好事,然而,近两年煤炭市场的形势急转之下。
国务院“关井压产,总量控制”动了真格的——1999到2000年两年,全国共关闭各类小煤矿5万多个,压产3亿多吨。今年6月,国务院又下了一道死命令:立即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所有的乡镇煤矿一律停产整顿。结果是,国有煤矿整体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煤炭全行业盈利8.6亿元,但也同时出现了煤炭资源全国告急!煤炭市场价格大幅度上升的局面。
煤炭公司是北京民用煤供应的主渠道。以往,煤炭资源的组织,惯例是国有煤矿、小煤窑同时采购,直接从门头沟和房山两地购进原料煤,价格相对便宜些,一般百十元左右一吨即可成交。今年不同了,京西绝大部分的小煤窑被关闭、停产整顿,国有煤矿产量有限,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自然就高,市场价被“炒”到每吨200元以上,甚至出现花大价钱买不到煤的境地。
水涨船高,此乃市场规则。岂料,北京市物价局发了一个“红头文件”,规定:今年民用煤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民用煤的中准零售价为每吨200元,市场零售价允许上浮20%,下浮不限。已经取消补贴,赶上煤炭涨价,又来了个浮动封顶,这对刚进入市场大门的煤炭公司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尽管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煤炭公司还是采取了一项得民心的措施,就是:为鼓励居民冬煤预储,决定自8月10日至9月21日期间,采取分段浮动价格的办法。具体说,9月1日之前执行原价格;之后到9月21日,每块蜂窝煤由0.25元调为0.28元;从9月22日起,价格上浮至20%封顶。
“暂缓浮动,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煤炭公司与矿务局刚刚合并,特别是7月份正是北京申奥的关键时刻,8月份又要举办大运会,如果此时民用煤调价,一是有可能在市民心理上引起波动,二是不利于冬煤预储,再就是也不利于新成立的京煤集团的企业形象。民用煤的保供是一项政治任务,让更多的居民在预储期内买到便宜的煤,应该说这也是分内的事。”煤炭公司副总经理张迎祯如是说。
取消补贴,终止了限量,也就没有必要发购煤本了。为了方便居民购煤和兑现“承诺”,今年,煤炭公司用购煤服务卡取代了原来的购煤本,全市免费发放了购煤服务卡30万份。同时,公司还印发了宣传物价局文件的公告500份、冬煤预储宣传材料2000份,在价格浮动前一个月发到各零售门市部和居委会进行张贴,使相关政策和规定家喻户晓,稳定了民心,从而保证了这次民用煤调价的顺利实施。
据统计,北京城近郊区燃煤用户约60万户,年需求量70万吨左右。今年1至10月,煤炭公司销售了34万吨,其中,8月份以来销售了22万吨,现有库存量14万吨,大概仍有20万吨左右的缺口。另外,自8月10日冬煤预储以来,城区冬煤预储户达到了30万户,也就是说,城区供应户80%以上进行了冬煤预储,而且到10月底,已经全部送煤到户。
统计显示,去年1至8月份,煤炭公司在北京城八区的民用煤销量为13.5万吨,今年与去年同比增加了8.53万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体户纷纷倒闭,到国营煤厂买煤的回流居民增多。
近日,山西一些不合格的小煤窑又接连发生瓦斯爆炸,北京的整治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预计今年整个冬季采暖期内,城近郊区居民的购煤量仍呈增长趋势。除现有库存外,煤炭公司还将不断地补充货源以满足供应。
砍掉“合同”,保北京民用煤供应
煤炭涉及国计民生,曾被誉为“黑色黄金”。尤其是城市以煤为主的燃料结构,煤炭如同人们的口粮一样,没有吃的不行,没有烧的也不行。
计划经济时,煤炭属统配物资,由于受资源开发和生产条件的制约,全国人口急剧增长,煤炭的缺口逐年加大,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而为了保证民用煤的供应,政府每年投入煤炭的补贴有增无减,老百姓买煤也不得不划片定点、凭本限量供应。
