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炭资源 -> 世界煤炭资源 -> 世界主要煤田

乌克兰-顿涅茨煤田

2006/9/12 10:47:48       
    顿涅茨煤田为乌克兰石炭纪煤田,简称顿巴,位于乌克兰共和国东部,由第聂伯罗得罗夫斯克州往东延伸,穿过顿涅茨克州、哈尔科夫州、伏罗希洛夫格勤州,直至俄罗斯联邦罗斯托夫州,东西长650KM,南北宽70~170KM,面积约6万KM2,是乌克兰最大、采煤历史最悠久的煤田。
   曾是世界上年产量在100Mt以上的六大煤田之一。1200m深度内的表内储量为732亿t,占前苏联表内储量的11%,是前苏联欧洲地区储量最大的煤田。 

     2.地质
    顿涅芡煤田在构造上呈大的复向斜,其主体部分为顿巴斯褶皱区。在由俄罗斯地台深大断裂所形成的近东西向坳陷中充填有较厚的石炭纪含煤沉积。顿巴斯褶皱区以西,即西顿时巴斯,为一狭窄的发育有石炭纪含煤沉积的地台边缘,位于乌克兰结晶地盾的经坡,延伸约300KM,总面积约8000DM2。该带的东部称为南顿巴斯。煤田北部的地台边缘部分,位于沃罗涅日结晶地块的南坡,面积约1.5万KM2。
   煤田地台边缘部分的石炭系的总厚度不超过2~3KM。由坳陷边缘到中央,石炭系厚度逐渐增加到18KM2。在坳陷的西部边缘,在石炭系之上产出有巨厚的二叠系。顿巴斯褶皱区,在64%面积上,石炭系直接出露地表或被厚度不大的第四系覆盖。
   在煤田内,含煤岩系的构造型式有很大区别。在西顿巴斯和南顿巴斯,岩层大体为单斜产状,倾角2度~3度,在此背景下发育有平缓的凹陷、穹状隆起,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正断层,与走向横切和斜交,形成复杂的块状构造。在顿巴斯褶皱区,主要为宽宽阔的向很明显,坳陷的中部是近东-—西向延伸的大型线性构造,包括主背斜、北向斜和南向斜;在向斜中还分布有孤立而较大的次级向斜构造,这些褶皱不对称,一般与主背斜相邻的一翼较陡,另一翼较平缓。

     2.含煤性
    顿涅茨煤田石炭纪含煤炭系含有300多层煤,其中近2/3的厚度小于0.45米.少数煤层的最大厚度为1.8米的煤层中,40%~60%的厚度为0.45%~0.60米;厚度大于1米的煤层数约占厚度大于0.60米的煤层数的20%.含煤性最高的是下石炭统的C13组和中石炭统的C23—C27组。在纳缪尔阶和中巴什基尔阶以及上石炭统下部,只含个别可采煤层;上石炭统上部炭组无工业含煤性。各岩组的含煤系数有变化。

     3.煤质
    在宏观煤炭类型上,早石炭世煤与中一晚石炭世煤的明显差别。前者为半亮型煤,壳质组组分含量高,煤的挥发分产率、氢含量、发热量增高,可熔性明显增加。即使在变质程度较低时,也具有高的粘结性。后者为光亮型煤,镜质组含量占75%~95%,壳质组含量占2%~10%,具有很大变化,这与原始植物质料的聚积和煤和还原煤。在变质程度相等时,弱还原煤的特点是,其挥发分、发热量、粘结性和形成的,其中的植物残体分散程度较低。

   顿涅茨煤田的煤种很全,从褐煤、长焰煤到贫煤和无烟煤均有。决定煤质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煤的变质程度。从复向斜边缘向中部,由西向东,石炭纱各岩组的厚度增加,各岩组煤的变质程度有规律地增高。在地符合希尔特规律,煤变质梯度Vdaf为0.8%~1.4%,R0为0.03%.该煤田决定煤质变化的主要变质作用类型是深成变质作用.
     煤的发热量高,低位发热量多为30~36MJ/kg;磷含量低,易于洗选,适于炼焦,但焦煤和肥煤很少;灰分较高,为15%~30%,平均27%;硫含量一般,为1.5%~3.5%。

     4.资源
    顿涅茨煤田煤炭资源量141GT,其中炼焦煤约占38%,A+B+C1级储量约为57GT,其中乌克兰部分为43GT,占乌克兰A+B+C1级总储量的91.6%。煤田中分布最广的为气煤,其储量约占煤田A+B+C1级储量的36%。煤田东南部有无烟煤,占煤田A+B+C1级储量的17.8%。在气煤与无烟煤之间,有一条宽15~50KM的狭窄,其中蕴藏有气肥煤、肥煤、焦煤、瘦煤,其储量约占煤田A+B+C1级储量的13%。其余储量为长焰煤的褐煤。

     5.开采地质条件
     顿涅茨煤田的开采地质条件复杂。老采区上部水平的煤储量大部分已采完。目前,矿井平均采深700米,有15%矿井深度大于1000米。开采煤层厚度,有85%达1.2米.缓倾斜和倾斜煤层占65%,急倾斜煤层占35%.煤田内发育有大小型冲刷带,断裂构造多,煤层顶板易冒落。深部煤层地压大,瓦斯含量达30M3/T。1/3矿井瓦斯突出危险。现最大开采深度的岩石温度为45~52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不一,大部分矿井的涌水量为50~100M3/H,少部分为100~250 M3/H,平均每采出一吨煤需排水近6M3。

     6.开发概况
    顿涅茨煤田在1722年即开始采煤,1769年起进行工业性开发。1913年煤产量提高到25MT,占俄国煤产量的87%。20世纪60年代以来,虽然该煤田的开采地质条件恶化,井深不断增加,吨煤开采成本高于全国,但是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1980年总产量仍达205MT。近年来,其煤产量呈下降趋势。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