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炭资源 -> 世界煤炭资源 -> 世界主要煤炭工业国概况 -> 乌克兰

乌克兰煤炭工业

2009/10/15 16:16:12       

 1 概 况

  煤炭工业是乌克兰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整个煤炭行业包括煤矿、选煤厂、基建单位、煤机厂、生产与社会基础设施、科研及设计院所等,共有1000多个企事业单位,截止到1996年底,总人数约68万人。

  乌克兰是独联体中仅次于俄罗斯联邦的第二大产煤国。煤炭资源量(平衡表内、平衡表外、预测储量)为117Gt(1996年1月1日)。其中硬煤为110Gt,占93.7%,褐煤为7.3Gt,占6.3%。探明储量为57.1Gt(占48.7%)。该国的煤炭主要集中在3个煤田,即东部的顿涅茨克煤田(简称顿巴斯)、西部的里沃夫-沃伦煤田及中部的第聂伯煤田。目前,乌克兰正在开采和准备开发的A+B+C1级平衡表内储量为23.7Gt。

  2 煤炭工业政策和管理体制

  2.1 煤炭工业政策

  1994年10月,乌克兰开始实行经济改革计划,其主要战略目标是坚决遏制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扩大出口,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条件。1994年经济改革计划在乌克兰经济中收到了成效。乌克兰大力关注社会生产结构的改革,煤炭工业改革势在必行,实现煤炭工业现代化和关闭亏损煤矿有着重要意义。煤炭企业将变成股份公司,还将建立电力市场,建立竞争机制。由于采煤成本高,煤质差,煤矿无竞争活力;基建投资、安全处理支出等仍需政府投入资金;煤矿的社会负担沉重,机构庞大等原因,1992年乌克兰煤炭工业尚不具备完全进入市场的条件。但为了进入市场,乌克兰经济界和煤炭部门广泛吸收意见,进行舆论准备。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家仍应保持调控职能,应对指令性的煤炭产量给予财政补贴,指令性的煤炭产量由经济部、财政部、煤炭部门和用户一起协调制定。煤炭批发价格应由煤炭部门与用户协商,用户按供货合同价格付款,如仍不能弥补煤矿亏损,国家应给煤矿或用户以补贴,这一机制可以优化国家订货量,使煤矿与用户处于平等位置,并减少国家的补贴支出。

  乌克兰煤炭工业为适应改革采取以下策略:关闭亏损煤矿;减少过多的劳力;放宽对煤价的限制;对煤炭组织和管理机构进行改革;将社会基础设施移交地方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为:建立证券市场机制;确定国家和地方煤炭工业税收政策;根据国家的财力,参考国际市场价格,确定出补贴办法;国家应为煤炭企业的改造解决资金问题;为自主经营企业提供法律保护措施。

  2.2 煤炭工业管理体制

  前苏联解体后,1990年乌克兰成立国家煤炭工业委员会,机构较前精简,比原煤炭工业部减少了75%的人员编制。1996年重新恢复煤炭工业部,管理结构为:煤炭工业部—煤炭公司—煤矿。为使煤炭工业摆脱困境,1996年2月颁布了“关于煤炭工业机构改革”的命令,对煤炭工业进行了改组。1996年所有煤矿和选煤厂都获得了独立法人地位,1996年成立了乌克兰煤炭改革公司,从事关闭煤矿的工作。

  1998年有些煤炭公司改为国家煤炭控股公司(19个)和国家开放式股份公司(2个),保留3个煤炭生产公司,上述公司总数为24个。

  国家煤炭控股公司为:顿河煤炭控股公司、马凯耶夫煤炭控股公司、克拉斯诺里蔓斯卡娅煤炭控股公司、谢立多夫煤炭控股公司、多勃罗波列煤炭控股公司、沙赫焦尔无烟煤控股公司、十月煤炭控股公司、托列兹煤炭控股公司、鲁岗煤炭控股公司、五一煤炭控股公司、里西查煤炭控股公司、克拉斯诺顿煤炭控股公司、无烟煤控股公司、罗维基无烟煤控股公司、斯维尔德罗夫无烟煤控股公司、巴伏洛格勒煤炭控股公司、乌克兰西部煤炭控股公司、阿列克山德里娅煤炭控股公司。

  国家开放式煤炭股份公司为:阿尔焦姆煤炭股份公司、捷尔任斯基煤炭股份公司。

  煤炭生产公司为:顿涅茨克煤炭生产公司、奥尔忠尼启则煤炭生产公司、斯达汉诺夫煤炭公司。

  3 煤炭生产和消费趋势

  3.1 煤炭产量

  乌克兰顿巴斯早在1722年即开始采煤,1769年起进行工业性开发。1870~1913年煤炭产量由0.25Mt提高到25Mt。1960年以来,煤炭产量保持在200Mt,占前苏联煤炭产量的30%左右。70年代产量呈下降趋势。80年代初,产量有所增加。1991年前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后经济一直不景气,煤炭产量连年滑坡,到1995年,煤炭产量为83Mt,1996年为71.66Mt,1997年为75.8Mt。

