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茶叶站煤矿合作或转让

项目概况

地区 四川 发布时间 2009/2/6
项目领域 矿权交易 项目类型 招商
招商方式 不限 项目所处阶段 创业期
公司名称 筠连县茶叶站煤矿
投资规模 1500万 人民币 联 系 人 吴先生
效益分析 筠连县茶叶站煤矿行政区划隶属筠连县筠连镇燎原村。该矿距筠连县城3㎞,矿区有简易公路5㎞与筠连~宜宾公路相接,向北行可到宜宾市,通过筠连县城向南可到云南省盐津县、昭通市;北东有金(沙湾)筠(连)铁路巡司站,距矿区仅10㎞。良好的外部交通为开发矿山煤炭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矿区主井口坐标为X:3114538,Y:35449734,Z:+445M;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4°31′57″,北纬28°11′15″。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点号 X Y 点号 X Y 1 3114495.00 35449933.00 2 3114640.00 35449985.00 3 3114640.00 35450135.00 4 3114955.00 35450207.00 5 3115180.00 35450344.00 6 3115405.00 35450575.00 7 3115575.00 35450750.00 8 3115730.00 35450965.00 9 3115805.00 35451160.00 10 3115795.00 35451310.00 11 3115730.00 35451475.00 12 3115595.00 35451470.00 13 3115355.00 35451520.00 14 3115270.00 35451500.00 15 3115165.00 35451395.00 16 3115135.00 35451125.00 17 3114980.00 35451020.00 18 3115005.00 35450850.00 19 3114835.00 35450735.00 20 3114720.00 35450574.00 21 3114600.00 35450362.00 22 3114395.00 35450159.00 开采深度600—445m 三、地质概况 (一)地层 拟扩后的矿区及其外围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依次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各组地层特征从新到老叙述如下: 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本区仅出露该组第一段 (T1f1)下部层位,分布于矿区所处龙怀向斜(或称大营盘向斜)核部,出露厚度大于2 0余米(区域上第一段平均厚95.35m)。主要岩性为灰绿色厚层状粉砂质泥岩。在区域内被前人称为I号标志层,层位稳定。与下伏宣威组分界清楚,呈整合接触。 2、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系本区含煤地层,为冲积平原和泻湖、潮坪环境沉积。区域平均厚度145.6m,出露于矿区所处龙杯向斜两翼。含煤11~12层,煤层平均总厚7.23 m,含煤系数5%,据其岩性及含煤特征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P2X2):又称含煤段,平均厚45.27m,为泻湖、潮坪相碎屑沉积。主要岩性为粉砂岩泥岩,夹深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岩及透镜状菱铁矿层。 该段含煤8~7层,平均煤层厚度6.87m,占上段厚度的15%,可采煤层2层,为3、8号煤层。8号煤层在该区一般分岔为3个分层,即为8号煤层之一(8—1)、之二(8—2)、之三(8—3),均属可采煤层。该段可采煤层平均厚度3.52m,占该段厚度的7.8%,占整个煤系厚度的2.4%。前人按该段含煤特征,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层段自下而上称为第一、二、三层段,其含煤情况见下表。 各层段含煤性统计表 层段 位置 项目 第三层段 T1f1(底)- 3号煤层底 第二层段 3号煤层底-7号煤层顶 第一层段 7号煤层顶-9号煤层底 平均厚度(m) 13.94 18.20 13.13 含主要煤层 2、3号 5号 7、8-1、8-2、8-3、9 含煤性(%) 13.3 7.5 30.8 由此表可知,可采煤层含于第一、三层段,其中尤以第一层段含煤性最佳,明显区别于以上层段及下伏地层。 下段(P2X1):又称含矿段。顶界为9号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之底,平均厚100.35m,为冲积平原环境的陆源碎屑岩沉积。以砂岩类、泥质岩类为主,不含可采煤层,仅夹数层煤线及菱铁矿透镜体,产植物化石。