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炭资源 -> 世界煤炭资源 -> 世界主要煤炭工业国概况 -> 德国

德国煤炭市场现状

2006/9/13 9:57:19       
  德国煤炭市场现状

一、德国能源市场
    德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中国、俄罗斯及日本后的第五大能源市场,为满足国内对能源的需求,德国需大量进口能源,其60%的能源需求主要依赖进口,2000年为进口能源支出了390亿欧元,该趋势还将继续增长,至2020年德国能源进口量将占能源需求的75%。能源在德国的应用效率非常高,每1000欧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只是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左右。据预测,至2020年,德国经济将增长50%,而对能源的需求将降低约5%,约4.7亿吨标准煤。
    目前,德国政府正在考虑一项平衡的能源政策,并认识到,只注重强调以环境为目标,将使依赖进口石油、特别是天然气的局势更加严峻,况且大量的进口来自不稳定地区,目前,来自近东和俄罗斯的石油及天然气占德国能源供应总量的近30%。对德国而言,能有效降低对进口能源依赖性的重要途径是使用本国能源,对本国能源的开采--在德国以煤为主--还将为后代保留能源供应的多样性。
    2000年,德国总能耗4.84亿吨标准煤,其中石油1.87亿吨,占39%;天然气1.02亿吨,占21%;核能6310万吨,占13%;褐煤5260万吨,占11%;自产煤3330万吨,占7%;进口煤3350万吨,占6%;其它能源(含再生能源)占3%。预计2005年,德国总能耗为5.01亿吨标准煤,2010年仍为5.01亿吨标准煤,至2020年将降为4.71亿吨标准煤。
    
   二、德国各能源的地位及在电力生产中的消耗量
    根据德国能源经济研究所对能源的预测,德国对能源的需求还将继续增加,但基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德国的能耗将以每年0.4%的速度减少。如基于政治因素考虑,核能在德国是受到欢迎的,但在经济上却遭到限制并终将停止使用。由于政府的支持,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中所占的份额在不断提高,但近20年内仍将只占很小的比例。企业经济界出于环境的原因对天然气寄于了很大的希望,但据此制定的一项战略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不断地从不稳定地区有所增长地进口天然气将产生价格及供应方面的危险性。各种能源经济与政策的基础数据表明,煤炭在混合电力能源中仍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电力生产中,煤炭将长期占据并扩大其主导地位,至2020年,煤炭将在现代化的、有益于环境的发电厂中占据能源第一的地位。
    2000年,德国耗电量56600亿瓦特小时,其中天然气消耗占9%,石油占1%,核能占30%,煤炭占25%,褐煤占26%,水力及其它占9%。根据德国能源经济研究所预测,2005年,德国耗电量将达57800亿瓦特小时,其中天然气消耗占10%,
    石油占1%,核能占29%,煤炭占22%,褐煤占26%,水力及其它占12%;2010年,耗电量为59800亿瓦特小时,其中天然气消耗占14%,石油占1%,核能占25%,煤炭占23%,褐煤占24%,水力及其它占13%;2020年,耗电量为61200亿瓦特小时,其中天然气消耗占20%,石油占1%,核能占9%,煤炭占29%,褐煤占27%,水力及其它占14%。
    
