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高楼万丈平地起,讲究的就是基础稳固。但是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大小事故时有发生。这一阶段安全生产形势更为严峻,登封市分别于7月13日和10月9日,不到100天时间内连续发生两起煤矿特大透水事故,造成38人死亡。11月3日,湖南衡阳发生特大火灾事故,20名消
防官兵壮烈牺牲。事故频发,损失惨重,教训沉痛。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在1986年就明确指出:把经济搞上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是经济建设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牢记三句话“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安全生产关系群众生命,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黄菊副总理今年对“安全生产月”的批示指出:安全生产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央领导人对安全生产方面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如一位政治家所言:政府对人民的关照,其实也是在关照政府自身。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还何以执政为民,造福于民?芽有些领导干部在抓安全生产上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还停留在嘴上,并没有抓在手上;安监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尽到职责;一些企业的经营者还在无限度地追求效益最大化,忽视安全生产投入,推行“要钱不要命”的政策。忽视安全生产,我们的经济发展必将带上污点,也难以持久。
  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是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和企业的法人代表。安全生产的责任虽然层层分解到基层,但如果各级政府一把手和企业法人代表不能率先认真落实自身的责任,年初的责任书就是再严密、再具体,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我们要发扬脚踏实地的作风,从薄弱的环节抓起,从解决突出的问题入手,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成分多元化、经济利益多元化、劳动用工形式多元化和生活方式多元化,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目标,公民的健康和生命权在很多情况下处于被动和无助状态。2002年11月1日《安全生产法》开始实施,情况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法律为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部法律从立法原则到具体内容,都极大地关注了民生,关照了生命,充分体现了我国法制文明进程的加快。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虽然《安全生产法》的宣传贯彻和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律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各类企业特别是大量非公有制小企业的生产安全行为很不规范,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和行业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在监管监察执法方面,还存在着力度不够、力量不足、手段不完善等问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将安全生产纳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将安全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标本兼治,实现“六个到位”。一是认识务必到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抓好。二是领导务必到位。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真正贯彻“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从上到下形成强有力的、高效率的安全生产领导机制。在抓经济的同时,切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一方面到基层检查、调研时,必须过问安全生产工作,抓好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安全隐患监管和整改,形成一种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各企业、各部门汇报经济工作时要汇报安全生产工作,都必须有涉及安全生产的具体内容;把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政绩的重要指标之一,确保我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三是责任务必到位。要制定责任范围分明、责任程度科学、处罚力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人人肩上有担子,头上有压力,心中有责任,真正形成一种内部有动力、外部有压力的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四是措施务必到位。要教育方方面面的人员,特别是生产一线的人员,工作必须慎之又慎,严格按照规定和规程办事,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到位,做到万无一失。五是检查督促务必到位。各级领导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一定要个个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要改进工作方式,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生产作业一线检查督促,促使各单位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六是安全投入务必到位。各级、各部门及各单位的投入只有按期足额到位,安全生产才能得到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