进入市场经济,国家放开了原煤的价格,随着煤价的提升,煤炭开采有利可图,于是乎,小煤窑如淘金般在全国遍地开花。初期,各地的小煤窑作为国有煤矿的补充,不仅活跃了整个煤炭市场,而且缓解了煤炭供应的紧张局面,功不可没。但同时也应看到,后期,由于小煤窑的泛滥成灾,破坏性开采,整个煤炭市场的无序状态愈演愈烈,政府下令小煤窑停产整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有目共睹,由于小煤窑与国有煤矿争资源、抢市场,带来后患无穷:一是煤炭过剩、供大于求。全国原煤产量中,小煤窑已经远远超过了国有煤矿的开采量。殊不知,这是靠着非常原始落后、以不管“打工仔”死活的手段开采出来的;二是压价倾销,恶性竞争。小煤窑的煤贵一点的卖到每吨80元,便宜的卖到每吨60元以下,应该说,这么低的煤价对买方还是极具诱惑力的。
与此同时,小煤窑的滋生,势必造成国有煤矿库存增加、销煤困难。有些入不敷出的国有煤矿,不得不靠压产、裁员、封井等办法缓解,基本上是处于一种维持生产的状态,以致逐步丧失了国有煤矿市场主渠道的地位。
原煤生产如此,成品煤销售一样尴尬。近年来,北京出现了大批从事民用煤经营的个体户,有执照的和非法经营的加起来多达1000多家。这些个体户从小煤窑买来低价原料煤,加工制成蜂窝煤,来与煤炭公司争市场,牟取暴利。后来,个体户越来越多,价格也压得越来越低,如:门头沟、房山和石景山一带,5寸蜂窝煤最便宜每块卖到一毛一。价格倒是相当便宜,但其中不无蹊跷,要么就是重量和高度不够,要么就是往煤里掺黄土,掺炉渣、锯末和烟道灰等。所以,不少居民反映买的煤不好烧。
事实上,自国务院全面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以来,整个煤炭市场的无序状态逐渐扭转,尤其是国家对煤炭产量连续几年的宏观调控,加上对小煤窑的实施停产整顿等措施,目前,煤炭供求关系趋于平衡,国有煤矿和煤炭公司又成了煤炭生产和销售的主渠道。
同时,关井压产和整顿小煤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时间煤炭资源的亏空。以北京为例:北京煤炭的总量为1200万吨,小煤窑占了600多万吨,减少了这么大量,必然使今年北京地区显得原料煤相当吃紧。另外,社会上原来经营民用煤的众多个体户纷纷撤出市场,可以说,煤炭公司在遇到从未有过的原料危机的同时,由于民用煤销量的骤然增长,也感到了在民用煤供应上从未有过的压力之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北京无小事。可以说,不到万不得已,煤炭公司不会走这步棋——给市政府打报告;给京煤集团打报告。最后,京煤集团研究决定:砍掉与外埠的部分合同定购任务,确保北京市民用煤供应。其实,集团公司也有难言之隐,过去国有煤矿销不出煤时,外省市用煤单位给予大力支持积极从北京购煤,现在煤炭资源紧张了,到了北京该支援外省市的时候,竟连定购合同也难执行了,不仅损失了经济利益,而且失了很大“面子”。但又别无选择。
据介绍,仅今年8月到10月两个月内,煤炭公司共计从京煤集团紧急调煤13.5万吨。预计到明年3月,公司计划还将从京煤集团调煤20万吨。
为了赶在点火前把冬储煤送到千家万户,让政府放心,让老百姓满意,煤炭公司在困境中自己消化、自加压力,各机煤厂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同时还把已经停产两年并拆除了设备的原京煤一厂重新复工,恢复生产,并从11月起开始向京城东部地区供应蜂窝煤原料。仅此一项就多投入资金上百万元。
近年来,北京远郊区县的用煤量大幅度增长,去年民用煤销量达到80万吨。今年入冬前,部分远郊区县一度出现市场上民用煤脱销的情况,尽管远郊区县财政关系不属于煤炭公司的范围,民用煤保供责任在当地政府,但煤炭公司还是有求必应,积极帮助联系和协调调煤,为远郊区县送去了温暖。
由吃“一桌餐”改吃“百家宴”
送煤到户,历来是煤炭行业的老传统。有句顺口溜儿:“远看像包公,近瞧送煤工。” 说的就是送煤工人走街串巷、送煤上门的辛苦劲儿。也有人管送煤工叫“煤黑子”的,虽说听起来不太文雅,但至少说明煤炭这一行是个又脏又累的差事。不过,煤炭职工有自己的行业用语,叫作:“辛苦我一个,温暖千万家。”
