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和集团”改制中,经济学博士吕中楼的高知团队携巨资回乡创业,4年内集团资产由4亿元增至18亿元。但由于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理念不可回避的碰撞,他们经历了一场短兵相接冲突的洗礼———
引言: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是将国有企业的资产量化为股份并改变原有企业内部治理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按照十五大精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体制改革必然会和人们的旧观念发生碰撞,在沁水县,一群来自北京的高知团队,在事业蓬勃开展时,就遇到了现代管理学无法解决的难题。
沁河做证
沁水县的出名和中学课本有关。在该地理教科书列举的中国主要优质无烟煤田中,“沁水煤田”占有一席之地。全县含煤面积25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0%以上,地质储量360亿吨,探明储量57亿吨。
煤炭是沁水经济的强力支撑,但由于大都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矿井规模小、安全条件差、技术含量低,一直是制约该县涉煤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做深的先天硬伤。给了著名作家赵树理以创作灵感的沁和,同样给了20万沁水人以改革的胆识和智慧。2001年初,结合省、市“关小改中建大”的煤炭产业政策,该县大胆在县营煤炭企业实行改革,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将县营的3座煤矿和一个集运站组建成煤炭企业集团。改制一开始就围绕着“起点高、目光远、后劲足”定位,其中,责、权、利分明以及打破身份壁垒和单一国有模式,构成了这曲改革壮歌的主旋律。
经过一番缜密的改制运行,2001年底,在三矿一站的基础上,崭新的沁和煤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3年5月,发展成为沁和能源有限公司;2005年5月,进一步壮大为沁和集团。资产总额由2001年的4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8亿元,净资产也相应地由5000万元增加到6亿元;2004年跻身全国煤炭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吨煤实现利润全国第一。截至2004年累计上缴税金3.7亿元,职工平均年收入由原来的9000元增长到2.05万元。考虑到煤价上涨的市场因素,仅和同行业做横向比较,吨煤上缴税金是同行业的4倍。
除了资金和技术,改制带给沁水的真正财富是一批北京来的年轻博士、硕士人才和他们的管理理念。出任董事长的吕中楼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希望把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植根于中国的经济大船,全力打造百年沁和。”一组文字或许能说明沁和人立志创业的魄力:全体股东3年没有分配红利,而是全部投入扩大再生产;坚持以煤为主,积极参股金融机构,组建沁和投资公司、参股兰花花集团,筹备海外上市,全力构建以煤炭发展为主业、以金融和煤炭加工转化为两翼的产业构架;先后延伸到陕西、内蒙古等地扩充资源,增加投入,提升采煤技术,延长矿井使用寿命。一批集煤炭、发电、化工、金融等为一体的产业构架,正在沁和旗下蓬勃成长。
然而,橘生淮南为桔,淮北为枳。改制之后,由于利益格局、权力结构的重新调整,先进理念的新叶难免不服习惯思维的旧土。
非法堵矿
以要求解决问题为由,2005年6月3日上午8时,20多名内部退休人员强占集团所属的永红煤矿井口。据沁和集团向上级部门的情况汇报:若干内退职工冲进生产控制室,将操作工从操作台前推开,切断提升皮带的电源,矿井被迫停产一天。6月4日上午9时,值班工人开动皮带机恢复工作仅10分钟,内退职工又冲进皮带机房,强行停止运输机,至此煤矿被迫全面停产。
晋城市、沁水县的领导始终重视这场堵矿风波。市长夏振贵专门作出批示:一、沁和的改制是正确的,市政府坚决支持改革,任何影响生产和安全的行为都是不对的;二、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积极化解矛盾,对企业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和职工的合理要求,要给予妥善解决;三、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平息事端,恢复正常生产,对组织煽动闹事者要依法严肃处理。县委、县政府领导也分别到现场做群众的工作。直到6月10日,少数闹事人员仍昼夜不停地轮番把守井口,遇到处理问题的领导到现场沟通,即鸣鞭放炮,集结人员,致使煤矿无法恢复生产,安全隐患随时可能爆发。
堵矿直接影响到矿井的安全。井下有150个装满炸药的炮眼,因突然被迫停产而无法排除,数十名维护作业人员在被迫停产之际虽坚守岗位,尽可能排除安全隐患,但在一片混乱的井口,一旦有人故意拉闸断电,加上地面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混迹其中,抽烟点火,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重大恶性事故。而少数人的表现也越来越离谱:编发手机短信煽动蛊惑群众;四处串联试图使事态扩大。危险系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增加。