   三、德国煤炭
    目前,世界上已探明可开采的煤炭资源高达4200亿吨。德国是世界上煤炭和褐煤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科学家估计,德国煤炭的地质蕴藏量约2300亿吨,应用当今技术可开采的煤炭约240亿吨。德国煤炭矿藏的地区分布情况为:鲁尔区(Ruhr)占78%,萨尔区(Saar)占17%,伊本贝尔区(Ibbenbueren)占5%。
    1、德国煤炭的生命力。德国制定的煤炭政策是长期性的,它的基础是1997年3月以法律和条约的形式确定的协议,该协议规定了至2005年前法律和规划上更安全、更有保障的补贴框架,使德国开采煤炭的补贴、开采量及相关就业人数至2005年减少近一半,其具体情况如下:
    1996年,政府补贴为52亿欧元、开采量4870万吨,相关就业人数85000人;2000年,补贴为42亿欧元、开采量3330万吨,相关就业人数58000人;2005年,补贴将减少至25亿欧元、开采量2600万吨,相关就业人数36000人。
    至于2005年以后的时间,为保证德国煤炭开采的生命力,德国政府现已宣布,将于2003年制定一项后续政策,并以规定本国煤炭的最低开采量为出发基点,如德国初级能源消耗量占总能耗量的15%,这将不仅为本国煤炭,还将为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可再生能源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从今天来看,考虑到对经济、技术和政策方面的影响,德国政府将以每年开采2000万至2200万吨煤炭作为长期的开采目标,这目标能保证:后代人继续拥有一定的蕴藏量;煤炭对社会调整及结构变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德国现代化煤炭技术因全球范围内需求的不断增长而持续发展。从而使德国的能源政策涵盖了所有的经济和政策目的,并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2、德国煤炭的财政补贴状况。德国政府是自1995年对本国煤炭开采给予补贴的,根据1997年3月确定的煤炭协议,至2005年之前,德国政府对开采煤炭的补贴将不断减少。通过有效、节约的补贴德政府保证了就业、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德国政府确定给予煤炭开采以补贴的目的在于,平衡本国煤炭相对于第三国煤炭所处的竞争劣势,如取消补贴,只将使煤炭的来源发生变化,而并不能使环境有所改善。
    目前,德国政府还未就彻底结束对煤炭领域的补贴达成协议。欧盟委员会曾在一份欧洲持续性发展战略草案中建议取消对煤炭生产和消费的补贴,但专家认为,除非因补贴人为地导致原料和能源的降价并引发浪费,否则该草案的实施无任何意义,该草案因而最终未获通过。
    3、德国煤炭开采业成本的降低
    同西欧开采业一样,德国煤炭的开采价格不具有竞争力,因此需要政府补贴,并借助其平衡本国开采成本与第三国进口煤炭价格之间的差。由于政府补贴逐年减少,为确保未来能源供应的稳定以及开采业调整的适度,德国煤炭开采业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一直以来,德国煤炭开采业致力于发展高效率企业,有目的地优化开采技术,不断改善、协调井上和井下作业的流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井下作业每个班次的作业量计算,近几年来,开采煤炭的劳动生产率已有明显改善,自1997年提高了约16%;
    --自1995年,执行煤炭补贴政策以来,德煤炭的开采成本已下降了约15%。1980年,德国煤炭每人每班井下作业量及每个开采日每个矿井的开采量分别为:3948公斤和8723吨。
    2000年,德国煤炭每人每班井下作业量及每个开采日每个矿井的开采量分别为:6685公斤和9890吨。
    4、德煤炭开采业的结构变革。几十年来,德煤炭开采业一直进行着结构变革,其采矿的矿山数量由1980年的39个减少到2001年的11个,这在德国工业界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九十年代,变革尤为剧烈,自1990年以来,煤炭开采量及就业人数均减少了一半多。
    对矿区而言,进行开采业的结构变革是唯一可行的道路,虽然长期以来,矿区的采矿冶金工业的结构不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对采矿区的发展仍具有深远意义,一旦采矿业及其附带经济迅速崩溃,必将导致矿区原本已高于平均值的失业率大幅上升。有关专家在1999年就已确定,一旦采矿业人员大量失业,为减少失业人数,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却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和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
    只有平稳地进行结构变革,才能取得成果。今天,鲁尔区的RAG公司已发展成为以煤炭开采为核心的国际性康采恩采矿技术公司,其众多新产品销路好,利润率高,公司四分之三的营业额来自于这些新产品领域,但公司三分之二的就业岗位仍来自于开采领域,由此可见,正在进行的结构变革必须考虑到就业因素,其难度可想而知。
    5、德煤炭开采业的重要性。尽管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德国煤炭开采业一直在进行着重大的调整,但它至今仍不失为重要的经济因素和某些地区重要的雇主。仅鲁尔区RAG康采恩公司每年产值约150亿欧元,其中含纯工资收入26亿欧元,社会公共福利税、赋税等23亿欧元,其它支出款项15亿欧元,还有给其它经济部门的84亿欧元的订单,这80多亿欧元的订单成为采矿地区中型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重要的订单来源,保证了当地的生产与就业。
