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建省煤田地质局承担的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科研项目“福建省二叠纪含煤区深部煤炭赋存特征与找煤模式”日前通过评审。
该项目于2013年初立项,课题研究对象是福建省主要二叠系煤田地质特征、二叠纪含煤区煤田构造特征、深部“找煤”模式类型及技术方法体系和二叠纪含煤区深部找煤实践。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项目组在系统收集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福建省深部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确立了福建深部含煤区的构造控煤理论与勘查核心技术组合;理清(区分)了煤田推覆、滑覆构造类型,分析了不同构造类型对煤系地层的影响程度;建立了“四下找煤”模式;提出了煤矿区综合找矿的思路并总结了煤系综合矿产资源评价的主要矿种;结合沉积学分析方法,对聚煤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和聚煤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叠加改造盆地概念;预测了37个找煤远景区(靶区)资源量达37亿吨。
对于在矿产资源匮乏、地质条件复杂的福建找煤,上世纪80年代,专家曾下定论:福建找煤工作基本结束,今后找到资源量1000万吨以上的矿区,难于上青天。然而,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东门地、悠远、内林、义窠等矿区的发现,这一“定论”被一次次地打破。
与此同时,福建省煤田地质局通过研究提出了福建找煤的主要靶区应集中在红层下、火山岩下、滑覆体下和推覆体下的“四下”找煤模式,丰富了滑脱构造控煤理论。
“四下找煤”模式的建立,不仅为未来福建煤炭勘查区的划定提供了地质理论支持,也为我国东部地区开展深部找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导。
来源:中国矿业报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