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007我国钢铁行业发展以及炼焦煤需求市场分析预测

2007/1/11 0:00:00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近两年来, 一系列保障钢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调控政策出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并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钢铁产品出口的积极性,致使国内钢材价格在调控震荡中由升转降趋于窄幅波动,但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钢铁的市场刚性需求,受钢材刚性需求和煤炭生产成本居高难下共同作用, 强粘的焦、肥精煤持续保持旺盛需求,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一、钢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   

1、国际钢铁生产   中国高速发展带动国际钢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据国际钢协报道,1-9月,全球钢铁产量9.0339亿吨,同比增加7703万吨,增长9.3%。其中亚洲4.772亿吨, 同比增加5530万吨,增长13.1%;欧洲1.7289亿吨, 同比增加1043万吨,增长1.06%;独联体8890万吨, 同比增加552万吨,增长6.6%;美洲1.3419亿吨, 同比增加662万吨,增长1.05%;非洲1263万吨, 同比减少61万吨,下降4.6%。显然,前三季度欧美地区月度粗钢产量基本平稳运行,而亚洲地区粗钢产量始终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这与亚洲地区的强劲需求和中国高速发展密切相关。1-9月,中国钢铁增量占全球增量的62.24%,占亚洲增量的86.87%。预计2006年世界粗钢产量将突破12亿吨,同比增长约9%。   

2、国内钢铁生产   本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步入重化工业化发展的新一轮增长周期,高炉大型化快速发展,钢铁产能和产量快速扩张。截止2004年底,我国容积大于1000 m3的炼铁高炉81座,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30%,其中1000~2000 m3的高炉39座,2000~3000 m3的高炉28座,3000 m3以上的高炉只有6座。2005年,全国新建投产1000 m3以上的大型高炉27座,其中2000~3000 m3的高炉3座,3000 m3以上的高炉3座,新建投产100吨以上的大型转炉21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年底我国钢铁企业高炉容积>1000m3的已扩充到108座、其中>2000m3已有39座,而且宝钢、首钢、武钢、唐钢等大型钢厂还将争相上马5000 m3、5500m3的新高炉,大型高炉的集中新建和投产促使钢铁产能和产量快速增长,并对强粘的焦、肥精煤形成旺盛需求。   据中钢协统计,2005年底全行业炼钢产能4.14亿吨,炼铁产能3.91万吨,轧钢产能4.2亿吨;预计2006年新增产能炼铁2300万吨、炼钢2500万吨、轧钢4300万吨。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5月已新增产能炼铁741万吨、炼钢1218万吨、热轧1581万吨、冷轧196万吨。产能迅猛扩张必然带来钢铁产量的高速增长。2005年粗钢产量达3.49亿吨,占到世界钢产量的30.91%,连续1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近年来,我国钢产量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在宏观调控引导下,由2001年的最高3.04逐年下降至今年前三季度的1.71,6年平均高达2.43。一方面说明我国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说明我国GDP增长对钢铁等高消耗产业的依赖性逐年降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并得到不断升级。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快速增长带动钢铁产量增速回升,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1-10月份,我国生铁、粗钢、钢材累计产量分别是33523.86万吨、34614.01万吨和38061.5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2%、18.4%和23.8%。预计第四季度钢铁生产仍将保持增速回升态势,全年粗钢产量将达到4.2亿吨,同比增长19%左右。   

二、钢铁出口逆势强劲增长   钢材出口是我国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近两年,我国钢材消费需求呈阶梯状上升,受宏观调控影响,2004年-2005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平稳趋降,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率由2003年28.25%回落到2005年20.10%。今年前三季度受固定资产投资和钢材净出口强劲增长影响,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率反弹回升至22.28%。相应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消费钢材强度由2003年的4900吨/亿元,下降到2005年的4200吨/亿元后,今年又反弹攀高到4511吨/亿元左右。与我国钢材净出口超高速增长共同推动和支撑钢铁产量快速增长。尽管9月14日国家公布钢材产品出口退税从11%下调至8%,但受国际国内钢价差100美元/吨利益驱动,下调3%的退税率不足以抑制钢材产品的出口势头,2006年9月,我国一举由原来的钢材净进口国首次转变为净出口国。前三季度,我国累计钢材出口2859万吨,同比增加1279万吨,增长81%;出口钢坯613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增长2.4%;前三季度累计进口钢材1414万吨,同比减少586万吨,下降29.3%;进口钢坯32万吨,减少78万吨,下降70.9%。前三季度净出口钢坯、钢材共计2026万吨,折合粗钢约2118万吨,拉动粗钢产量同比增长8.13个百分点。   