  3.2 煤炭市场

  乌克兰石油和天然气有限,煤炭是主要国产能源,今后固体燃料在能源和电力生产中将占据优势地位。根据能源需求预测,未来煤炭的比重将占30%(表1),将面临煤炭短缺。

  表1 能源需求量%

项目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天然气 48 49 56
重油 11 10 6
煤炭 31 31 30
其它 10 10 8

注:来源《УГОЛЬУКРАИНЫ》,1995,No.3。

  煤炭主要用于钢铁、电力、化工及民用。电力占总消费量的38%,炼焦占22%,民用占34%,其它占6%。在工业中冶金使用燃料占14.2%,动力占15.6%。黑色冶金对燃料的需求结构如下:焦炭—27%,焦化气—7%,煤炭—8%,天然气—36%,重油—10%,其它—12%。由于天然气短缺,将扩大利用褐煤的冶金基地。

  3.3 煤炭进出口

  80年代煤炭是乌克兰主要出口产品之一。目前的煤炭产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需求,1994年进口煤炭13Mt,1995年进口20Mt,1996年为40Mt,主要从俄罗斯进口。顿巴斯是乌克兰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它为本国提供56%的一次能源,63%的煤炭为优质煤。煤炭除满足本国需求外,还出口到其他国家。1996年出口煤炭价值25亿美元,进口煤炭价值15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加2.3%和49.5%。对煤炭销售市场的分析表明,Г和Д牌号煤炭的潜在销售市场是希腊(0.25Mt)、丹麦(2Mt)、保加利亚(0.15Mt)、阿尔巴尼亚(0.1Mt)、罗马尼亚(2Mt)和英国(0.15Mt)。

  4 煤炭开采技术

  4.1 地下开采

  乌克兰煤炭工业有地下矿275座,其矿井构成状况较差,98座矿井(占33%)是战前投产的,其中50座矿井(占77%)是1917年以前建成的,仅有20座矿井(占8.1%)投产不足20年。服务年限最长的矿井已超过70年,其年生产能力一般都不超过0.6Mt。乌克兰各产煤矿区,特别是顿巴斯的矿山地质条件复杂,如煤层薄,采深大,瓦斯含量高,许多煤层极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围岩软。有166座矿井(占60.8%)是在深水平(超过600m)开采,其煤炭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有38座矿井(占13.8%)采深在1000~1300m。到2000年,平均开采深度将达800m。为改变乌克兰煤炭工业的现状,应对矿井进行技术更新改造。顿巴斯煤田乃至整个乌克兰的矿井采掘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煤层采深加大的制约。随着采掘工作向更深的水平发展,矿山压力、围岩温度、瓦斯含量等也随之增大,对矿山掘进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煤炭开采主要以地下开采为主,其比重占96%以上。1996年工作面平均长度为122m,共有回采工作面773个,1993、1994和1995年工作面个数相应为1186、1085和910个。1990年有回采工作面1426个,其中71.9%的工作面开采缓倾斜和急倾斜煤层,仅有4.6%的工作面开采条件较好,煤层厚度在1.8m以上。

  自1989年以来,乌克兰煤炭生产急剧下滑,1988年煤炭产量为192Mt,1993年为116Mt,降低了39.6%,而到1996年煤炭产量仅为71.66Mt,只完成计划的75%,比1988年降低了63%。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矿井老化、资源减少和采深加大。据1994年初的情况,综采工作面数量为577个(计划为629个),工作面总数为1157个,综采工作面占工作面总数的49.8%,最普及的综采机组有КМ-87、КМ-88、КМК-98型,有308个工作面装备了上述综采机组,占综采工作面总数的53.4%。有188个工作面装备了更先进的1КМ-103М、КД-80和КМТ型综采机组,占总数量的32.6%。1993年回采工作面采煤105.6Mt,其中综采工作面79.6Mt,占计划产量的85.5%。使用液压支架的单位比重占75.4%,与1992年相比,1993年综采机组采煤减少10.9%。减产20%以上的煤炭公司有:沙赫焦尔煤炭公司(31.1%)、红军煤炭公司(26.6%),斯达汉诺夫煤炭公司(25.5%),无烟煤公司(20.8%),阿尔焦姆煤炭公司(20.8%),奥尔忠尼启则煤炭公司(21.7%)。

  综采工作面减产与数量减少有直接关系,1992年综采工作面为597个,1993年为577个,每天减产8000t,工作面日产399t,比1992年减少34t,占7.9%。1992年工作面进尺为1.28m,1993年为1.16m。ГЛИНИК型机组日进尺为2.45m和2.36m,МКМ型机组为2.38m和1.9m,КД-80型机组为1.63m和1.42m,КМ-87型机组为1.11m和1.02m,КМ-88型机组为1.16m和1.08m。1990年在730个回采工作面中,40%的工作面装备了采煤机组和刨煤机组,166个工作面使用浅截深采煤机(与单体支柱配套),88个工作面使用刨煤机,133个工作面使用深截深采煤机。

