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杨村矿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他们认为:“任何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只有同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结合在一起,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效用”。为此,杨村矿把加强人才资源管理和劳动资源管理作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
该矿建立了“激发职工自我管理潜能,自觉立足岗位创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把精细管理的理念融入到制度的建设之中。先后对全矿50余个单位730多个工种的岗位责任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职工明确了该干什么,该怎么干,该干到什么程度,实现了“人治”向“法制”的转变。同时优化岗位,构建岗位竞争机制,该矿任人为贤,唯才是举,重文凭而不唯文凭为用人原则,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用人机制上,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把素质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推向领导岗位,给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以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竞争,先后有70多人走上了管理岗位,200多人转岗分流。该矿每年有6%的管理人员被末位淘汰,4%的职工转岗培训,体现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良好用人机制。
在劳动工资管理上,该矿实行绩效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把职工工资、奖金与单位综合承包费用捆绑在一起,实行全额浮动,生产区队负责人实行“年薪制”,从安全和生产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动态考核。对因工作不细,标准不高,管理不严,效果不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先后对90余名干部职工进行了通报和处罚。这一办法的运用,实现了监督上的软性说服向刚性约束的转变,体现了工资收入高低和效益多少的原则,全矿形成了“不干不行,干不好不行,干不出工作业绩不行”的共识。
动态的岗位管理,使该矿精细化管理的触角进一步向前延伸。2005年,这个矿把“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更深入的定位,全面实施“ORM”管理,大力推行“5E”标准动态精细管理和“6S”行为养成,在全矿范围内形成“全面、精细、市场化”的管理新格局。
作者:惠凡波 煤炭网编辑部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