的确,从过去的手摇煤球到现在的机制蜂窝煤;从住平房家家户户靠生炉子取暖做饭到越来越多的家庭住楼房用上暖气和天然气,不仅记录了煤炭行业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生产的历史变革,同时也反映出北京人生活上的巨大变化。
自1990年到1999年,10年间,北京煤炭销售量由1307万吨减至287万吨;民用煤财政补贴由年平均1.8亿元直至减为零,而企业总资产从7.2亿元增至24亿元,净增2.3倍。
煤炭主业萎缩,市场份额锐减,政府补贴削减为零,相反,企业资产总额几倍翻番,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就是因为随着企业的深化改革,煤炭公司由吃煤炭的“一桌餐”改吃市场的“百家宴”。就是说,根据市场的变化积极应对和作出调整,比如说,过去是以煤为主、以副养煤,现在是以煤为辅、综合开发。
近年来,针对市场的变化,围绕转变经营机制,煤炭公司主要从两个方面动“大手术”:
——煤厂关停并转,改变生产结构。公司原建制庞大,生产能力过剩,共有8大机煤厂、300多个门市部、20000多名职工,现在已削减为3个机煤厂、112个供应网点、10000多名职工,同时年生产能力也由头几年的200多万吨调整为现在的50万吨。不良资产剔除了,企业负担减轻了,为公司开辟新的领域创造了条件。
——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在确保民用煤供应的同时,公司加大了非煤产业的开发力度。原公司所属的煤厂和门市部,一般都是在四环路以内,寸土如寸金,利用转产合并后的闲置场地进行综合开发,不但为企业摆脱困境、开拓新的经营领域提供了资金的来源,增强了企业的后劲,也为因煤厂关闭而下岗的员工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
经营机制的转变使企业得以良性循环,经济效益显著。据介绍,目前,煤炭总公司已形成四大支柱产业,包括:煤炭经营、燃料油经营、房地产业加物业、商业和服务业。去年,仅从商业、服务业和物业项目上,公司就获得了7000万元以上的利润,今年预计除煤炭亏损外,其他加起来的利润较比去年又有新的增长。企业不仅能较好地生存且还能较快地发展,可见,煤炭总公司选择的是一条成功之路。
去年底,市政府对北京煤炭行业作出重大调整,宣布:北京煤炭总公司与北京矿务局合并,组建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京煤集团的成立,意义就在于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北京优质煤炭资源产、供、销的一体化,使北京煤炭主业更具规模效益。
事实上,今年在资源煤缺口很大的情况下,又要保证产量又要保证供应,压力一下子都转到集团公司的头上,无疑,这对刚刚组建后的京煤集团来说是一次考验。为此,集团公司几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协调,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及时将货源组织到位,为煤炭公司赶在点火前送煤到户赢得了时间。
“即使如此,目前民用煤的销量还是大大超过了原来预计的数字。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京煤集团的全力支持,煤炭缺口又这么大,到时候买不进原料煤来,煤炭公司就无法向市政府交代,也无法向老百姓交代。”煤炭公司主管民用煤供应的负责人说。
北京,还需要煤炭的“余热”
环保,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
从1998年底起,市政府果断采取强制性措施治理大气污染,包括:工业污染、煤烟型污染、汽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其中,对煤烟型污染治理的重点是:锅炉、茶炉、大灶和燃具,强制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如煤气、液化气、天然气和燃油等。
