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生机无限

2001/6/5 15:44:05       
——我国煤炭行业及上市公司前景扫描

    煤炭行业作为能源基础行业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2000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令人鼓舞的重大转折,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将接近8%,我国经济形势已经实现根本好转为煤炭行业尽早走出低谷奠定了基础。

    经济增长率影响能源价格

    分析近几十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的走势,全球经济增长率是影响能源价格的主要因素,从全球经济增长率与国际能源价格的变化情况看,两者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国际能源的年平均价基本上是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波动,如1996年和199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均为3.5%,而这两年布伦特国际标准油价分别为20.3美元/桶和18.7美元/桶,变化不大,但1998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到1.9%,而这一年布伦特油价也跌至13.7美元/桶,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上升到2.8%,布伦特油价也达到了18美元/桶的水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达到4.7%,为近年来的最高,而2000年布伦特油价平均达到32美元/桶以上,并创出近年来的高价。当然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是较为复杂的,但石油等主要能源价格的上涨实际上就意味着能源工业产品开始趋紧,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导致相对落后的能源工业面临紧迫感,能源工业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石油价格刺激煤炭价格上涨

    1999年以来的世界原油价格上涨,目前在32美元/桶的高位运行。10月13日每桶价格突破35美元,达到10年来最高水平。石油价格的上涨刺激着煤炭价格的上涨,国际市场动力煤价格增长强劲,一度以每周20美分的幅度递增,澳大利亚的动力煤现货离岸价从今年3月份20.90美元/吨,上升到10月5日的27美元/吨。同时国内市场的煤炭市场价格稳中有升,2000年以来,煤炭市场价格相对前年连续下滑的局势得到了扼制,价格走向比较平稳。据14个主要城市的价格行情反映,部分品种的煤炭价格与年初相比出现回升态势,如:天津、秦皇岛、厦门等地的大同优混煤每吨普遍上涨了5元至15元;宁波、武汉等地的大同块煤每吨上涨了40元;南京、杭州、宁波等地的阳泉煤、晋城煤每吨上涨了10元至25元。

    煤炭价格的上涨对我国重点煤炭企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去年1~8月,34户煤炭国家重点企业生产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销售加速增长,产销率有所提高。但是从煤炭企业的整体情况看亏损仍存在,但是亏损额在显著减少。2000年1~8月,34户重点煤炭企业总产值实现170.8亿元,增长6.7%,销售收入368.4亿元,增长8.1亿元,产销率达到98.3%,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52.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1%。34户企业中的前8户企业生产、销售同步增长,增幅均在10%以上。到8月份,今年34户重点煤炭企业净亏损4亿元(其中8月份盈利0.7亿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减少3.8亿元,减幅达49%。亏损企业15户,比去年同期减少8户,企业的亏损面44.1%,同步下降23.5%。亏损企业的亏损额9.2亿元,同步减少4.5亿元,下降32.9%。减亏企业8户,合计减亏3.3亿元,增亏企业7户,合计增亏1.2亿元,扭亏为盈的企业8户,合计由亏损2.5亿元转为盈利1亿元。如果煤炭价格能够维持这种走势,2001年重点煤炭企业能够实现整体扭亏。

    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会动摇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目前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煤炭在各种能源中占有储量优势。目前已探明的煤炭资源约8.7万亿吨,仅次于苏联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相比较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后备可供开采的资源严重不足,储量小而且开采成本很高。煤炭是具有竞争力的能源,煤炭在价格上相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也是目前煤炭这种“不洁净能源”在西方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依然占有一定比例的主要原因。

    煤炭消费很有潜力。目前,我国几十万个火电厂、工业锅炉燃用煤炭,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居民生活,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农民生活中60%以上的能源仍靠柴草,农村从使用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转变是必然的趋势,这将进一步扩大对煤炭的需求。

    煤炭行业发展方向:依靠科技进步

    世界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围绕高新技术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世界各国展开了抢占经济制高点的竞争。对于我国煤炭行业这样一个以粗放式经营为主要特征的行业,大力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是改变目前落后现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我国煤炭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下。建国以来,煤炭工业走的是一条粗放发展的路子,煤炭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过低,煤炭低技术水平开采量过大,非机械化采煤约占65%,特别是乡镇和个体煤矿大都是非机械化开采,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很低。现代科学技术为煤炭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为煤炭成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在国外已经商业化,而直接液化,美国已完成第二代技术,第三代技术正在中试。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液化煤的性能、工艺条件试验和商业化可行性研究。发电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煤炭的利用效率。美国开发的先进燃烧发电系统的效率将由目前的33%(平均值)提高到2015年的60%,燃料成本比现有煤粉锅炉低10%-20%,SO2、TSP排放量也降低到标准的1/10。煤气化燃料电池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而且大幅度减少大气污染。水浆煤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另外,煤炭清洁开采技术和洗选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的质量,减少了污染,为煤炭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我国煤炭企业的核心任务: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在市场上生产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企业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在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上。我国煤炭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很低。煤炭行业至今没有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集团,1998年,原煤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大型企业只有17家,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0.4%,大同矿务局是我国最大的动力煤生产企业,1999年生产煤炭3000万吨,销售2914万吨,市场占有率只有2.9%,而美国4家最大产煤公司1996年的产量为3.49亿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36%;行业竞争力不强。以1998为例,煤炭行业同其他几个主要工业行业相比,在主要几个经济指标上均处劣势。

