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的市场大战中将被无情地淘汰掉。对那些确实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其他企业又不愿兼并重组的煤矿来说,破产是唯一的选择。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
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对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和资源枯竭的企业,要实行破产、关闭。
但是,在煤矿关闭破产过程中,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煤矿只倒闭不破产”的怪现象。据记者在一些矿区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职工怕断后路,没有了依靠。许多煤炭职工在矿上工作多年,有的祖孙几代人都在同一煤矿上班,他们把煤矿当成了赖以生存和依靠的“家”。一
旦煤矿破产,对这些职工来说,欠发数月乃至几年的工资成了泡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家”,丢掉了“铁饭碗”,没有了依靠。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不严
格按照国家关于破产关闭的原则办事,承诺的优惠政策及一次性补贴又很难兑现,所以,宁可看着煤矿一天天变成“空壳”,也不愿意破产。
二是债权人怕受损失,无处讨债。要破产的煤矿大都是亏损严重,债务缠身,在资产能够抵债的情况下,债权人倒希望煤矿能早点破产,以减少自己的
损失。一旦煤矿严重资不抵债,债权人往往为了自身利益对煤矿矿产是一万个不乐意。有一个已停产多年的国有煤矿在申请破产后,许多债权人纷纷到当地
政府及法院上书或聚众上访,极力阻止破产,使该矿的破产迟迟不能进入法定程序。
但只要企业生产,每年的税金还得分文不少地上缴。一旦破产,当地政府不仅声誉受损,少了财政收入,还得安置破产企业的职工,支付生活费、失业金及一次性补偿费等相关费用,这对当地政府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甭说财政上负担不起,就是有钱也不愿花在这上面。所以,当地政府为了保名声、谋政绩
,该破产的煤矿也想法不让破产,或搞“拉郎配”,让其他效益好的企业来兼并,或让煤矿坐吃山空,败而不破。有一国有煤矿已严重资不抵债,井下资源
也已枯竭,本应破产,可当地政府却乱点“鸳鸯谱”,非但不让破产,反而强行另一家效益较好的煤矿来兼并。结果不但没把那一该“死”的煤矿救活,反而把这一效益原本不错的煤矿也拖进了亏损的泥潭。
四是法院怕引火烧身,招事端。现在法院最头疼、最费力不讨好的就是企业破产。一是审理裁定企业破产,法院很难拿到相关费用。二是害怕因处理不
当,破产企业职工及债权人找上法院门,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一些法院对企业破产的审理,即使在当地政府的指示和企业的请求下,也是能推则推,
能拖则拖。有一个煤矿申请破产后,当地政府专门成立了由法院和体改委等部门组成的清产核算组,债权债务工作也早已清算完毕,可一直拖了很长时间,
法院就是不作裁定,并开口要数万元的费用。煤矿早已停产,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各方面一再催促也毫无进展。更为可笑的是,有一个法院宣布一国有煤
炭公司破产后,少数债权人无理取闹,多次到法院上访。法院为息事宁人,竟然又收回了裁定,宣布破产不成立,要重新审理。堂堂的司法部门也开起了法
律玩笑,令人尴尬不已。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