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大煤矿为何破产多

2000/12/12 1:22:44       
1999年,辽宁本溪实业有限公司等11个煤炭企业或煤矿实施关闭破产。最近,又将有8个煤炭企业关闭破产项目启动。这样,已经有将近20个煤炭企业关闭破产或进入关闭破产程序。据了解,到今年底,全国国有煤炭行业将要关闭破产60个企业或煤矿。 

60个企业关闭破产,这么大的规模,不仅对煤炭行业来说是破天荒的,就是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调整改革中也不多见。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些破产企业,大多是国有大矿,甚至是1个矿务局整体破产,有的涉及职工上万人,资产数亿、十数亿元。这60个企业,1998年生产能力3899万吨,共有职工60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6.5万人,亏损额23.4亿元。 

为什么要让这么多的煤炭企业关闭破产?为什么这么大规模的企业也要关闭破产? 

资源枯竭扭亏无望 

1998年,全国有国有重点煤炭企业94个,生产矿井593处,其中257处属于娮试纯萁摺⒊杀净摺⒊て诳魉鸲た魑尥目缶推笠担甲苁?3%左右。这些矿井生产能力1.2亿吨,亏损额高达43亿元。近些年来,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困难,很大程度上就难在这些差矿、老矿、穷矿身上。计划经济时期也采取了一些解决措施,比如每5年都报废300万—500万吨的煤矿,但是资产及人员安置等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矿井关了,包袱并没有减轻;或将衰老矿区与

其他矿区合并,但把包袱转给了其他矿区,几乎把其他企业拖垮;近些年也实行过转产,国家对衰老报废煤矿给予了数额相当可观的三产贴息贷款,但也没能解决根本问题,有的甚至背上了新的包袱。 

在市场经济下,以上路子都走不通了,必须寻找新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这些资源枯竭、扭亏无望、产品无市场或高硫高灰矿井关闭破产,重新寻找生路,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企业关闭破产,无论从眼前或长远来看,都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利益,也有利于企业摆脱困境,重获新生。因此,煤矿的关闭破产,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

政策扶持企业积极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矿山企业的关闭破产非常重视,有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多次摆上国务院办公会议。最近中办和国办又联合出台新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快资源枯竭矿山的关闭破产。

新政策是针对煤矿等矿山企业的特殊情况而出台的。考虑到煤矿等矿山企业资源枯竭的特殊情况,与一般经营不善企业的关闭破产不同,因此,新政策

对煤炭企业的关闭破产给予了特殊政策:相对提高了安置费标准,提高了企业所办社会职能单位移交地方支付的费用,增加了部分全民和集体职工及家庭成员最低生活保障的支出。同时,突出照顾了年龄偏大的职工,增大了职工自主选择去向的余地,明确规定可以利用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安置职工,对集体或混岗职工也提出了明确的安置政策等。为此,中央财政将拿出更多的政策性补贴。 

前两年,一听说破产,煤炭企业领导和职工都不情愿。现在,破产或关闭企业非常积极。记者在国家煤炭工业局关闭破产办公室采访时看到,来谈破产事宜的企业领导一拨接一拨。他们认为有关细则出台的太慢,要求抓紧实施。一位矿务局局长说,新政策出来后,不光省里重视,职工也要求尽早实施,以便早点找到出路。 

资产重组重新就业 

据了解,煤炭企业破产后,有几种重组方式。一是将效益好的单位分立出来,成立独立的企业。二是由其他企业收购部分有效资产,并带走部分职工。

三是在关闭破产变现时,由职工出资购买有效资产,组成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中小型企业。 

破产企业职工的出路,除以上几个外,年龄偏大的,可提前退养或退休,也可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或安置费自谋职业,或到社区管理机构等。据了解,通过以上渠道,破产企业职工大多能重新就业。

截至目前,1999年关闭破产的11个企业或煤矿,已基本到位。本煤公司的关闭破产及职工安置已基本结束,抚顺龙凤矿已安置1700多人,六枝、洛市矿

务局利用有效资产重组的企业,已开始生产经营,其他企业的关闭破产也正在实施。本煤公司和六枝局都是有数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大矿务局,而且是整

体破产,职工的安置是最难的问题。本煤有职工1.49万人,离退休人员2.15万人,六枝有职工1.52万人,离退休人员8700人。现在,两企业的破产总体比较

平稳。 

国有煤炭大企业、大矿的破产,从过去没有搞、不敢搞到现在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有一个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在过去一两年里,有些破产企业由于没

有经验,加上各方对煤炭企业的特殊性没有给予充分考虑,在实施过程中也曾引起职工不满,这些都应是正常的。煤炭企业的破产,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进。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