    我国煤炭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远远落后于美国、澳大利亚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煤炭工业。我国煤炭生产和利用技术落后,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效益低下,技术进步速度慢。1995年我国煤炭工业人均年产量仅为美国的2%。国有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高昂,在国际上竞争力很弱。当前,扭亏脱困是煤炭企业的中心任务,1999年,全国经贸系统14个较大的行业,已有11个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只有煤炭、军工等个别行业仍处于比较严重的亏损之中。2000年是国有企业扭亏脱困的最后一年,煤炭行业摆脱困境的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继续关井压产,控制总量,整顿煤炭经营秩序,但是,政策措施只能解决企业的经营环境问题,行政手段也只能一时奏效,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煤炭企业的解困与发展最终只有也只应依靠自己,靠自身素质的提高,靠竞争能力的增强。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给我国煤炭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会,但更多的还是挑战与压力。国外跨国煤炭企业进入我国煤炭市场,凭借其成本和质量上的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冲击我国煤炭生产和经营。我国煤炭企业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利用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我国煤炭工业的唯一出路:增强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这一进程将明显加快及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融合,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对于我国的工业经济的发展,资源比较优势的相对重要性下降了,我国的各个地区很难主要依靠资源的开发来实现现代化,在影响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各项因素中,竞争优势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比较优势的作用必须通过竞争优势才能够发挥。

    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我国的煤炭行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储量丰富,仅次于俄国和美国,占世界总储量的11.02%,劳动力资源丰富,开采成本低,自1989年突破10亿吨大关以来,已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的地位。但是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煤炭工业缺乏竞争优势。设备落后,管理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对于市场的反应迟缓(即对于市场需求、市场价格的反应迟缓),产品结构单一。大小矿和产量结构不合理,小煤矿过多过滥。竞争优势涉及到的是各国同一产业之间的关系,竞争优势强调的是企业的战略行为。增强竞争优势意味着国家对产业的发展将采取优胜劣汰的战略,如果国内的某些产业不能达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将采取种种替代政策(包括从国外直接进口)。我国已经建立了十分完备的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迅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我国在继续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产业升级的速度。而我国煤炭产业的升级之路困难重重,而且有下滑的倾向,小煤矿的过度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强调增强煤炭工业的竞争力,提高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我国煤炭工业走出困境的唯一道路。

    我国煤炭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将会呈现“强者逾强”的局面,煤炭企业之间的“贫富差距”会越拉越大,这既是我国的产业政策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整个煤炭行业为迎接复关挑战必然要作出的调整。在我国煤炭行业未来的残酷竞争中,制胜的企业必然是:把企业的技术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完善与自己的技术优势相匹配的先进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加工深度,为客户提供更宽的产品线;不断向与煤炭行业关联度高的产业拓展(如煤电、煤电铝等等)。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生机无限

    99年以来,随着能源工业基本面的决定性好转,在二级市场上能源板块的表现愈发引人注目,而石油和电力行业都有极受市场追捧的上市公司,而且这些上市公司都是依靠发展自己的主业而获得市场认同,唯独煤炭行业缺乏这样受投资者认同的上市公司。

    从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来看,与投资者对煤炭行业的习惯性思维正相反,目前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增长空间很大,相应利润潜力很大,其技术装备相对国外企业的相对水平强于国内其他行业,在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中,煤炭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都比较优异(具体情况见表1、表2)。

    从煤炭上市公司的管理指标看,煤炭上市公司的管理效能不比任何行业逊色,表1反映出在长短期风险的防范,资产的运作能力,及销售策略方面,煤炭上市公司都有比较好的指标。从表2分析,煤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都很强,从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营利润率来看,在沪深二级市场上是很突出的,如西山煤电和兖州煤业分别达到52.09%和55.95%。这说明,我国的煤炭上市公司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正在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路子。目前我们的煤炭上市公司管理先进、技术装备正不断的更新、而且上市公司的效益愈来愈好。

    去年在沪深二级市场上,石油、化工板块都曾大幅上涨,而煤炭类上市公司一直波澜不惊,这与我国煤炭工业在能源工业和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不相称。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构成中,煤炭一直以70%左右的比重占绝对优势。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能源构成的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从行业特点看,煤炭与石油资源一样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都是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尤其如此),近期能源工业新一轮增长周期是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趋好的宏观基础已经具备。从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上看,过去煤炭企业走的是一条粗放发展的路子,煤炭行业的整体技术含量过低,因此投资者对煤炭行业的利润预期不高,在煤炭行业中表现突出的都是进行资产重组或主业向其他方向转移的上市公司(如郑州煤电、兰花科创),而目前煤炭行业的技术发展已经从根本上将煤炭行业的盈利水平大大提高(以兖州煤业为代表),这一行业的上市公司完全可以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篮筹股。※

    文/于洋(国泰君安研究所)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