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乌黑固体的煤变成液体的石油,这在许多人眼里简直不可思议。然而近日我国科学家在“煤变油”技术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把5吨煤炭合成 出1吨成品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
“煤变油”技术在科学上称为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分为直接和间接液化两方式将煤转化成石油。由于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炭的种类依赖性强,目前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煤变油”都是间接液化的,具体方法是将煤通过高温、高压的办法变成富含各种烃类的气体,再把这些气体提纯并经过化学反应后生成石油和其它化工产品。这项技术最早在20世纪上半叶由德国人发明,其后荷兰、美国、日本国都曾进行过研究,而开发应用最成功的国家是南非。南非是个典型的贫油国家,但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历史上南非曾推行种族隔离政策而受到全世界的经济制裁,特别是石油的禁运,使得南非的“煤变油”研究更具商业化,不仅可以从煤炭中提炼汽油、柴油、煤油等普通石油制品,还可以提炼出航空煤油和润滑油等高品质的石油产品,成为大规模、高赢利的产业。
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2001年生产原煤11.1亿吨,而石油资源却相对匮乏,2001年生产原油1.65亿吨,已连续几年成为石油纯进口国。因此有专家认为,通过“煤变油”是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的现实途径之一。正因如此,我国于2001年10月启动了“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的开发”项目,旨在三年内在煤炭大省山西建成一个万吨级“煤变油”装置。一年来这一开发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在一个千吨级装置上运行,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流程。至于这一技术能否带动并形成重要的产业,与目前国内市场汽油出厂价2900元/吨相比,“煤变油”成本在2500元/吨以内,而一经大规模生产,不仅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更能大大优化国内的能源消费结构,还能有效减少因煤炭消费造成的环境污染。值得一提的是,在将煤提炼石油的生产过程中,一些附加值很高的如乙烯、醇、蜡、化肥等产品亦能得到开发,从而带动煤的相关产业升级,使煤炭资源得到进一步合理有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