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十二五

中电联:“十二五”非煤发电装机提高至1/3 每年节约标煤2.64亿吨

2010/12/23 9:41:03       

  昨日(12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获悉,《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已编制完成,根据《报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达4.74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为33%,比2010年提高6.3个百分点。
    
  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1.52万亿千瓦时左右,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24.1%,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可替代化石能源5亿吨标煤,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1.9%左右。据测算,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等途径,与2010年相比,2015年电力工业每年节约标煤2.6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55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65万吨,减排氮氧化物248万吨。
    
  《规划报告》已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和国家能源局。这是12月20日召开的中电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所透露的消息。据介绍,今年4月,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领导小组、工作组和专家组成立,为政府部门制定能源及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据透露,本次规划研究工作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开展电力发展规划研究。
 
  据中电联介绍,根据《规划报告》,到201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37亿千瓦左右,年均增长8.5%,其中,水电2.84亿千瓦,抽水蓄能4100万千瓦,煤电9.33亿千瓦,核电4300万千瓦,气电3000万千瓦,风电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2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及其他300万千瓦。
 
  据介绍,要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就应该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核电,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适度发展天然气集中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发电,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带动装备工业发展,促进绿色和谐发展。
 
  据相关人士介绍,优先开发水电要实行大中小开发相结合,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发展,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合理消纳。继续加快开发、尽早开发完毕开发程度较高的长江上游、乌江、南盘江红水河、黄河中上游及其北干流、湘西、闽浙赣和东北等7个水电基地,重点布局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黄河上游干流、雅鲁藏布江等水电基地。重视境外水电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开发缅甸伊江上游水电基地。
 
  据《规划报告》,到2015年全国常规水电装机预计达到2.84亿千瓦左右,水电开发程度达到71%左右,其中东部和中部水电基本开发完毕,西部水电开发程度在54%左右。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预计达到3.3亿千瓦左右,全国水电开发程度为82%,其中西部水电开发程度达到67%。抽水蓄能电站2015年规划装机4100万千瓦左右,2020年达到6000万千瓦左右。
 
  煤电方面,以开发煤电基地为中心,重点建设山西(晋东南、晋中、晋北)、陕北、宁东、准格尔、鄂尔多斯、锡盟、呼盟、霍林河、宝清、哈密、准东、伊犁、淮南、彬长、陇东、贵州等16个大型煤电基地。规划2015年煤电装机达到9.33亿千瓦。“十二五”期间开工3亿千瓦,其中煤电基地占66%;投产2.9亿千瓦,其中煤电基地占52%。规划2020年煤电装机达到11.6亿千瓦。“十三五”期间开工2.6亿千瓦,其中煤电基地占62.7%;投产2.5亿千瓦,其中煤电基地占54.6%。
  另外,规划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4294万千瓦,主要布局在沿海地区,2011年开工建设我国首个内陆核电,力争2015年投产首台机组;2020年达到9000万千瓦、力争达到1亿千瓦。
 
  到2020年,规划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85亿千瓦左右,年均增长5.6%。其中,水电3.3亿千瓦,抽水蓄能6000万千瓦,煤电11.6亿千瓦,核电9000万千瓦,气电4000万千瓦,风电1.8亿千瓦,太阳能发电2000万千瓦,生物质、潮汐、地热等5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6.85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为36.3%,比2015年提高3.3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2万亿千瓦时左右,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26.9%,比2015年提高2.8个百分点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可替代化石能源7亿吨标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4.1%左右。
 
  据测算,与2015年相比,2020年电力工业每年节约标煤2.7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76亿吨,减排二氧化硫584万吨,减排氮氧化物256万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