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耗煤行业 -> 化工行业 -> 运行走势

中国尿素行业发展分析

2007/7/4 14:31:31       
 尿素因质量稳定、便于施用,历来是我国农民普遍使用的当家肥料;尿素的不可替代性和强变现能力使其成为了化肥经销商获取利润的主要商品,也成为了一些企业投机和炒作的焦点。2004年笔者曾在河南、山东听到一些经销商流传的口头禅:要想富,存尿素。虽然此说法未免夸大一些,但也多多少少地反映出了当时大多数经销商的一些心态。然而自2006年以来,笔者再走访市场时听到更多的是:尿素赔钱!即使在化肥市场的销售旺季,一些地方的尿素常常出现批零价格倒挂,更有甚者是一些国内的大型企业恶意操控区域尿素市场,大肆炒作,更加剧了近年来尿素价格的动荡。2007年尿素的销售旺季即将来临,为此,业内一些人士发出了:'中国尿素行业需要理性'的呼声!对于这些发自内心的呼声,不能不引发人们对近年来尿素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困惑与市场动荡原因的思考。政府、生产和流通企业到底该如何做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
 
  一、生产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市场整合、正确把握市场容量、稳定市场价格
 
  1.逐年增长的尿素产能
 
  自2000年以来我国尿素行业因市场情况较好,出现了一个较快的历史发展时期。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统计,我国尿素产能从2000年的3600万吨(实物,下同)达到了2006年的4950万吨,年平均增长225万吨,总装置能力增加37.5% ,平均每年递增5.45%,开工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化肥品种的开工率。预计2007年中国尿素产能将达到5400万吨,实际产量也将从2000年的3070万吨达到目前的5000万吨以上。2007—2008年,中国在建和拟建尿素项目已超过610万吨,其中较大项目包括:建峰80万吨、中石油吉林分公司104万吨、中石油塔里木分公司80万吨、鄂尔多斯104万吨、四川化工控股80万吨等。2007—2008年将是中国尿素扩能项目投产的高峰期。2009年已经公布拟建项目有240万吨,预计扩能速度较2008年有所减缓,2010年的尿素新建项目增幅将低于2009年,但增长是个趋势。
 
  2.尿素行业的集团化和市场整合
 
  虽然我国尿素产能扩张如此迅速,但国内各大化肥企业还在制订宏伟的企业蓝图,积极缔造'化肥帝国'和'化肥航母'。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2005年成功收购内蒙古天野化工公司的基础上又于2006年10月,在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顺利拿下了中化建。2007年中海油又通过回购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价值5.3亿元股权的方式控股了大峪口化工,大大增强了中海油的实力,使尿素产量翻了一番,超过了200万吨,并同时拥有了氮肥、复合肥、磷肥三大系列产品,到2010年,中海油要实现2000万吨化肥、250万吨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山西晋煤集团近年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通过投资与参股的方式积极进军化肥行业,先后与丰喜集团、兰花科创、石家庄化肥集团、中海油、河南开化、江苏恒盛化肥、山东明水化工等企业合作,朝着年产尿素1000万吨的目标进发,努力成为中国尿素的领头羊;又如湖北宜化集团董事长蒋远华、山西丰喜集团总经理马安民都曾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年产300万吨尿素!尿素的市场整合和集团化是我国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但是这些行为多数是自发的、区域性的,缺少宏观的控制和指导,到底谁该上新的项目?谁该撤出市场?目前主要还是靠市场在自发的调节!
 
  我国尿素新上项目大多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一些靠近原料产地(天然气、煤)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尿素行业新一轮优胜劣汰势在必行,资源和市场的整合步伐也将加快。透过尿素行业繁荣景象的背后,笔者似乎感觉到了一种'危机'的存在,即新上项目和实际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施肥需求量的增长,势必导致产能过剩。据农业部统计,2003—2005年间,我国氮肥施用量年增加分别为1.67%、5.10%和2.79%,农业用肥的增速远低于尿素产能的增加。虽然近年来工业用尿素的数量在不断扩大,但每年的增量也就在50万吨左右,对于350—400万吨/年的扩能速度来说仍是微不足道。因此尿素产能的迅速扩张应该引起国家职能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正确分析企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自身的发展问题,慎重立项,不能盲目追求规模效应。
 
