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十一五 -> 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生产的人因故障分析及对策

2006/4/14 9:21:37       
  摘 要 煤矿安全生产人囚故障具有潜在性、不可逆转性、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和可修复性的特点。其影响因素包括个性特征、疲劳因素,事故的昼夜分布以及月份分布和自然环境因素等。提出了预防人因故障的7条对策。


  关键词 
人因故障,煤矿安全


  煤矿生产系统中的人员、设备、环境三方面的可靠性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十分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矿机械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生产环境也得到大大的改善。对于系统中的人员,由于其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特性,有极大可塑性、不可预料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安全的可靠性也将受其影响而波动。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所有系统失效中,约有20%~90%的失效是由人员引起的。因此,提高生产系统中的人员可靠性,降低人员的故障率,对于系统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1 人因故障特点分析


  人因故障是人为地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机能不良的事件,是违背设计和操作规程的错误行为。从可靠性的角度,可把人因故障定义为:系统中主体人对客体的控制、监视、操作、改造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功能,而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停止运行的行为。人因故障同系统中的设备故障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1 人因故障的潜在性


  人因故障是由人因动作失误造成的,但未必所有的人因动作失误都会诱发人因故障。有相当数量的人员失误仅构成潜在的失效,也存在由于系统其他因素的作用而消除了人员失误影响的情况。

1.2 人因故障的不可逆转性


  人因故障引起系统的失效,具有潜在性的特点,它常常不会立即表现出来。但这种具有潜在性的人因故障,会造成整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失效。凡是由人一开始时的行为而造成直接或间接系统功能失效的人因故障称为人因初始故障,它一般能导致系统不可逆转的失效。这其中包括:设计差错、操作差错、管理失误。

1.3 人因故障的频繁性与突发性


  在生产现场中,人因故障的发生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突发性。这使得数据收集和规律的掌握十分困难。

1.4 人因故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人在系统某时刻的行为不仅要受到系统任务的支配,还要受到个体内在因素的作用,时间、空间、环境的影响,即人的行为是其形成因子集合的函数。人因故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1.5 人因故障具有不确定性


  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环境效应对人的行为影响很大,构成人员故障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机体生理界限,包括体力、精力、生物节律以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允许界限等;二是主体的意识界限,包括主体内部意识和动机、期望,实践基础上的感知(如记忆、想像和思维等),在环境条件下的情感,对感知的提炼和把握规律的能力,以及对自我行为的规划能力等。

1.6 人因故障的可修复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许多场合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失误并在造成故障前加以纠正。所以,在分析人员可靠性时,必须考虑人的动作可校正性。

2 煤矿人因故障的影响因素

2.1 人的个性特征


  人的个性特征主要是指人的性格特征,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对于人的性格与事故发生的关系,我国心理学者在上海几个大工厂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外向型性格的人发生事故次数明显比内向型性格的人多。

2.2 疲劳因素


  人在疲劳时主要有如下感受:无力感、注意力的失调、感觉方面的失调、记忆和思维故障、意志减退、睡意。人在这种状态下就很容易引起操作的失误,从而造成人因故障。

2.3 生理节律和其他时间因素

2.3.1 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


  人体的生理节律主要是指人体的体力、情绪、智力节律,其周期分别为23d、28d、33d,研究认为,人从出生那天起,这些节律便开始运行,直到生命结束,象三条周期不同的正弦曲线。当人体生理节律处于低潮和临界日时,耐力下降,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3.2 工作能力的昼夜波动


  许多研究表明,人的各器官系统不能长时间保持均匀的工作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周期性的变化特点,其周期为24h。瑞典一企业在研究事故原因时,仔细观察了人的工作能力在24h内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4h周期内,出现两个高峰:即上午8时到9时,下午7时左右;出现两个低谷:即下午2时左右和凌晨3时左右。总的认为,人的工作能力在上午最高,而在夜间能力急剧下降。