所含菱铁矿,富集程度高、量多,多以灰白色泥岩为基质,粒密集颗镶嵌其中,厚度变化大,层位不稳定。与下伏岩层假整合接触。 3、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出露于矿区北西及南东外围。据地质资料,一般厚160m,岩性为暗绿色及灰色緻密块状、杏仁状及气孔状玄武岩,顶部常有1—2m厚的火山碎屑熔岩及破屑凝灰岩,底部为1~2m泥岩及含钙粉砂岩,具水平层理,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执接触。 (二)构造 拟扩后的矿区范围地处筠连鼻状背斜南东翼之次级构造龙杯向斜。据现场资料该向斜呈南西翘起,北东倾伏,倾伏角3°左右,轴面走向45°。向斜核部最新地层为飞仙关组第一段(仅见下部层位),两翼分布的宣威组煤系地层分别被F112、F113、F110、及F107号等走向逆断层切割。岩层倾角较陡,一般25°~58°。向斜核部(即F112~F107号断层之间地层)岩层倾角平缓,为0°~6°,深部10°~11°。们于向斜北西翼的F112、F113、F110号逆断层,向南东倾斜,其中F112、F110号断层最大断距分别为80m、60m。这些断层除在地表切割煤层露头线外,还在矿区+500m标高上下均不同程度对煤层造成了影响。 因此,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确定为较复杂类型。 (三)煤层煤质 矿区内可采煤层,由上至下分别为3、8号煤层。其特征分述如下: ① 3号煤层:(又称“二型炭”、“麻子炭’,)厚度0.6~1.20m,一般厚1.00m,具两个煤分层,为黑色暗淡~半亮型煤。据筠连勘探区煤质资料,灰分35%左右,挥发分(精)8.11%,全硫2.44%,固定碳56.36%,发热量21.62MJ/kg(5170kca1/kg),属中灰富硫无烟煤。 ② 8号煤层 上分层:生产井煤厚1.4~1.7m,一般厚1.2m,单一结构。为灰黑色、钢灰色半暗—半亮型煤。据本矿山企业及原燎原联办煤矿所采商品煤煤样测试,煤水分1.98~2.66%,灰分20.43~22.31%,挥发分(精)7.62~8.81%,全硫1.80~3.00%,发热量25.68~26.25MJ/kg(6142~6279.6 kca1/k g),属中灰富硫无烟煤。 下分层:上距上分层1—4m,生产井煤1.00~1.20m,一般厚1.00m左右。单一结构,为灰黑色、钢灰色半亮型煤。据原燎原联办煤矿及原一公里煤矿商品煤样品测试,煤质水分2.04~2.5%,灰分19.67~19.75%,挥发分(精)7.88~11.52%,全硫1.20~1.80%,发热量25.8~26.62 2MJ/kg(6193~6336.6Kca1/kg),属富中灰,低—中硫无烟煤。 (四)煤层顶、底板 据矿山揭露:3、8号煤层顶、底板都有厚度不等的伪顶,其岩性多为炭质泥岩、泥岩、粘土岩。直接顶板多为各种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直接底板多为粘土岩、泥岩和粉砂岩,细砂岩较少。其中3号煤层顶板多为粉砂岩,属较好管理之顶板;8号煤层顶板为泥质岩类,属较难管理之顶板,超前15m后20天左右顶板加压。煤层底板的粘土岩、泥岩吸水性强,易软化发生底鼓,因此矿山应加强管理。 四、开采技术条件对采煤的影响 1、矿井瓦斯:根据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该矿相对CH4涌出量3.37m3/t,绝对CH4涌出量0.2443m3/min,矿井总回风瓦斯浓度0.2%。矿井为倾斜~急倾斜煤层,上山掘进过程中局部通风管理不善易导致瓦斯事故。 2、煤尘爆炸及煤层自然:根据筠连景阳煤矿对3、8号煤层采样鉴定结果及临近矿区开采情况,本矿所采3、8号煤层均无自然倾向、煤尘爆炸性危险。但在采掘过程中均应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加强煤层自然发火现象的观察,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3、矿井充水途径主要为采空塌陷裂隙、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对矿山开采影响较小。 五、储量和生产能力 1、储量:截止2006年3月保有资源储量155.87万吨。现尚有新增的36.06万吨未交采矿权价款。待国土部门通知时付采矿权价款。矿体走向长1000m,倾斜长210m。 2、该矿为独立扩能矿井。采矿证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采矿权区面积0.9284km2,开采范围600~445m,有效期至2014年1月。现按9万吨/年年生产能力扩建,扩建资金约400万元。如按9万吨/年生产能力建设,全部投资(含购矿权、扩建)约3年能全部收回。新建矿口已办理工业广场8亩地的用地手续。 业主本人无足够的扩建资金,欲将现状股权100%转让。转让价;1500万元
