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成功为更大规模的“煤变油”装置建设奠定了基础。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了“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的开发”项目,并列入全院解决重大战略性科技问题的首批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根据项目规划,未来3 年内将在我国煤炭大省山西建成一个万吨级的“煤变油”装置,从而使这项技术向工业化迈进一大步。
项目主管、山西煤化所所长孙予罕研究员说,目前,关键技术之一的催化剂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拥有了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且成本降低为原来的1/6。按照这一成本,如果合成油规模达百万吨,吨油成本将控制在2000元左右,具备充分的市场竞争力。在生产工艺方面,他们用“浆态床”代替了原来的“固定床”,更加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据悉,面对国际石油市场波动的形势,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我国加快实施“煤变油”计划。煤液化制油工程已被列为“十五”期间国家重点组织实施的12大高技术工程之一,中央政府将集中部分国家经济资源和科技资源予以支持。我国将在云南和陕西兴建两个煤液化项目,总投资上百亿元人民币,年产石油约200万吨,在煤炭储量仅次于山西的内蒙古自治区,一项总投资250亿元的“煤变油”项目也已启动。
新闻背景
煤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液化两种方式转化成汽、柴油。
这一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之后,南非、荷兰、美国、日本也都尝试利用这一技术将煤炭转化成汽油和柴油。据专家介绍,煤炭合成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质量高于第4代洁净油品,人们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达1万亿多吨,年产量达10亿吨,自给有余还能出口,另一方面,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只有大量进口才能解决巨大的供需矛盾。专家认为,通过煤液化合成油是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的现实途径之一。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