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十二五

“十二五”石化业升级加快 制造型向创造型转变

2010/10/22 11:17:47       

  “‘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业将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石油和化工大会上表示。

  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了解到,经过多年的发展,石化产业的产品供应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例如,我国2009年甲醇年产能2200万吨,装置负荷开工率仅为50%,而同期甲醇进口量达到529万吨,乙二醇的开工率同样很低,聚乙烯、ABS、合成橡胶等石化下游产品2009年的进口量均超过2008年。

 “一方面是开工率不足,另一方面是下游新型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学品领域高端产品短缺,产品需要进口,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石化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实现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并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

  在“十二五”规划中,石化业将由制造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向创造型转变。“在‘十二五’期间,以全面调整行业结构,提升竞争力,提升技术含量为核心,而不是简单地把规模作为一个目标,这是‘十二五’的任务。”业内专家指出,石化业的结构调整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加剧要求我国石化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核心竞争力;二是目前国内石化业已经由数量短缺变为质量短缺,低附加值石化产品过剩,高附加值石化产品缺乏,因此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整个行业从上游的油品,中游的石化品,到下游的各种化工新材料产品,都存在着一个如何调整结构以满足国内市场、应对国际竞争的问题。”白颐表示,要完成结构调整的重任,行业发展须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发展基础化工原料向发展高新化工品转变;从规模化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转变;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是发展高端石化产品,以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技术引领发展,实现原料多元化,加快国际化进程。具体措施有以下4点:

  一是使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形成若干个2000万吨级的炼油基地,全国炼厂平均规模超过600吨/年,乙醇装置平均规模达到60万吨/年以上,氮肥、电石等传统行业通过淘汰落后,提高产业集中度,全国石油和化工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的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一,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达到10个以上。

  二是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进一步提高油品环保质量,柴油、汽油比例趋于合理,基本满足国内油品需求,乙烯下游产品专用料比例上升,品种进一步丰富。高浓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5%,子午线轮胎、离子膜烧碱、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环境友好型涂料和染料等先进产品的比重明显提升,工程塑料、氟硅材料、聚氨酯等高端石化产品自给率进一步提高等。

  三是原料结构更加优化。乙烯原料多元化,煤、重油制烯烃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天然气氮肥的比重有所下降,劣质煤资源和低品位矿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盐化工原料中盐卤利用比例达到80%以上。

  四是产业布局更趋合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建成若干个2000万吨级炼油、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向原料产地集中;原料产地化肥比重提高到60%,专用化肥等深加工和精细化学品向消费地集中,石化园区和石化产业集群的建设更为完善。

来源:中国经济网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