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耗煤行业 -> 建材行业 -> 行业新闻

水泥行业底部煎熬 联手“自救”能否奏效

2024/4/23 16:10:20       

今年以来,水泥行业依旧“步履维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为3.37亿吨,同比降幅为16.28%;3月份单月产量为1.544亿吨,同比下降22.0%。

 

行业产量的增减,主要受需求变化驱动,也直观反映出市场景气程度。山水水泥表示,一季度山东省水泥需求仅有去年同期的6-8成,去年房地产行业为保障楼房如期交付而推进的“保交楼”项目已大部分完成,基建方面,今年新增工程量显著缩减且施工进展缓慢,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山东水泥需求的减弱。

 

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近日在投资互动平台上表示,国内水泥需求量下滑是客观事实。在行业需求不振、产能整体缩减的大背景下,行业利润也在大幅下滑。

 

“2023年全国水泥行业的利润只有320个亿左右,已经低于2015年。”李叶青介绍,如果考虑到不少企业的骨料、商混业务和海外业务贡献都远超当时,单看国内水泥业务的行业利润就更低了。有机构指出,与2019年相比,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水泥行业利润跌幅达80%以上。

 

今年以来,这一趋势延续。近日,部分水泥企业发布了一季度业绩预报,净利润仍普遍呈降势。亚洲水泥预计一季度净亏损1.3亿元;山水水泥一季度亏损约8.08亿元,同比扩大43.73%。

 

导致利润下降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产能过剩。中国水泥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不足60%,山西、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新疆、内蒙古等地产能利用率不足50%。

 

中国建材新天山水泥副总裁刘宗虎曾在行业会议上表示,预计未来十年,国内水泥产能利用率将降至30%左右。

 

一边是需求的减少,一边是产能的过剩,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恶性竞争不断出现,价格战成为普遍。中国水泥网数据,2023年,全国水泥价格指数(CEMPI)年内累计下跌20%。

 

山水水泥一销售负责人表示,2023年,外来某水泥企业冲击山东市场的熟料大概是30万吨,而今年一季度该企业进入山东的熟料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需求羸弱加上外来冲击,一季度山东省水泥价格相比去年同期至少跌了100元/吨。而价格的持续下跌,无疑会直接影响行业的利润空间。

 

在上述背景下,行业把良性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供给侧,也就是“错峰生产”,继2023年部分地区出现历史最长错峰停产后,今年部分地区更是出现了几乎全年停产,而且还出现了“联合错峰”。

 

3月28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了《2024年度湖北省水泥生产企业错峰生产计划公告》,对比《2023年度湖北省水泥生产企业错峰生产计划公告》,2024年超过80%的水泥企业的错峰停窑时间都有所增加。其中个别企业停产时间达366天,最低停产52天,绝大部分在52-80天之间。

 

另外,有市场消息称,晋冀鲁豫四省计划在4-5月份期间,开展联合错峰停窑,这在以往可以说是重来没有出现过的。据最新了解,除保民生的生产线及个别不自律的,其他的都停下来了,是近年来最好的一次。在当前严峻的行业形势下,四省根据市场需求下降实际,自觉增加停窑时间,或也是水泥企业探寻主动减产以寻求产销平衡的一种“自救”方式。

 

错峰停产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但在需求低迷之下,产能过剩的局面或愈加凸显,短期的错峰生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水泥行业面临的困境。

 

而且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琛还曾强调过,错峰生产政策、停窑限产策略虽能起到稳价减产作用,延续了部分产能生存空间,但没有从根本上压减产能。

 

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林也表示,通过实施错峰生产等常用措施来压缩水泥生产规模,已不能大范围扭转当前供需失衡的局面。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春节假期以来,由于工程进展很慢,下游需求不足,导致一些水泥企业刚开工就面临着库满停窑的问题。甚至河北、山东等地一些企业一季度压根都没有开窑。

 

刘宗虎认为,短期内错峰生产是不可避免的,而长期去产能需要政策层面出台相关的约束措施。他还提到,提升行业集中度需要大集团的推动,可以考虑产能换股权等方式。

 

陈柏林称,通过采用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方式,切实有效加速出清行业低效产能和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结构,是保持水泥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有也内专家提出,短期内,要发挥大企业集团的主导作用,坚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错峰生产和产能置换,重点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与市场需求下行的主要矛盾。中长期来看,要积极研究探索过剩产能退出的产业政策,鼓励实施股权整合、兼并重组以及大企业间的股权合作,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说,化解水泥行业目前发展的难题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三方联动。继续增加错峰生产的刚性约束,为化解产能过剩赢得时间、积蓄力量。主管部门应及时制定修订各项技术标准,引导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不断提高入门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应对现有的水泥产能置换政策进行及时修改,建立有约束力的碳配额分配机制,长效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还要在环保、财税、金融、能源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对于行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建议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渠道融资。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