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煤变油 -> 煤变油报道

神华“煤变油”项目提速

2005/1/19 15:35:37       
日处理6吨煤的PDU装置在上海第一次投煤获得成功,并成功制出了实验油品。

神华集团1月12日对外披露了此消息。神华称:“煤直接液化的工艺流程业已打通,神华煤制油向实现产业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寒冬中的鄂尔多斯滴水成冰,大部分野外作业都已停工。而在伊金霍洛旗,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建设现场,几十台夯机分布在2.25平方公里的广阔工地上,将40多吨重的大夯锤吊起、放下,骤然落地时,几百米以外都能听到砰然有声。

知情人士透露,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原计划2004年投资20.3亿元,但由于受项目工艺优化方案等因素的影响,仅完成了7.56亿元的投资。“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工人们都在冒寒施工。”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度带着几分“冒险”色彩的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已经获得了技术上的关键性突破:神华煤直接液化试验装置已于几天前在上海中试基地一次性投煤成功,并获得实验油品。

产业化成为可能

从山西煤化所专家孙予罕喊出“5吨煤可变1吨油”开始,“煤制油”就被当作一种能源置换战略备受关注。

2004年8月25日,神华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上马了我国第一个煤炭直接液化项目,并计划在2007年建成第一条500万吨的生产线。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业界的争议和担忧。

一方面,出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考虑,神华踏上了一条新的能源置换新途径;另一方面,从技术到工业化生产,一直是煤制油面临的头等难题,我国所掌握的煤制油技术一直处于实验室阶段,没有可供借鉴的工业化生产经验。即便是在国外,除“二战”时期德国以军事为目的、不计成本的落后工艺之外,美、日、前苏联等国耗巨资进行的相关研发均未能实现煤炭直接液化的工业化。

正因为如此,神华煤制油成了“理论上可行”的冒险行动,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当时,很多媒体在报道此事时,运用了“赌命”、“豪赌”、“押注”等字眼。

“不排除工业化道路上的技术瓶颈,神华煤制油就是一种冒险。”当时,很多专家如此评论鄂尔多斯项目,反对的声音一度甚嚣尘上。

为了排除技术上的担忧,神华集团曾一度考虑购买美国的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但因技术转让费用惊人、适用性欠佳等多种原因而搁浅。据了解,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计划并没有付诸工业化生产。

可喜的是,就在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上马后的一个月,神华集团联合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华谊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神华煤制油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初步建成了煤制油中试装置(PDU)。该装置拟在实验室的基础上放大60倍进行试验。当时北京煤化所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该装置试验成功,将意味神华煤制油工业化的障碍可以被清除。

经过几个月的安装调试,2004年12月16日,日处理6吨煤的PDU装置在上海第一次投煤获得成功,并成功制出了实验油品。

神华集团1月12日对外披露了此消息。神华称:“煤直接液化的工艺流程业已打通,神华煤制油向实现产业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了解,目前,神华煤制油研究中心正全面总结装置建设及首次开车经验,进一步完善试验方案,计划今年再次开车,实现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转,获取全套试验数据,为已在内蒙古开工建设的世界首个大规模煤直接液化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谋划新项目

基于此技术的成功,神华集团已经计划在2005年完成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的详细工程设计、承包商主要设备订货、大部分土建施工、部分设备安装等工作。同时将考虑开展新的煤制油项目。

神华集团副总经理、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卓透露,神华规划到2020年“煤制油”形成年产3000万吨油品的生产规模。

按照规划,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将在2007年建成第一条生产线,年用煤970万吨,生产各种油品320万吨。到2010年,该项目产量提升到每年500万吨;到2015年,产量增加到1500万吨;2020年,产量达到2000万吨。

另外,1000万吨的规划差额也已经“有主”。据宁夏发改委有关人员介绍,神华集团已经在国家发改委的牵头下,与宁夏煤业集团(简称宁煤集团)组成了对外谈判小组,与南非索沃公司进行了12轮谈判。谈判的结果是,神华集团和宁夏煤业集团与南非索沃公司合作,计划在中国投资600亿元建设两个新的煤炭间接液化项目。

神华集团新闻发言人透露,神华和宁煤集团目前正在评估索沃公司所提出的建议书。根据计划,神华将在陕西榆林地区兴建煤液化项目,宁煤集团则计划在附近的宁夏省建厂。这两座液化厂每年将生产300万吨,或者是6.5万桶煤油或者其他燃油。

宁夏发改委有关人员还透露说,基于神华的实力,在拟建设的这两座间接液化厂中,神华集团极有可能参股宁煤集团的液化项目。此前,神华集团董事长陈必亭已经多次考察了位于宁夏的宁东煤炭基地,并表示了强烈的投资欲望。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