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十二五

十二五资源大省比拼煤化工

2010/9/10 9:29:14       

       煤化工产业政策闸门将再度收紧。

      8月25日,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煤化工论坛”上透露,“十二五”期间煤化工行业将严格行业准入,加快结构调整,严格限制煤炭调入区发展煤化工。

       这是最近以来,官方第三次公开透露煤化工发展政策。6月初,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曾在一次行业会议上称:“‘十二五’国家将适度发展煤化工,但政策导向是限制,鼓励煤转电。”

       6月18日,发改委下发《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国家出台明确产业政策之前,煤制天然气及配套项目由国家发改委统一核准,地方政府不得擅自核准或备案煤制天然气项目。

      煤化工产业“坚冰”始终难以消融。即便如此,25日举办的“中国煤化工论坛”上,依然聚集神华、兖矿、陕西煤化工、延长石油、道达尔等多家国内外企业,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煤化工的投资热情不减。

      “一些地区和企业不顾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载能力,出现了盲目规划、竞相建设煤化工项目的苗头。个别企业以建设煤化工项目之名,圈占和攫取煤炭资源。”朱宏任说。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对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可持续性等尚无定论,因而政策导向始终偏紧。“目前国内新型煤化工主要处于技术实验阶段,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放开。”

       首个示范项目陷亏损

    “目前煤制油装备的开工率只有60%左右。开工以来,整体效益是亏损,生产成本高于理论值。”神华煤制油化工公司技术部经理卢为民告诉记者。

    作为国内首个煤化工示范项目,神华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项目已于2008年底打通全流程,并成功生产出柴油和石脑油产品。

    卢为民告诉记者,综合考量当前煤制油各项经济指标,只要国际油价在35-40美元之上,神华煤制油就能实现盈利。但是,目前规模偏小、开工率低难以实现规模发展。“国家实行严格的产业政策,目的是防止煤化工项目一拥而上。”

    煤化工属于资源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其产业特性决定,国家煤化工产业政策必须慎之又慎。

    高投资、高污染、高耗能是煤化工项目的代名词。行业内统计数据显示,建设1万吨/年煤制油装置需要1亿元投资,一套百万吨级煤制油装置,动辄投资过百亿元。

    中国石油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说,煤化工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大,治理难度高;而一些煤化工项目之所以未被审批,一个重要原因是环评通不过。

      “煤制油的经济性在于低煤价、高油价。但是,随着油价的攀升,煤炭价格也随之抬高,煤制油的成本优势即失。”顾宗勤说。

       本报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国内煤制油另一示范项目——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在负荷率70%时,吨合成油耗煤3.5吨、有效气耗5710立方米、吨油耗水12吨、吨油电耗1600kwh、吨油催化剂和化学品消耗360元。

      “上述指标接近项目设计值,但是只当开工率维持在80%-90%,装置每年运行300天左右时规模效益才能显现。”卢为民说。

     资源大省比拼煤化工

       尽管煤化工政策从未松绑,但煤炭资源大省的煤化工热情不曾消减。

       根据本报记者了解,晋陕蒙宁、新疆等地均将煤化工作为延伸产业链、实现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竞相规划一批煤制油、煤制烯烃项目。

      “一些地方政府因急于发展煤化工,将同一块煤炭资源先后答应给几个业主;很多地方煤炭资源不落实,规划的煤化工项目比实际供煤能力有差距,需要外部调入煤炭资源。”顾宗勤说。

       为了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要求企业掌握煤炭资源后必须就地转化,而非单纯向外运煤。以内蒙古为例,内蒙古提出新建井工煤矿规模不低于120万吨、露天煤矿规模不低于300万吨,且就地转化率必须达到50%以上。

       为吸引有实力能源企业,内蒙古对前来投资办电厂或煤化工的大型企业集团,实行“两个50%”政策,即按项目转化量1∶2配置煤炭资源,50%就地转化,50%进入市场。

       目前,内蒙古境内坐落三大煤化工示范项目。一是神华鄂尔多斯(14.38,0.30,2.13%)煤直接液化项目,一期108万吨/年;二是伊泰集团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三是大唐国际煤制天然气项目,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总投资257亿元,预计2012年最终达产40亿立方米。

        鄂尔多斯市更是提出“不当煤老大,要当煤化工老大”,构建世界级新型煤化工基地,其正在编制5000万吨煤制油基地规划。

       产煤大省山西,同样不愿在此轮煤化工的浪潮中落后。山西省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干部大会上称:“山西将抓好潞安煤制油、晋煤甲醇制油等标志性项目的建设,发展一批百万吨级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和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在国家煤化工政策与地方政府诉求不一致的情况下,各省依然有诸多煤化工项目在做前期规划。根据本报记者了解,陕西、新疆等地方政府正在与神华集团对接,发展新型煤化工项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则如是概述国内煤化工现状:“传统煤化工产能严重过剩,新型煤化工尚处于示范建设阶段,煤化工关键技术和装备亟待国产化,产业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