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是世界最大煤炭出口国,硬煤是其最大的出口商品。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硬煤工业直接雇用工人20528人,效率自1996年起以15%的年率增长。澳大利亚煤炭由于其发热量高、低硫、低氮和低灰的特点,所以,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在国际煤炭市场上就特别具有竞争优势。澳大利亚向亚洲地区和欧洲出口的炼焦煤也具有竞争力,其炼焦煤生产商已达到严格要求,继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尽管澳大利亚向亚洲出口,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竞争,其出口动力煤定价相对较低,但其在欧洲的销售并不成功,这是因为运输距离长,并遇到南非、哥伦比亚、美国和独联体的竞争。
预计到2010年,澳大利亚煤炭出口将达到2.3亿吨。煤炭出口市场的变化,将对澳大利亚煤炭生产商产生影响。
日本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煤炭进口国,1995/96年度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6550万t。韩国、印度、中国台湾和欧盟各国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煤炭进口国,1995/96年度这些国家分别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1920、1060、1020和1660万t。近几年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也不断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1995年进口量28.7万t。自20世纪60年代起,澳大利亚大力发展出口煤炭贸易。目前澳大利亚生产的大部分硬煤供出口。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煤炭出口国的地位。澳大利亚生产的褐煤主要用于发电和转化利用,不用于出口。澳大利亚不进口煤炭。 澳大利亚生产的动力煤牌号、热值均较高。与其他煤炭出口国相比,澳大利亚煤炭的硫分较低。 随着各国煤炭需求量的增长,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正在兴建和特建的燃煤电站用煤量的不断增加,澳大利亚煤炭出口量将继续增长。
澳大利亚出口量不断增加,其出口煤煤质和数量见下表。
澳大利亚出口煤炭煤质
参 数 |
硬焦煤 |
半焦煤 |
动力煤 |
粒度(mm) |
30~50 |
30~50 |
32~50 |
水份(%) |
8~10 |
8~10 |
6~11 |
风干基分析 |
|
|
|
内在水份(%) |
1.0~2.0 |
1.5~3.0 |
1.0~4.0 |
灰分(%) |
6.2~9.9 |
8~11 |
10~18 |
挥发分(%) |
17~29 |
25~37 |
20~35 |
硫(%) |
0.35~0.90 |
0.35~0.90 |
0.30~0.90 |
磷(%) |
0.01~0.08 |
0.01~0.06 |
0.01~0.08 |
发热量(M/kg) |
31.56~32.81 |
29.89~32.19 |
27.17~33.51 |
坩埚膨胀指数 |
5~9 |
2~6 |
1~4 |
最大流动性(ddpm) |
100~10000 |
10~2000 |
|
最大平均反射率(%) |
0.95~1.65 |
0.7~1.4 |
|
哈氏可磨性指数 |
55~90 |
45~80 |
40~70 |
灰熔点(变形)(℃) (流动)(℃) |
|
|
1200~1500 1400~1600 |
澳巩固最大煤炭出口国地位
澳大利亚生产的大部分煤炭供出口。1995/96年度出口煤炭1.408亿t,比前一年度增长3.4%,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煤炭出口国的地位。澳大利亚出口的煤炭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0%,占世界海运煤炭贸易量的1/3。其中澳大利亚出口的动力煤占国际动力煤贸易市场的26%,出口的炼焦煤占国际炼焦煤市场的43%。目前煤炭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一种出口创汇产品,1997年出口创汇88亿澳元,占澳大利亚出口创汇总额的10%。
据澳大利亚权威的矿业研究机构AME分析,世界煤炭行业经过10多年的调整组合,目前已经趋于稳定。煤炭依然是世界上最经济的能源,澳大利亚在控制开采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具有很强优势,在未来4年中,澳大利亚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世界上最大煤炭出口国的地位。
据AME指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四家煤炭公司有三家在澳大利亚。这四大公司包括Rio Tinto、BHP Billiton、Glencore,以及美国的Anglo。这四大公司煤炭出口占世界煤炭市场份额将近40%左右。
BHP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商,年出口热力煤5600万吨,Riotinto 及Anglo公司每年出口量约3000万吨。Glencore出口也在2800万吨左右。近日,Glencore公司表示,将把其在南非和澳大利亚的业务合并,取名为Enex Re-sources公司,于今年9月份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四大家族中唯一在澳大利亚上市的煤炭公司。Glencore认为, 2000年至2005年,世界热力煤需求将增加30%。目前Glencore在南非和澳大利亚拥有25个矿场,年销售额达到23亿澳元。通过在悉尼上市,估计将招股集资42亿澳元,这样该公司将成为继BHP后全球第二大热力煤出口公司,此举将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最大煤炭出口国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预计到2010年,澳大利亚煤炭出口将达到2.3亿吨。煤炭出口市场的变化,将对澳大利亚煤炭生产商产生影响。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