  乌克兰矿井综合机械化程度较低,仅为43.3%。近几年煤炭工业一直不景气,1990年综机工作面的产量为104.2Mt,其产量比重为69.8%。1990年综机工作面的平均日产量为506t,1995年为355t,1996年为357t。普通工作面平均日产量为242t,1996年相应为244t。阿巴库莫夫煤矿某工作面使用КМ-103型综采机组,平均日产达到1356t;新顿涅茨克煤矿使用КМТ型综采机组,日产量为1100~1400t。

  4.2 露天开采

  乌克兰适于露天开采的褐煤储量为7Gt以上。褐煤主要集中在第聂伯褐煤煤田。乌克兰于1946年开始开发褐煤煤田,当时建成了3家综合体(露天矿、电站和型煤厂)。巴伊达科夫和谢苗诺夫2家综合体位于基洛夫州格勒阿列克山德里娅市,尤尔科夫综合体位于切尔卡斯州尤尔科夫镇。前苏联时期首次在以上3座露天矿使用连续开采工艺和连续采煤设备——斗轮挖掘机和排土桥。1946年后又相继开发了露天矿,到1975年乌克兰的褐煤年产量达到12Mt。

  目前,褐煤产量急剧下降,主要原因之一是地质条件好的区域已经开采完毕,1995年露天煤炭产量为2.02Mt,1996年为1.33Mt。今后乌克兰计划对上第聂伯褐煤煤田和诺沃德米特罗夫褐煤煤田进行开发。

  5 煤炭洗选

  乌克兰煤炭工业选煤始于1957年,当时有47座选煤厂。目前乌克兰共有64座选煤厂,年洗选能力为150Mt,生产人员2.3万人。近年来由于煤炭产量逐年下降,洗选也受到影响。1996年洗选原煤46.4Mt,精煤25.4Mt,1995年分别为53.99Mt和31Mt。

  乌克兰有19座炼焦煤选煤厂、45座动力煤选煤厂。33座选煤厂洗选所有粒级的煤,洗选0.5mm以下的有4座,洗选6mm以下的有18座,洗选13mm以下的有9座。选煤厂采用的洗选工艺中,重介质洗选法占22.7%,跳汰法占64.8%,浮选法占12.5%。

  乌克兰多数选煤厂都在1966年以前建成,设备老化,有55座选煤厂运行25年以上,36座选煤厂运行40年以上,有10座选煤厂亟待改造。1995年原煤入洗灰分为40.4%,洗后灰分为16.8%。洗选尾矿灰分为74.4%。

  6 煤矿安全

  近10年来,乌克兰煤矿伤亡事故居高不下。1989年是煤矿死亡人数最少的一年。1989~1993年煤矿死亡事故上升12%,而死亡事故上升25%。1990年,回采和掘进工作面的死亡事故占井下的80%以上,矿井运输死亡事故占28.2%。

  1990年,乌克兰百万吨煤死亡率为2.1,1992年共发生事故47849起,死亡438人,百万吨煤死亡率为3.3。1993年死亡381人,百万吨煤死亡率3.3。1994年煤矿死亡413人,百万吨煤死亡率为4.4。1997年煤矿死亡260人,百万吨煤死亡率为3.43。1998年4月3日顿涅茨克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63人死亡,71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乌克兰矿井因资金缺乏,年久失修,经常发生事故。

  7 结论与建议

  乌克兰独立以后,经济出现滑坡,煤炭产量锐减。为稳定经济实施了经济改革计划,煤炭工业改革势在必行,实现煤炭工业现代化和关闭亏损煤矿有着重要意义。为适应改革采取了以下策略:关闭亏损煤矿;减少过多的劳力;放宽对煤价的限制;对煤炭组织和管理机构进行改革;将社会基础设施移交地方政府。目前,煤炭职工已经从1992年的88.8万人减少到1997年的51.8万人。

  中国煤炭工业的状况与乌克兰煤炭工业有相似之处,1998年国务院实行国家机构改革,撤消煤炭工业部,组建国家煤炭工业局,政企分开,实行宏观调控,煤矿下放。建议:①加快推进国有煤炭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使企业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实行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和依法规范的制度体系;②对国有煤矿实施战略性改组,采用多种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煤炭企业所属的小企业,搞多种经营;③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扩大生存空间,减员提效,寻求企业重组、扩张、上市、合作,以求得规模经济效益;④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经营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⑤关闭亏损煤矿;⑥妥善分流人员,实施再就业工程,为下岗职工转岗提供便利;⑦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