详细说明 筠连县茶叶站煤矿行政区划隶属筠连县筠连镇燎原村。该矿距筠连县城3㎞,矿区有简易公路5㎞与筠连~宜宾公路相接,向北行可到宜宾市,通过筠连县城向南可到云南省盐津县、昭通市;北东有金(沙湾)筠(连)铁路巡司站,距矿区仅10㎞。良好的外部交通为开发矿山煤炭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矿区主井口坐标为X:3114538,Y:35449734,Z:+445M;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4°31′57″,北纬28°11′15″。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点号 X Y 点号 X Y 1 3114495.00 35449933.00 2 3114640.00 35449985.00 3 3114640.00 35450135.00 4 3114955.00 35450207.00 5 3115180.00 35450344.00 6 3115405.00 35450575.00 7 3115575.00 35450750.00 8 3115730.00 35450965.00 9 3115805.00 35451160.00 10 3115795.00 35451310.00 11 3115730.00 35451475.00 12 3115595.00 35451470.00 13 3115355.00 35451520.00 14 3115270.00 35451500.00 15 3115165.00 35451395.00 16 3115135.00 35451125.00 17 3114980.00 35451020.00 18 3115005.00 35450850.00 19 3114835.00 35450735.00 20 3114720.00 35450574.00 21 3114600.00 35450362.00 22 3114395.00 35450159.00 开采深度600—445m 三、地质概况 (一)地层 拟扩后的矿区及其外围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依次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各组地层特征从新到老叙述如下: 1、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本区仅出露该组第一段 (T1f1)下部层位,分布于矿区所处龙怀向斜(或称大营盘向斜)核部,出露厚度大于2 0余米(区域上第一段平均厚95.35m)。主要岩性为灰绿色厚层状粉砂质泥岩。在区域内被前人称为I号标志层,层位稳定。与下伏宣威组分界清楚,呈整合接触。 2、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系本区含煤地层,为冲积平原和泻湖、潮坪环境沉积。区域平均厚度145.6m,出露于矿区所处龙杯向斜两翼。含煤11~12层,煤层平均总厚7.23 m,含煤系数5%,据其岩性及含煤特征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P2X2):又称含煤段,平均厚45.27m,为泻湖、潮坪相碎屑沉积。主要岩性为粉砂岩泥岩,夹深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岩及透镜状菱铁矿层。 该段含煤8~7层,平均煤层厚度6.87m,占上段厚度的15%,可采煤层2层,为3、8号煤层。8号煤层在该区一般分岔为3个分层,即为8号煤层之一(8—1)、之二(8—2)、之三(8—3),均属可采煤层。该段可采煤层平均厚度3.52m,占该段厚度的7.8%,占整个煤系厚度的2.4%。前人按该段含煤特征,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层段自下而上称为第一、二、三层段,其含煤情况见下表。 各层段含煤性统计表 层段 位置 项目 第三层段 T1f1(底)- 3号煤层底 第二层段 3号煤层底-7号煤层顶 第一层段 7号煤层顶-9号煤层底 平均厚度(m) 13.94 18.20 13.13 含主要煤层 2、3号 5号 7、8-1、8-2、8-3、9 含煤性(%) 13.3 7.5 30.8 由此表可知,可采煤层含于第一、三层段,其中尤以第一层段含煤性最佳,明显区别于以上层段及下伏地层。 下段(P2X1):又称含矿段。顶界为9号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之底,平均厚100.35m,为冲积平原环境的陆源碎屑岩沉积。以砂岩类、泥质岩类为主,不含可采煤层,仅夹数层煤线及菱铁矿透镜体,产植物化石。所含菱铁矿,富集程度高、量多,多以灰白色泥岩为基质,粒密集颗镶嵌其中,厚度变化大,层位不稳定。与下伏岩层假整合接触。 3、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出露于矿区北西及南东外围。据地质资料,一般厚160m,岩性为暗绿色及灰色緻密块状、杏仁状及气孔状玄武岩,顶部常有1—2m厚的火山碎屑熔岩及破屑凝灰岩,底部为1~2m泥岩及含钙粉砂岩,具水平层理,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执接触。 (二)构造 拟扩后的矿区范围地处筠连鼻状背斜南东翼之次级构造龙杯向斜。