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电东送工程建设中,贵州省委、省政府从持续发展的高度,对电力工程,特别是火电工程的环境保护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大气污染控制为重点,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新污染的产生,使电力建设与环抱同步。日前,记者从贵州省环保局获悉,该省环境质量与5年前相比明显改善。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从176万吨降到138万吨,削减了21·6%,烟尘排放量从48万吨降到28万吨,削减了41·7%,工业粉尘排放量从38·5万吨降到2
5吨,削减了35·1%。
  在“西电东送”工程建设过程中,省电力公司采取有力措施,对火电厂的三大污染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对现在已有成熟技术和财力能够承担的粉尘、工业和生活废水治理,建设高效的电除尘器,除尘效果可达99·5%;污水治理工程也同步建设,并大大提高了重复利用率;对老厂的治理也同步展开,凡国家要求关停范围内的小火电机组,均做到了坚决关停,目前仅省公司范围内的小火电机组关停已达30余万千瓦;对过去建设的环保设施不够完善的电厂,全部进行了粉尘和污水的治理。
  二氧化硫治理是火电环保治理的又一重点,也是当前治理的一大难点。首先,在贵阳、遵义、安顺、凯里、都匀、兴义六城市的新建火电工程中安装脱硫设备。目前,贵阳电厂在进行的烟气脱硫改造工程中,就投资1·5亿元用于建设脱硫设备,可使该厂新建和原有的20万千瓦机组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较“九五”期间减少90%左右;安顺电厂二期投资达2·5亿元,即将动工的鸭溪电厂投资达3·8亿元,用于建设脱硫设备。在原有电厂中,凡燃煤含硫量超过1%的,以后都要陆续建设脱硫设备。总投资近10亿元。
  同时,在新建火电厂的布局上,尽量选择在非酸雨控制区,且燃煤含硫量小于1%的地方建设坑口电厂,充分发挥利用低硫煤资源的优势,使新建电厂的排放标准达到或低于国家的控制标准。
  其次,在全社会实施清洁能源改造,以“气”代煤,以电代煤,对全社会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使全社会用能结构向以“气”为主、以电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变,为“西电东送”腾出一部分环保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