刚刚在沁水河畔升起的一颗能源新星正在经历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正在寻求海外上市落点的董事长吕中楼,于6月3日晚上匆匆赶回。作为一名精通现代企业运作的博士生,他并没有处理这种非理性事件的经验。6月5日,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组织协调时,原总经理受邀平息事态,但他同时提出:只要沁和集团满足他的条件,他就可以“招回”堵矿人员。一是要求集团恢复他的总经理待遇;二是要求集团撤消收回其轿车的决定通知。
祸起收车
原来,这位原总经理在企业改制前是其中一个矿的矿长,这位和煤炭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原矿长,有着一套来自实践的管理办法。但在旧体制温床下形成的一些消极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依然有一种影响力。新改制组建的沁和集团曾试图让过去那种和现代管理迥然不同的管理办法软着陆,董事会决定任命这位原矿长为总经理。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新旧管理理念的调和是不可能的,迁就旧理念将危及企业现代管理理念的确立。经过董事会研究,决定免去其总经理职务,调任集团理事。
6月2日,集团决定调整其在总经理位置时的车辆配置,重新配备轿车,并正式通知本人。但他拒绝执行集团的决定,对新任总经理进行一番辱骂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当天中午12时左右,就有20多人围聚在公司大门前,强行砸门进入院内,占据值班室,并试图砸开财务部的防盗门。下午7时40分,这些人将集团已经收回的轿车强行开走。6月2日的砸门夺车,仅仅是一场风波的开始,紧接着升级的便是6月3日早8时的冲击矿井事件。
博士难题
新世纪初期,吕中楼和他麾下的高知团队,从北京来到沁水。吕中楼是喝沁河水长大的,赵树理笔下的二诸葛、三仙姑、常有理等形象,他太熟悉了。在国防科技大学读完本科即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当乡亲们还不大明白研究生是干什么营生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的通知书又寄来了。他曾应县里的邀请,先后多次回乡讲学。“父老乡亲的掌声是真诚的,从那时起,我就有了报效家乡的愿望。”
参与沁和改制,对吕中楼与其说是机遇,倒不如说是挑战。“县上领导思想开放,敢于在改革中大胆突破的精神,令我感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吕中楼组织回1.27亿元初始投资,2004年又增加投资1亿元,而且还带回一个由博士、硕士组成的知识团队。企业改制得到省、市、县的肯定,并被誉为“沁和模式”。
尽管个别人出了难题,但沁和高层还是理解少数人的过激行为。“谁不想生活好些,工资高些?有了这些基本的哪怕是低层次的追求,我们的企业就有了发展的动力,沁和国际化和拓延产业链的目标就有了保证,当然,需要通过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渗透来提高人员素质。比如出国交流、请进外籍工人和咱们的工人一起生产生活等,都在我们的计划中。让产业工人在感受外来文化中提高素质,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率。”
尽管如此,堵矿风波还是让吕中楼痛了一回:“一个‘理性’的麻烦制造者,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煽动起更多人的非理性情绪呢?国人的‘看客心态’一旦被少数人的不良居心所利用,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吕中楼庆幸,这次堵矿风波虽然造成千万元的经济损失,但因为沁和安全基本功做得扎实,毕竟没有发生恶性事故。悲哀的是,这些题目,是他这位经济学博士没有接触过的课题。
新旧对撞
持续了13天的堵矿风波终于收场了,个别严重破坏生产的人正在受到公安机关的追究。沁和高层并没有过多责怪一些人的非理性行为,而是把这场风波看成是新理念在旧体制过度中的不适。沁水县的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样的认识表示赞赏:“在严肃处理的同时,善意理解一些群众的行为,会对沁和的发展有好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和谐群体构成的,偶尔出现的不和谐音符要及时纠正,既不能因此整个否定一首曲子,又不能让它影响了主旋律。”
从这个认识出发,沁和高层又以“新旧对撞说”深思这次风波。“存在决定意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旧体制的影响,必然会留下痕迹。这种痕迹,有时候表现为潜意识,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以有形的方式暴露出来。改制的过程实质是新旧体制对撞的过程,有时候产生火花,有时候产生暗流,但不能因此而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大家没有接受新的理念之前,首先和沁水县的干部们一道营造和谐、高效的创业环境,以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落户沁水。”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