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煤层气 -> 最新报道

煤层气“无限”放开 民资盼“权”下放

2012/6/11 14:08:00       
根据煤层气“十二五”规划,2015年我国煤层气产量将达300亿立方米。然而去年煤层气产量仅有23亿,放开限制,引导多种资本形式进入煤层气领域成为当务之急。《中国能源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即将于6月底出台的能源领域投资细则规定,民营企业可以全资参与煤层气勘探开发,但能否拿到矿权目前还是未知数。
  
  有专家认为,完成年产量300亿方的艰巨任务,最主要的挑战来自技术和投资。现在我国煤层气90%的产量来自资源条件较好的沁水盆地,但资源条件不好的难采煤层至少占总面积的70%到80%,构造煤、低渗透率等难采煤层的技术没有根本突破。
  
  此外,煤层气投资,风险勘探、生产都需要大量资金。按目前1亿立方米煤层气产能建设需要4到5亿元(不含勘探、下游利用等费用)来计算,300亿方的产量需要投入1500亿元,“应调动各方积极性,引导多种企业投入煤层气领域,特别是民营企业,是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国家能源咨询委专家、中联煤公司总顾问孙茂远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
  
  “入气”民资随时面临生存危机
  
  孙茂远告诉记者:“民营企业其实创造了我国煤层气领域的多项第一——第一个水平长钻孔煤矿瓦斯抽放项目、第一口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等等,基本覆盖了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的技术领域,但就是没有矿权。现有的矿权政策对民营资本进入还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我们的装备、技术都是行业领先的,如果可以集中精力去投资经营、做自己的区块当然很好,这样可以通过系统思考集中精力去解决关键问题,建立良性的研发和经营循环。现在的合作是依照别人的计划,作为没有独立生存基础的技术提供商,随时面临生存危机。”多位煤层气民企人士对《中国能源报》记者发出此类感慨。
  
  能源领域投资向民企开放,矿权是绕不过去的话题。据消息人士透露,6月底即将出台的能源领域投资细则确定,民营资本可以全资参与煤层气勘探开发,但“也是有限度的放开,矿权问题还需要和国土部等相关部委协商解决。”该人士称。
  
  煤层气企业的“寄生式”发展
  
  煤层气领域里真正的民营企业很少,2003年成立的陕西港联煤层气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拥有煤层气矿权的民营企业,但它的区块只有4.185平方公里。下游有不到10家民营企业,提供工程服务和咨询服务。
  
  孙茂远告诉记者,现在比较好的煤层气企业基本上是“寄生式”发展,比如晋煤集团下属的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如果完全依靠自己很难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蓝焰的资金
  来源、人力资源和一部分技术完全依靠晋煤集团,晋煤已经累计投入了近200个亿元,这些钱都是从国家规定的安全经费和煤炭的高额利润中来的,“是靠着煤炭主业的大树不计成本的发展”。
  
  中石油旗下的煤层气企业也是如此,除了母公司的大量利润,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国家规定企业可以从油气利润中提取百分之十到二十的风险勘探基金,中石油每年投在华北油田和中石油煤层气公司的资金或超过几十亿元。
  
  “煤层气企业要尽快摆脱寄生,在不断增强造血机能的情况下,最终自己发展起来,民营企业恰恰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式。很多民营公司有资金有技术有实力,现在就缺资源。一旦有了资源,它可以马上通过市场运作走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像美国的煤层气、页岩气一样实现自我发展,我最看重他们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孙茂远表示。
  
  民资“入气”有望激活市场
  
  曾被媒体广为报道、首家进军煤层气管道的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山西通豫煤层气输配有限公司也面临困境。2010年11月,通豫公司建设的我国第一条跨省煤层气长输管道——端氏—晋城—博爱煤层气长输管道工程竣工。“现在管道建成了,但是没有气。气源所有方希望拥有自己的管道,有管道的通豫却没有气源。”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孙茂远认为,将来我国煤层气、页岩气的开采,一定要给有实力、有技术、有经验的企业去开发。当然对外合作很重要,但对外合作要把技术引进放到第一位,资金引进放到第二位。“我更希望支持国内的企业,能够自己培养的还是尽量自己做。如果有技术有经验的企业直接进行勘探开发,它能更好地运作资金,更好地发挥技术特长,也能更好的保护技术。我们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不是很健全,油气公司往往通过合作逐步学走服务公司的专利技术。自己干对保护自己的技术有好处。”
  
  孙茂远同时表示,“我希望能杜绝矿权占有方面的“二地主”现象,这样可以减少管理成本,有利于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加快。有了资源,企业的主动性更强。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不光增加煤层气投资,同时给中国煤层气产业带来活力和竞争。美国的煤层气、页岩气大部分都是小公司在做,竞争很激烈、机制很灵活,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家是否真的放开限制,民营企业能不能有自己的区块是一个试金石。”
  
  
  来源:中国能源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