与此同时,北京城区改造的进程加快,大面积的平房被拆除,烧煤用户大幅度缩减,使冬季采暖期内的煤烟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据市环保局公布,近3年,北京治理大气污染投入了200多亿元。到2000年,北京空气质量全年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已超过150天。可以说,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北京申奥的成功,北京煤炭系统员工是有很大功劳的。
5年前,北京民用煤的销量还维持在200多万吨,到2000年一下子跌到35.5万吨。主要原因就是,北京环保的要求和城区改造的进程加快,带来了城市燃料结构的变化。无疑,这是一大进步,说明煤炭正在逐步退出市场。
同时业内人士也分析,城区改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短时期内,煤炭不会全部退出市场。近日有媒体称,环保部门在检查城近郊区供暖锅炉燃料置换的落实情况时发现,北京目前还有大约50%的锅炉靠烧煤供暖。再者说,北京市区也不太可能消灭所有的平房,市政府只是提出“今后5年内,北京完成对危旧房的改造”。即使有一天煤炭全部退出城近郊区,北京远郊区县还有广大的市场,至少烧蜂窝煤比起烧柴火应该说是进步,同时也环保。
专家讲,随着陕西天然气的进京,天然气几乎成了北京的唯一能源,可以说,一根管连着大半个北京城。这种单一能源的状况风险极大,比如:冬天气温过低对天然气的畅通就有影响。所以,北京应该防患于未然。
尽管煤炭的辉煌已成历史,煤炭行业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但相对来说,目前又是煤炭行业外部环境的最佳时期。主要是国家宏观调控,净化了煤炭市场,取消了补贴就意味着市场调节。具体说煤炭公司,能否以此为契机顺利进入市场,改变民用煤亏损经营的状况,应该说,还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关闭了不合格的小煤窑,遏制了供大于求的恶性竞争,但时间一长能否管得住,政府抓时好一点,风头一过或稍有放松,受利益驱动,遭“封杀”的小煤窑极有可能死灰复燃,使刚有好转的煤炭市场重蹈覆辙。
另外,民用煤有别于其他产品,特殊性就是用煤时间非常集中,不利于均衡生产,因为市场变化莫测,企业不可能盲目购进、加大库存。而到了用煤高峰时,由于煤炭公司左右不了原料价格,为保证供应,价格再高也得买。过去有政府的补贴好说,现在补贴没了,企业亏本保供,今后如何生存?
再就是,城区改造的步伐加快了,烧煤用户总量减少了,但煤炭公司的服务半径并没有改变,尤其是城区不少地区禁止货运汽车和平板三轮车通行,公司所属机煤厂送料和各供应网点送煤不得不采取夜运或分段运输方式,这也无形中加大了吨煤保供成本等等。
事实上,今年民用煤价格上浮20%,但价格“倒挂”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比如说,9月和10月购进的原料煤,每吨已经涨到了200元,但制成蜂窝煤卖给居民时,基本上是原价进原价出。企业白忙活一通不说,到头来煤炭公司还赔进去了6000多万元。看来,价格全部放开,完全市场调节势在必行。好在京煤集团组建后,原料煤生产和民用煤销售成了一家人。
当然,目前,民用煤销售仅占煤炭公司经营收入的很小部分,京煤集团的成立,也只能是煤炭生产和销售上的优势互补, 或者说,是一种“以煤为缘”的结合。实际上,煤炭总公司的主业已经提升为房地产业、物业和商服业,煤炭经营退位从属产业。
据悉,近日,一家直接面向市场的、机制全新的机构——北京金泰恒业有限责任公司将宣布正式成立,并取代原来的北京市煤炭总公司。人们注意到,新公司最大的变化是,无论是企业名称还是主营业务,没了“煤炭”二字,公司的定位是:将集燃料经营、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饭店旅游业于一体,同时加大资本经营力度,适时进入金融、证券、科技等其他成长性行业,使公司发展成为适合首都经济特色的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企业。
业内人士说,京煤集团组建后,工商部门允许“北京市煤炭总公司”这块牌子最多保留3年,现在一年不到就揭牌,这说明,集团公司已经树立了市场经济的超前意识,也正是这种超前意识,煤炭公司的领导层一步步把企业带出困境,又一步步迈向更大的成功。
■文/本报记者 崔悦民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