  二、经销商——端正心态理性分析市场、杜绝炒作、谨慎从众
 
  近年来,随着化肥行业资本向生产的移动,化肥经销商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市场,定价权已基本被'剥夺',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多地被生产企业挤压,化肥流通的主导地位之争也变得日益激烈。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化肥流通企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农资流通企业的职工在企业倒闭或改制后纷纷'下海',从事化肥经营,以至于许多地方化肥经营门店林立,区域性化肥批发市场如'雨后春笋'遍及华夏大地。特别是终端的农村市场更是无序,有的地方甚至可以用 '混乱' 来形容, '正规军' 与 '游击队' 并存, 有营业执照与无照并存, 有门店与没有门店并存, 导致了化肥假冒伪劣的盛行……
 
   市场经营秩序的混乱严重影响了我国化肥的正常经营,也使经销商的心态变得十分的'浮躁',很难再用理性的眼光分析和判断市场。有人把我国化肥经销商的心态大致归结为以下四个类型:独霸、投机、自我和从众。大的化肥流通企业为独霸一方尿素市场,常常利用价格优势,在销售旺季前期高位杀价,'棒喝'中小经营者,妄想打压对手,操控区域市场,获取暴利;而'投机者'为哄抬尿素价格,常常放出'小道消息'炒作市场,诱使其他经营者高价购买,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春季的尿素市场价格暴涨,多多少少都存在炒作的因素,炒作的'后果'就是尿素价格报复性的回落,无论是价格的暴涨和暴跌都不利于我国尿素市场的稳定,更不利于尿素行业的正常发展;由于受'挣得起赔不起'心理的影响,我国尿素的中小经销商大多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他们对于尿素未来市场的判断盲目从众,一般采取'卖涨杀跌'的办法,这种方法虽然在短期内有效,但容易造成市场价格的暴涨暴跌,对于高价位买入者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容易导致亏损。1996年、2005年、2006年尿素价格的暴跌,致使多少经销商来不及出售就'血本无归',想必这种惨痛的教训每一位业内人士都不会轻易地忘记!因此笔者恭劝中小经销商切莫盲目从众,要用独立的眼光或者逆向的思维分析判断市场。
 
  三、政府职能部门——宏观引导、总量控制、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对于我国尿素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职能部门无时无刻都在密切关注和调控。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管理行为往往只是一些宏观的引导,由于政府大多采用经济的杠杆来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前瞻性和滞后性,以及社会的稳定问题等因素,决定了政府对尿素市场的宏观调控不会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只能是一种安全的、中庸的稳健措施和连续性的政策,往往是既要考虑行业全面的发展,又要照顾技术落后企业的生存问题。因此有时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常常是左右为难,有时会一拖再拖,就如前几年议论得沸沸扬扬的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如今进行的不温不火。由于利益的不同,有些政策即便是出台,也常常会落得多方的埋怨和不理解,为此职能部门也只能'扼腕叹息'!
 
  政策的预见性不足或滞后,不仅会严重影响尿素行业健康的发展,容易引起价格的动荡,也会造成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为预防这种弊端的存在,增强政策的理性化,政府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尿素行业的发展:
 
  第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性措施的出台可以采用听证会的形式全方位听取意见。
 
  第二、制定适合我国尿素长期发展的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严格项目审批程序,控制小规模项目和技术落后企业小改大(简单技改、重复扩大规模)的审批,适时将氮肥项目的备案制改为报批制,并严格规定新上项目的规模、技术和原料来源。
 
  第四、正确引导技术落后企业的转型,在规定期限内可以考虑把中小化肥生产优惠政策(税收、运输、原料、电等)市场化。
 
  第五、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实施创新资金制度化,引导企业从资源竞争走向技术竞争。
 
  中国尿素行业的理性不会一呼百应、一挥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有关组织的共同努力,是中国尿素市场化进程的必然。尿素行业——这个从一开始就在国家政策'温室'中成长的基础产业,期待着在理性中成长,更需要在理性中发展、壮大。
 
来源:中国化工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