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太原3月12日专电(记者陈忠华)针对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现状,煤炭大省山西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总量控制初见成效,去年全省煤炭首次出现销大于产局面,效益也有明显回升。但业内人士指出,在新世纪,山西将面临四大不利因素的制约。
一是资源严重浪费和日益枯竭的制约。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但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储量再大也会枯竭。现在,轩岗煤矿已经枯竭,大同的侏罗纪优质煤也只够开采15年左右,而阳泉地煤的可开采量也仅能维持30-40年,晋城矿务局3#矿已经开采一空,15年后这个矿务局的优质无烟煤也将陷入被采光的境地。与此同时,全省的煤炭资源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浪费与破坏。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这个省每年因采煤损失的煤层气折合1508万吨标准煤,因非机焦生产浪费的主焦煤近900万吨,损失的水资源达4.1亿立方米,而共生、伴生资源20亿吨也被不同程度浪费,因回采率低造成的煤炭资源损失量每年也都有几亿吨。有限的资源储量和破坏性的开采开发造成的惊人浪费,让弥足珍贵的煤炭资源不堪重负。
二是环保制约。煤炭的开采和使用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燃煤废气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就山西省而言,传统的粗放型煤炭生产方式已经造成全省性的环境恶化,太原、临汾等大中城市的环境污染更是名列全国之首,山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居于后列;从省外来说,山西煤炭主要呈扇形供应东部,而这些地区大都在“十五”初就可提前实现现代化,所执行的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煤焦消费肯定将大幅降低。上海将在几年内关闭火电厂,改用天然气取代煤气;北京已经开始了大规模淘汰煤气、改用天然气。省内外的环保压力,给山西煤炭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三是市场的制约。随着全球性、全国性的产业结构调整逐年升级,高耗能产业比重正逐步下降,节能低耗产业比例迅速上升,甚至冶金、机械等行业也出现了以油代煤、以电代煤的趋势。与此相应,优质清洁能源消费日益增多,煤炭等一次性初级低质能源消费所占比重大幅下降。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优升劣降趋势在“八五”中期就开始显现。1990-1994年,我国的煤炭消费年均增速为5.05%,低于同期能源消费5.6%的增长速度。同期汽油、煤油、柴油和电力的增速分别是9.16%、6.55%、9.02%和10.4%。随着三峡工程、西气东输以及核电工程的陆续建成投产,东部沿海及全国大部的煤炭消费必将进一步削减。山西煤炭面临着市场不断萎缩,需求制约日益严峻的形势。与此同时,内蒙古、陕西等地新兴的优质煤田、气田,一次能源煤炭生产中的竞争势必增强,内蒙古的煤炭早已在京津地区挤占了相当一部分晋煤的市场份额。市场需求的持续下降和生产能力的居高不下,无疑使山西煤业进入了艰难的境地。
四是调整升级难的制约。尽管从80年代山西就开始加快煤炭产业升级,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强大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惯性,地区、部门及个人局部利益的驱动,主体素质的整体低下以及制度和体制的落后等局限,使山西省煤炭行业的调整升级举步维艰。如今,山西全省的煤炭生产、经营仍停留在初级开发、粗放经营阶段,与市场和环境的快速变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十五期间,国家已经将推广洁净煤技术、做好清洁用煤“大文章”作为能源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山西这个煤炭大省在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已经落后,甚至于拿不出几个成熟的项目。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