2.3.3 煤矿事故发生的频次的昼夜分布及在一年中的月份分布


  (1)煤矿事故发生的昼夜分布规律。根据有关资料对某矿区历年发生的325起煤矿事故(主要是重伤、死亡和重大经济损失事故)的昼夜频次分布进行统计,其结果见图1。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看出,在一昼夜内事故发生的高峰期位于上午8~10时和凌0~4时,事故发生的低谷位于早晨4~8时和晚上20~0时。对照人在昼夜内工作能力的波动规律,可得出,除上午9时前后外,其余时间内事故频率和人的工作能力波动相符合,即人的工作能力较高时,事故发生较少,工作能力较低时发生的事故就较多。而在上午9时前后事故较多,这和工作能力波动相反,可作如下解释:该矿区井下工人早6时上早班,上午9时前后已工作了3h,明显出现疲劳现象,加之矿外工为了赶早班,在早晨3时左右就起床,引起睡眠不足。双重作用下导致上午9时是事故出现的高峰点。


  (2)煤矿事故在一年内各月份的频次分布。对上述的325起事故,按照一年中各月份发生的次数进行统计,其结果见图2。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得出煤矿事故频率发生最高的月份为5月份和10月份,6、7、8三个月份持续在较高的水平上,事故在其他月份发生频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矿工来自农村的较多,在5、6、7、8月农忙月份,矿工由于高温造成睡眠不足,从而引起事故的多发。


  2.4 工作的自然环境因素


  工作的自然环境因素是指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照明条件、噪音、温度、湿度、色彩、粉尘及工作场所的空间特点等因素。当这些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时,很容易引起故障。即:当条件变好时,容易造成人员的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当条件变差时,又易引起人员的盲目蛮干而导致事故。

2.5 社会心理因素


  安全生产需要劳动者在稳定的情绪、平静的心境下集中精力工作。人每天都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不断与外界社会进行相互作用,几乎时刻都在与他人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往或发生联系。其间,社会人际关系不良,家庭冲突或各种生活事件等问题的发生,将对个体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冲突、挫折感和沮丧或令人兴奋,情绪波动较大。对于不少人来说,很难把这些心理矛盾和各种杂念全部排除在工作之外,极易出现分心或感觉、反应迟钝等情况。

3 煤矿人因故障的预防对策

3.1 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存、生产、生活领域中,为保障其从事各种活动的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创建丰富与独特的安全文化,如企业安全哲学、大众安全生命观、安全价值观、安全科学、安全文艺、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法规、安全教育、安全伦理、安全习俗等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


  随着生产的发展,安全文化不断地总结、传播、优化、发展、繁荣。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发展,员工对安全需求的变化,赋予了安全文化新的时代特点和新的内涵。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生存与工作条件的优化,安全、减灾、环保及人性化也成为新的追求目标,这也是保护煤矿职工无害从事各种活动的安全保障。

3.2 加强领导,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为了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上级安全主管部门必须明确各单位主要领导在安全工作中的责任和权力,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并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和成绩给予奖惩。同时,为了全面衡量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必须一改过去单一的“百万吨死亡率”指标作为煤矿安全评价的标准,建议采用广泛开展煤矿安全水平综合评价方法,克服以偏概全的现象。

3.3 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


  一方面,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对企业安全的要求以及对企业安全的监督的意识。另一方面,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必须完善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岗前培训制度,严格考核。

3.4 实行企业与就业人员的安全双向选择


  为了增强企业与职工的安全意识,自然形成一种安全责任,企业和职工都应有一定的安全压力。在企业中实行安全双向选择,无疑给企业和职工都赋予了安全要求:对企业要求优化劳动环境,落实安全措施,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迫使企业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对职工则要求具有从事一定工作的安全技能,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这就要求职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自觉参与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有利于消除人因故障的各种潜在因素。

3.5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活动


  对于人因故障的多发时间和季节,煤矿安全部门要经常开展一些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活动,以消除生产中的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管理中的缺陷和漏洞。

3.6 增加安全投入,改善生产的条件


  通过增加煤矿生产的安全投入,不断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安全设施,从而不断改善煤矿生产的条件,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3.7 合理安排矿工的劳动强度


  矿工劳动定额指标要根据工作的空间大小、煤层倾角、行走距离长短的变化做适应调整。机械程度的提高,可大幅度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此外,要为矿工安排合理的膳食,以保证工人身体机能的需要。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