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以生命的名义——写在关闭小煤矿进入倒计时之际

2001/7/5 16:57:5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决定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所有乡镇煤矿(含国有煤矿以外的各类小煤矿)一律停产整顿。由此,在全国主要产煤区一度遍地开花的各类小煤矿开始步入倒计时。这是自1998年国家开始整治小煤矿以来,采取措施最为严厉的一次。

为此,记者对关井任务最重的黑龙江省产煤区进行了走访。

国有大矿吨煤成本120元,小煤矿却低到只有30元。成本差是小煤矿存在的经济根源,但其间减去的却是生命的成本

5月8日,鹤岗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南山公司一井发生特大井下恶性事故。54名矿工全部遇难。据粗略统计,黑龙江省小煤矿的产煤量占全省总产量的1/3左右,而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量却占全省煤矿事故的90%以上。小煤矿成为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鹤岗矿务局局长曲继贤说,国有大矿采区均按正规设计,科学布局,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五大系统都完善到位,甚至还要考虑到工作面空气净化,这些都是必须的成本。

众多小矿井吨煤成本在60元左右,低的只有30元,可安全缺少最基本的保障,设备大多是大矿淘汰的旧杂设备,有些根本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有些小煤矿甚至没有瓦斯监测和报警器。某县发生的4起爆炸事故中,竟有两起是因为使用不具备防爆功能的矿灯所致。

与设备安全欠账相比,更为可怕的是井下人员素质欠账,这给“火药桶”般的小煤矿,又装上了导火索。

南山公司一井事故的遇难工人,来自辽宁、安徽、山东和黑龙江省本地,除一名职工为公司正式职工外,其余都是临时工。黑龙江省小煤矿雇佣的大多是外来民工,素质较低。国家规定的新工人入井前要经过不少于20天的安全培训根本无从谈起。

据统计,近5年黑龙江省发生的多起瓦斯爆炸事故中,竟有24起是井下工人吸烟所致。记者对鸡东县16对小井357名工人抽查了解到,他们中除21名来自国有重点煤矿、受过正规培训外,其余均未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

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曹振洪说,大部分小煤矿缺乏技术力量、尤其是安全技术力量。矿主一般重视能找到煤的技术人员,却不愿聘请瓦检人员。隔行如隔山,懂地质的人却不一定懂煤矿的“一通三防”等安全措施。

20万元租赁个小煤矿,20天就发生瓦斯爆炸,快得连手续都没来得及办完。死看死守也看不住违法开工。

小煤矿承包人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更快、更多地获利。双鸭山矿务局多种经营公司将一处矿井以20万元租给个人,在生产系统不健全的情况下,矿主就强令生产,结果不到20天就发生了瓦斯爆炸,死亡27人,速度快得连移交手续都没来得及办完。

黑龙江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曹振洪说,全省1500余个小煤矿中80%左右处于“个人承包和变相个人承包”的状态,造成了企业产权与经营权、经济利益与安全责任的分离,出现了矿主个人大把捞取票子,却把风险甩给国企、政府的怪现象。作为从事高危行业的特殊企业,煤矿如果不中止“承包、租赁、委托经营”等不适合的经营机制,安全生产就不会有保障。

目前,小煤矿的承包人普遍存在着短期行为。小煤矿基本没有安装瓦斯报警自动断电系统;在火区管理上没有科学规划,基本采取东堵西堵的原始办法;40%左右的小煤矿存在“死头”采煤方式,极易聚积瓦斯;有的小煤矿在附近拉条电线就开工,不建立真正的回路。这些都构成了重大隐患。

要堵必须先疏。大量职工集中下岗、债务和经济纠纷必须了断,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难点必须突破,才能保证小煤矿不再反复。

按照国务院关井压产的有关部署,黑龙江省近两年关闭了2947处小煤矿,占全省煤矿总数近50%。目前,省政府又决定投入近亿元,采取更有力的关井措施。但基层干部也指出,关闭小煤矿的难度不小。

关井的成本不小。一位承包矿主向记者坦言:“办年产3万吨的煤矿就得投入300多万元,此外,承包费、资源费等都不少交,这笔关井损失谁来补偿?”关闭煤矿的成本还表现在对地方收入的影响上。据调查,仅鹤岗市地方统管小煤矿的上缴金额就占当地财政收入的1/8。

要安置的人员不少。黑龙江省国有重点煤矿开办小井的初衷是解决企业职工家属就业、安置下岗分流职工。目前全省仅这部分人员就有3万人,占全省煤炭职工总数的10%左右,经济纠纷难解决。关闭小矿将涉及一系列经济纠纷,诸如生产的投入、职工的开支、债权的划分、银行贷款等问题。鹤岗矿务局局长曲继贤说,一些小煤矿发包方与承包人订立的合同中,商定的开采周期有的三四年,有的甚至规定到“资源采完”。一旦在承包期期间硬性关闭小煤矿,矿主马上就会拿着合同到法院起诉。

保护伞难倒。采访中自下而上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小煤矿是“能人”矿,个人承包的每个小矿背后几乎都撑有保护伞,甚至潜藏着腐败。出于这种原因对事故的惩罚力度不够,也会使悲剧一再重演。有的小煤矿发生爆炸事故后,责任人往往只受到判二缓三等虚刑惩处。一位长期从事煤矿安全管理的同志认为,小煤矿背后的“保护伞”不倒,这也是小煤矿屡关不停的原因,在此应给此次治理提个醒。新华社记者 郭晓勇 陈凯星 杨海滨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