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的重要活动“中国—欧洲大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余小萱做了《奥运与环境保护》的报告,他介绍了在可持续性发展的框架内举办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北京将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十个方面的措施。
1、规划选址。线路和场馆选址符合城市规划的体育和文化设施用地范围,避开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
2、清洁能源。场馆建设将建筑节能作为重要原则,广泛采用节能器具,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等技术手段。奥林匹克公园、各场馆的路灯、草坪灯、公共厕所照明、绿地灌溉等,全部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奥林匹克公园周围地热资源可供50万平方米采暖,可满足奥运村47万平方米使用量,制冷采用16℃—17℃的地下水和热泵技术。奥运村洗浴热水每天1143立方米则采用太阳能集热管技术提供。购买电网中的风力发电。
3、清洁交通。利用公共交通组织奥运交通,制订公交优先政策,奥林匹克公园内采用零排放车辆和超低排放车辆。奥运村建设自行车道,鼓励骑用自行车。
4、保护资源。节水、节能是一切奥运设施建设和活动组织中的必要原则,建设中将采用各种节水、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回用处理后的中水和污水。奥林匹克公园每天排水1.1万立方米,其中30%处理后就地洗车、冲地和绿化灌溉,70%处理后用于公园内大块绿地灌溉。
5、废物管理。限制一次性物品使用。场馆和有关商业、旅游设施内全部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其中60%的废纸、塑料、易拉罐回用,35%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5%的石砾填埋。医疗废物单独处理。
6、绿化植树。奥运工程用地绿化面积总比例40—50%。奥林匹克公园建设一块760公顷的绿地。选择适宜绿化品种,特别是本地物种。
7、绿色产品。部分辅助设施、材料和器具使用可再生材料或再生材料制作,主要印刷品使用再生纸。
8、高新技术。2004年北京实现现有ODS替代。燃料电池技术用于奥运会使用的部分机动车。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减少车辆绕行和堵塞,减少污染物排放。新型建筑材料技术,如可降解大气污染物的“纳米”技术建筑涂料。采用其他对环境有益的新技术。
9、清洁施工。施工中,各项活动须与上述环保措施保持一致,并采用降尘、降噪、合理运输等措施,不影响市容和居民生活。
10、环境教育。在长达8年的工作中,全市将有数万名儿童、家庭参加建设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的活动,利于环境的消费习惯逐步养成,全社会环境意识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