    煤炭开采领域及其与之相连的经济领域是德国及相关出口方面重要的革新部门。该领域研制应用了煤炭清洁技术,而研发的开采技术有效率高、有利于对资源的保护,这些对德国及外国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根据德国能源预测机构所作的专门调查,煤炭开采业的每个就业岗位在全德范围内能附带产生1.3个其它行业的就业岗位,全德煤炭开采业共有13万个就业岗位,加上其附带产生的岗位,对全德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始终意义深远,一旦这些岗位消失,将对失业率原本就超过平均值的矿区产生巨大的后果。煤炭开采业员工由于收入的增加还带动了当地的购买力,仅鲁尔区RAG康采恩公司的员工年购买力就高达26亿欧元,支付的公共福利税及其它各种税约23亿欧元,而其间接产生的就业群体的年购买力及支付税额至少等同于上述数额。
    6、德国煤炭供求。德国的煤炭市场是西欧最大的,每年需求约6500万吨,根据埃索能源机构最新预测,至2020年,德国对煤炭的需求将升至年7千万吨,在此期间,煤炭在德国的应用将保持长期稳定,由于煤炭发电的转换效率得到极大改善,煤炭发电量将增长24%。
    对德国而言,在较长时期内,煤炭将是热电厂、钢铁生产工业及发电站较重要的能源,而本国煤炭的开采将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性。2000年,德国煤炭总消耗量为6600万吨,其中热电厂消耗200万吨,钢铁工业消耗1600万吨,发电站消耗4800万吨;在电力领域,虽然2000年德国电流消耗量上升2.5%,但发电厂对煤炭的应用却减少了10%,德开采的大约70%的煤炭虽销往德电力经济界,但其应用却只覆盖德国发电量的15%;在钢铁工业领域,德原钢产量增长了10%,使德国煤炭对本国钢铁工业的销量增长了约5%,高炉中焦炭和煤替代了昂贵的重油。
    根据德国能源经济研究所专家预测,2005年,德国煤炭消耗量将为5900万吨,其中热电厂消耗200万吨,钢铁工业消耗1400万吨,发电站消耗4300万吨;2010年,煤炭消耗量为5800万吨,其中热电厂消耗200万吨,钢铁工业消耗1200万吨,发电站消耗4400万吨;2020年,煤炭消耗量为5800万吨,其中热电厂消耗200万吨,钢铁工业800万吨,发电站4800万吨。
    7、德国煤炭进口现状。德国煤炭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南非、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尼西亚、波兰、独联体、捷克、委内瑞拉、欧盟和其它国家,其中,波兰、南非、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和独联体是德国主要煤炭进口商。2001年1至10月,德国共进口煤炭3000万吨,同比增长29.4%,上述各国对德煤炭出口情况分别为:
    美国90万吨,同比增长26.2%;加拿大82万吨,增长12.8%;哥伦比亚270万吨,增长23.3%;南非460万吨,增长24.9%;澳大利亚364万吨,增长7.6%;中国138万吨,增长57.6%;印度尼西亚38万吨,增长178.2%;波兰83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8%;独联体209万吨,增长130.3%;捷克102万吨,减少17.1%;委内瑞拉46万吨,增长29.9%;欧盟246万吨,增长135.7%;其它国家116万吨,增长103.1%。
    8、德国煤炭进口趋势。目前,德国煤炭进口量超过德国市场的50%,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
    --本国煤炭开采量将不断下降:2000年德国煤炭总需求量为6680万吨左右,比99年增加1.6%,其中自产煤3330万吨,减少15%,进口煤3350万吨,增加11%。随着德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政府补贴的逐年减少,德本国煤炭的开采量也将逐年递减,现德政府已确定今后将保证本国煤炭开采量保持在2000至2200万吨之间,由此可见今后德国国内煤炭生产供应的缺口在3000万吨至4000万吨左右;
    --自产煤价格过高:目前,德国自产煤的价格是每吨300马克,而国际市场的价格是每吨不到100马克,欧盟已要求德国将价格降到每吨280马克以下,以减少财政补贴,但德生产企业感到降低成本十分困难;
    --现行法律、法规的约束:德政府现行有关环保和空气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制约了德国煤炭开采业的发展,一个矿井要提高产量是需要长期的准备与大量资金的投入,而新建一个矿井需要10至15年的时间,对现今德国能源市场而言,需要长期稳定的货源渠道来保证供应;
    --石油、天然气供应不安定因素多:现今世界石油、天然气储量只够继续使用40至50年,其77%的蕴藏量存在于石油输出国组织,而该组织85%的石油和天然气又蕴藏于政治局势极其不稳定的近东。目前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占德国能源供应总量的30%,过多依赖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存在着价格和供应上的危险性,德国政府倾向于控制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计划将对煤炭的使用比例最低维持在25%的水平,并拟适当提高: 

煤炭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煤炭网www.coal.com.cn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煤炭网www.coal.com.cn ",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用手机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远大:煤炭贸易也有了“支付宝”
  • 中煤开启煤炭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新时代
  • 下半年煤炭市场依然严峻
市场动态

网站技术运营:北京真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远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航丰路中航荣丰1层

京ICP备1802369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10109号


关注中煤远大微信
跟踪最新行业资讯