据现场资料该向斜呈南西翘起,北东倾伏,倾伏角3°左右,轴面走向45°。向斜核部最新地层为飞仙关组第一段(仅见下部层位),两翼分布的宣威组煤系地层分别被F112、F113、F110、及F107号等走向逆断层切割。岩层倾角较陡,一般25°~58°。向斜核部(即F112~F107号断层之间地层)岩层倾角平缓,为0°~6°,深部10°~11°。们于向斜北西翼的F112、F113、F110号逆断层,向南东倾斜,其中F112、F110号断层最大断距分别为80m、60m。这些断层除在地表切割煤层露头线外,还在矿区+500m标高上下均不同程度对煤层造成了影响。 因此,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确定为较复杂类型。 (三)煤层煤质 矿区内可采煤层,由上至下分别为3、8号煤层。其特征分述如下: ① 3号煤层:(又称“二型炭”、“麻子炭’,)厚度0.6~1.20m,一般厚1.00m,具两个煤分层,为黑色暗淡~半亮型煤。据筠连勘探区煤质资料,灰分35%左右,挥发分(精)8.11%,全硫2.44%,固定碳56.36%,发热量21.62MJ/kg(5170kca1/kg),属中灰富硫无烟煤。 ② 8号煤层 上分层:生产井煤厚1.4~1.7m,一般厚1.2m,单一结构。为灰黑色、钢灰色半暗—半亮型煤。据本矿山企业及原燎原联办煤矿所采商品煤煤样测试,煤水分1.98~2.66%,灰分20.43~22.31%,挥发分(精)7.62~8.81%,全硫1.80~3.00%,发热量25.68~26.25MJ/kg(6142~6279.6 kca1/k g),属中灰富硫无烟煤。 下分层:上距上分层1—4m,生产井煤1.00~1.20m,一般厚1.00m左右。单一结构,为灰黑色、钢灰色半亮型煤。据原燎原联办煤矿及原一公里煤矿商品煤样品测试,煤质水分2.04~2.5%,灰分19.67~19.75%,挥发分(精)7.88~11.52%,全硫1.20~1.80%,发热量25.8~26.62 2MJ/kg(6193~6336.6Kca1/kg),属富中灰,低—中硫无烟煤。 (四)煤层顶、底板 据矿山揭露:3、8号煤层顶、底板都有厚度不等的伪顶,其岩性多为炭质泥岩、泥岩、粘土岩。直接顶板多为各种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直接底板多为粘土岩、泥岩和粉砂岩,细砂岩较少。其中3号煤层顶板多为粉砂岩,属较好管理之顶板;8号煤层顶板为泥质岩类,属较难管理之顶板,超前15m后20天左右顶板加压。煤层底板的粘土岩、泥岩吸水性强,易软化发生底鼓,因此矿山应加强管理。 四、开采技术条件对采煤的影响 1、矿井瓦斯:根据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该矿相对CH4涌出量3.37m3/t,绝对CH4涌出量0.2443m3/min,矿井总回风瓦斯浓度0.2%。矿井为倾斜~急倾斜煤层,上山掘进过程中局部通风管理不善易导致瓦斯事故。 2、煤尘爆炸及煤层自然:根据筠连景阳煤矿对3、8号煤层采样鉴定结果及临近矿区开采情况,本矿所采3、8号煤层均无自然倾向、煤尘爆炸性危险。但在采掘过程中均应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加强煤层自然发火现象的观察,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3、矿井充水途径主要为采空塌陷裂隙、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对矿山开采影响较小。 五、储量和生产能力 1、储量:截止2006年3月保有资源储量155.87万吨。现尚有新增的36.06万吨未交采矿权价款。待国土部门通知时付采矿权价款。矿体走向长1000m,倾斜长210m。 2、该矿为独立扩能矿井。采矿证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采矿权区面积0.9284km2,开采范围600~445m,有效期至2014年1月。现按9万吨/年年生产能力扩建,扩建资金约400万元。如按9万吨/年生产能力建设,全部投资(含购矿权、扩建)约3年能全部收回。新建矿口已办理工业广场8亩地的用地手续。 业主本人无足够的扩建资金,欲将现状股权100%转让。转让价;1500万元
联系地址 小北街94号
联系方式 登录后可查看
[ 会员登录 ] [ 注册会员 ]
版权所有:中煤远大 注册商标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犯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外环西路26号院8号楼
联系电话:010-51662488     传真:010-51662488转807
网站技术运营::中煤远大(北京)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证120289号
京ICP备1404268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10109号-1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