三、钢材价格及市场走势分析   

1、钢材价格走势分析   2006年初以来,国际钢市需求旺盛,钢材一路攀升,到7月底CRU综合指数达到最高166.6点,同比增长32%,比年初增长26.3%。进入8月份,受欧美经济高位震荡趋降影响,亚洲市场小幅波动整理,欧洲市场略现走软迹象,美洲市场继续小幅下行,国际钢材价格转向高位盘整、平稳趋弱态势。截止10月20日,国际CRU综合指数浅幅回落至156.3点,同比增长12.5%,比年初增长18.5%。但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相对于国内而言仍居于高位,故对国内市场将继续形成一定的稳定支撑作用。 受国际钢市持续走高、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固定资产强劲反弹拉动,我国钢材市场稳步回升,国内钢材价格指数恢复性上涨,6月底达到年度最高115.65点,比年初上涨了22.7%;进入三季度,我国经济出现过热倾向,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相继下发《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意见》等调控新政,直接影响钢材市场由强转弱。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出现高位盘整、止升趋稳、窄幅波动态势。至10月20日,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稳定在106.77点,比年初上涨12.59点,上涨了13.37%。其中,长材价格指数92.09,比年初上涨1.28点;板材价格指数113.01点,比年初上涨20.59点。数据显示,我国钢铁产品中低技术含量的建筑用长板相对过剩,价格稳中趋降,而高技术含量的板材相对紧缺,价格浅幅回落后企稳攀高。我们预测,第四季度钢材价格将在小幅波动中温和上涨。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钢铁产业集中度提高,大集团调控和影响市场的能力显著增强;二是钢材出口势头依然强劲,有利于稳定国内钢材价格;三是钢材生产成本日趋增高以及国内旺盛需求共同支撑钢价稳中回升。   

 2、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及钢铁增长走势   国内粗钢消费需求增幅下降和钢材产能持续增长,将驱使钢铁增长由“高速增长”向“低速增长”转化。分析近10年来GDP粗钢消费系数和固定资产粗钢消费系数可知:我国钢铁消费增长已经从前几年高速增长时期远远高于GDP增长,下降为今年前三季度基本与国民经济同步甚至更低。同时,粗钢消费增长和投资增长的关系延续了自2001年以来的下滑态势(2005年小幅反弹除外),到今年前三季度降到不及固定资产增幅的一半。据此可以预测:从明年开始的今后几年,我国国内钢铁需求增长将会进入年增长率低于10%甚至更低的“低速增长期”,尽管GDP和固定资产增长将保持较高增速。在市场经济和买方市场条件下,需求是决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钢铁增长不得不服从市场需求。显然,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国内钢铁消费必将延续今年以来的这一态势。这预示着我国钢铁产业低速增长的平稳运行期已经来临。

 

  四、2007年炼焦煤市场分析预测   

 1、粗钢表观消费预测法。预计2007年我国GDP增速为9-10%,粗钢消费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0%左右。以今年前三季度粗钢表观消费量2.87亿吨推算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为3.83亿吨。以此推算明年粗钢表观消费量为4.27亿吨。若2007年粗钢净出口量与今年基本持平即实现2800万吨,则2007年粗钢总需求量达4.49亿吨。新增粗钢需求约3800万吨,折合炼焦精煤需求2926万吨。   

2、粗钢实际增速预测法。预计2006年粗钢产量完成4.17亿吨,2007年粗钢产量增速按15%模拟计算,则2007年粗钢产量将达到4.80亿吨。新增粗钢产量6300万吨,折合炼焦精煤需求4851万吨。   

  综合来看,预计2007年粗钢产量将达到4.65亿吨,同比增长11.5%左右。新增粗钢产量4800万吨,折合炼焦精煤需求3775万吨。   由上可知,2007年粗钢产量增幅进一步回落,但在去年增长速度的较高基准上粗钢产量的绝对增长量依然较大。钢铁产业的持续平稳增长,必将拉动炼焦煤需求持续走旺,特别是强粘的焦、肥精煤必将引发钢焦企业的竞价采购。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